左欣然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我国中学舞蹈普及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比较缓慢,还处于不断摸索与创新阶段。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舞蹈教育,必然在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舞蹈体现着人类身体的本质美和自然美,是我们身体沟通灵魂的桥梁,是情感与智慧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中学艺术教育中,舞蹈教学是比任何学科中美的蕴含都集中且充盈的,它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所无法代替的价值与意义。因此,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美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这也意味着舞蹈文化的盛行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
首先,舞蹈教育有助于使学生具备良好品质与性格。对任何舞蹈学习者而言,想要练就一身舞功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与艰辛,初中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期,有效的舞蹈训练能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中学舞蹈教学中,往往会以小组或群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协作、主动关照他人的行为习惯;而在课外组织舞蹈比赛、外出演出、文艺交流等集体活动增加了学生与社会、表演者与观赏者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舞蹈共情、沟通以及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塑造了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其次,舞蹈教育有利于加强中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他们形体与气质美感。舞蹈是人体动态美的精华所在,通过科学的舞蹈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增进骨骼发育,加强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内在气质与外在形体习惯的养成,并为学生在未来充满自信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舞蹈实践可以调动人体内心、情感、表情、动作、姿态等多种心理与生理机能,让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创造力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为学生们构筑了内心欣赏美与创造美的空间。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下,舞蹈美育理念不断发展,舞蹈教学体系更是在逐渐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但由于有些中学舞蹈教学未能跟随时代的步伐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致使教学实施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对舞蹈教学功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也预示着中学舞蹈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
现阶段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为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以舞塑人、以文化人的教学方针,各学校相继建立起自身的舞蹈教育体系。就初中阶段舞蹈教育而言,大部分教师仍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采纳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存在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停滞不前的现象;在舞蹈教学模式的应用上,很多舞蹈教师依旧采用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未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在舞蹈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没有合理的应用线上教学资源,舞蹈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始终存在着单一化问题。因此,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使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理念并不能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更不能有效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从而致使舞蹈教学难以达到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要求。
思想道德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把德育理念贯彻落实到舞蹈教学活动之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当下传统的德育教育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舞蹈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忽略了道德观念在教学中的渗透。舞蹈教师在关注学生舞蹈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缺少在教学中对舞蹈所表达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的传授,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感受到舞蹈的多彩魅力与艺术价值所在,未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无法正确认知和理解舞蹈。
在中学舞蹈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合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但如今很多学校的教学方案还是以教师主观意志进行设计的,在普通中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依旧延用专业舞蹈学校的教学方案,甚至有些教师更是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教材简化后作为中学舞蹈教学内容,教师一味地照搬舞蹈教材,不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理解调整教学内容,未能贯彻落实因材施教。以上教学内容规划是不严谨的,作为中学舞蹈教师要加以重视。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贯彻落实于美育教学之中显得尤为重要。中学舞蹈教师若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要区别于专业舞蹈教学的认知与理解。在舞蹈课堂中,“舞”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教育的途径与方式,只有从这样的教育观出发,舞蹈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专业舞蹈教育在教学观念、方式、手段上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以及在具体教学情景中制定有效教学策略将成为新时代舞蹈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的必备能力与手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形式显得过于单一,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达到高效的舞蹈教学,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活动成为关键。“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组织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不同种类的舞蹈团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舞团的活动方案与训练计划,并为他们找到适合的表演场地,给予他们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发挥线上线下艺术资源的优势,如通过组织学生对《荷花奖》《中国好舞蹈》《舞蹈风暴》等舞蹈比赛的线上观看,以及参加社会举行的线下大型舞剧演出等形式,让学生对优秀舞者的作品进行观摩和学习,从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与自我感悟能力。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举行舞蹈表演与比赛活动,通过学生在多元化实践活动中的锻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拼搏精神,从而不断推动自身舞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下发展了一批新的产物,如慕课、超新星等舞蹈线上教学平台,从模式、方法、技术、理念以及内容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如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素质教育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各种线上资源、教学平台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舞蹈教师来说,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线上资源的优势进行舞蹈教学,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尤其是对于舞蹈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中学生来说,通过舞蹈影像、多媒体等手段的运用以及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认知、感受、理解舞蹈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而使学生积极融入到舞蹈课堂之中。