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英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言行举止都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而,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理念全面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客观性较强并且偏重于思维逻辑培养的学科,但数学教师也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念;小学数学;策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中,都从未缺少思政课程的设置。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显然不只是针对常规的思想政治课程,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全面落实到每一项教学工作中去。德育也不只是在一两节课中完成,而是应该贯穿于完整的学校教育中。因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教师有必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基础知识,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意义与可行性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思想和品德的教育一直集中在人文类的课程中,而数学知识更为客观,偏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但是,这不代表数学课堂可以忽视德育,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办法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其中。德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立德树人往往是教师在日积月累中实现的,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很多知識的导入是以实际生活作为场景的,这为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与机会。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与判断,在细微之处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远胜于刻意生硬地说教,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教师来说,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想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真正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虽然各个层面都有所进步,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受教师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小学数学课堂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无法达到立德树人的预期。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能够及时对布置的学习任务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快速地分析题目,使学生能很快地获得答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当学生没有教师的帮助时,很难独立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不会得到有效提高。并且,部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学习有畏惧心理,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下无法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影响了数学能力提高的同时,也阻碍了数学素养的发展。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会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教师的题海战术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此外,教师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并不能从实际角度出发,所选择的教学方式较为形式化,无法科学有效地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影响了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德育素材,发挥教材的立德树人功能
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深挖教材内容并从其中找到可以作为德育的素材,是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实德育直接有效的方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由于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因此教材内容本身比较浅显易懂。教材涉及许多同学交往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常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里,课程的导入部分采用了“鸟巢”“水立方”以及天安门的图片,这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珍贵教学素材。虽然现阶段的小学生可能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8年汶川地震不了解,但无论是奥运会、奥运精神还是汶川地震中众志成城的精神都值得学生去感受和学习。因此,在讲解这一课内容之前,教师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看看教材图片的这些建筑物分别是什么,它们实际的占地面积分别是多少。教师又要求学生查找关于这些建筑的文化背景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分享讨论。教师再准备PPT和小视频,在学生分享讨论后进行总结,向学生讲述意义非凡的2008年。比如,教材上这些宏伟的建筑和体育盛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些事件的背后有哪些精神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等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单位产生更加直观深刻认识的同时,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二)挖掘数学历史文化,彰显数学学科的立德树人底蕴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展示了非凡的智慧。教师在数学课上适当地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文化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3]。
例如,在学习有关于“圆”的知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的贡献。祖冲之在经过长期艰苦研究后,利用“割圆术”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而这一记录在世界上保持了1000年。教师向学生普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贡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再向学生讲述更多我国数学家的故事,比如“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陈氏定理”的故事,等等。通过教师讲述的这些故事,学生明白,想要学好一门学科,需要发愤图强、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善于创新。教师挖掘数学历史文化,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被数学精神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优秀的品格。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数学课堂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可以说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利于促进德育在数学课堂中的落实。
例如,在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创设分西瓜的生活情境。小天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小天五个人,爸爸买了一个西瓜回家,那么西瓜应该如何分给五个人呢?教师先提问学生:“当家中长辈都在的时候,用餐方面的礼仪有什么要求呢?同学们認为小天应该如何分西瓜,理由是什么呢?”下一步,教师在白板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西瓜模型分成几小份,请学生上讲台来分西瓜,要求标明分配的份额并说明理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并有不同的理由。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一种西瓜的分法更加合理,从而加强学生对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观察,直观认识分子分母的变化对数的大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能够在其中传授德育思想,增强数学课堂德育的实效性。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立德树人的途径
教师想要在数学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应该进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
例如,在一些复习或者练习课上,教师开展“小老师”的角色互换活动。对比较基础的知识,教师尝试让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上台讲课。学生在担任“小老师”讲授知识时,从多角度思考,发现自己的问题,落实查缺补漏,并努力把要讲解的知识学习得更加扎实。通过“小老师”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意识,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真正在数学课堂落实立德树人。
(五)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立德树人
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包括小组竞赛等,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宽思维,增强素养。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复习“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将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搞混,导致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多次的练习,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其中的运算规律,并可以快速地内化知识。教师开展“混合运算”竞赛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混合运算”竞赛活动设置两个环节,一个环节为必答环节,另一个环节为抢答环节。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可以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从而让立德树人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六)拓展数学课堂的内容,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保证知识的讲解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就要将教材作为基础,科学地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进行适当的创新,而不能完全依赖教材。教师要能将立德树人理念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并适当地拓展数学课堂的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过程中,合理地拓展数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拓宽视野,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的严谨性。教师给学生拓展以下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小数并不是非常起眼,但是在数学世界以及科学世界中,小数却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比如曾经有科学家在航天研究的过程中,因为输错了一个小数点,导致整个航天工程以失败告终。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如此,任何一个小的错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同学们对任何一个小错误或者小毛病都要给予重视。教师采取课堂拓展知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其中,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秉承数学精神,运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创新评价机制,发挥立德树人的价值
教师想要在数学课堂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的“教”下功夫,还要在相应的评价机制中做文章。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长此以往,教师也就忽略利用课堂的时间去渗透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因而,想要立德树人理念真正被应用到教学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教师以及整个教育系统应当进行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注重学生日常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在期末或者阶段性的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综合进行评价,如此才能发挥立德树人理念的实际价值。
结语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应该充分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到数学课堂中,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德育的滋养。
【参考文献】
[1]蓝艺明.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意义、原则及其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34):47-49.
[2]冯民锋.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84.
[3]杜中东.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