因此,合理的选择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除了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多元化舞蹈教学活动,在中学实施美育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要给予每一位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做到多鼓励学生,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于男女情感的懵懂期,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认知与面对同学之间的互动、合作,进而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与良好价值观念。最后,在开展初中舞蹈普及教育的前期,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国标舞等各类舞蹈以及舞蹈艺术相关知识进行认知,不断拓展他们的视野,使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教学意义,明白学习舞蹈对自身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在他们了解舞蹈教育价值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会对舞蹈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对之后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普通中学开展舞蹈教学时,教师需要区别于专业舞蹈教育的认知与理解,做到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制定教学策略,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更新、完善自身的教学,继而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若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要求,舞蹈教学活动应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加强舞蹈实践课程的思想道德渗透。把德育理念贯彻落实于美育中,首先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恰到好处的把道德观念融入到舞蹈教学训练之中,这样在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扎实舞蹈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行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在中学阶段开展舞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讲解中华民族舞蹈的起源地、形成背景、历史脉络,让学生认知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加强对各民族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可以品鉴《翻身农奴把歌唱》《黄河》《东方红》等历史发展中的经典巨作,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自主分析与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以及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寓意等等,这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舞蹈分析能力,又让他们道德观念得到熏陶。舞蹈教学与优秀思想相融合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认同感,促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文化自觉与民族自信,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综上所述,德育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要求舞蹈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严谨、合理、准确的将思想道德融入到教学之中。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对象而设置的,不同种类的舞蹈教学内容具有各自的教学价值所在。为达到教学目的,在中学舞蹈教学中,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例如,在选择塑造形体美与气质美的教学内容时,芭蕾舞蹈的训练体系是相对科学的,通过借鉴芭蕾舞基础教材的训练方法,将芭蕾舞蹈相关教学内容引入到中学舞蹈课堂,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挺拔的形体习惯,改掉端肩驼背的体态。但因为芭蕾舞蹈基训教材适用的主要对象是专业芭蕾舞蹈学校的学生,其教材内容不能完全照搬到普通中学课堂之中,所以在规划中学舞蹈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进行合理的借鉴,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在初中阶段的舞蹈教学中加强民族舞蹈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我国有56 个民族,各民族的舞蹈与其相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灿烂瑰宝,作为祖国新时代的少年,学习民族舞蹈、认知民族文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更是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义务。笔者建议把我国各民族舞蹈以及相关知识作为中学舞蹈美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丰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觉与文化自信,进而为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还可以抓住初中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发展特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舞蹈形式或教学内容。例如,尝试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把以往古典舞、民族舞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改为以现代舞或街舞等为主的课程内容等等,通过注重学生的身心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规划,能够极大地增强舞蹈课堂的吸引力与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为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中学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要注重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关联性。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舞蹈与日常生活、历史文化以及科技创新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其次,通过探究各类艺术课程的关联性,并合理融入到舞蹈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最后,教师在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善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勾联与融合,通过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引导他们对学科间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逐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触类旁通的能力。综上所述,想要做到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案,不仅需要借鉴适用于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解构与科学改编,最终形成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理念推进下,艺术教育不断提高着我国国民的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的空前认可。与此同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舞蹈教育则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因此想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使舞蹈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人文素养,以达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中学舞蹈教师要在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渗透的基础上,不仅做到对学生审美观念、身体素质、意志品质、逻辑创新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提高;更要做到发扬学生个性,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与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教育者、研究者参与到中学舞蹈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之中,为贯彻以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舞蹈教育更好地促进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