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梅 李雪
[ 摘要 ]
本文以国际化背景下的需求分析为理论基础,简述了在国际化背景下需求分析的理论来源、涵义、概况和使用范围,提出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需求分析来了解学生和教师的现状并进一步改进教学,阐述了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哈工大硕博英语课程群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满足学生的学术、职业、应试、素养提升、海外研修等多种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 关键词 ]
需求分析;硕博英语;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58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促使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加快国际化进程。高等教育会议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价值取向等议题进行了重新评价和审视,由此带动国内教育界将关注焦点从“跨国教育”转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本质问题。具有指导作用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指南》强调了培养学生兼具国际化视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国际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外语教育更新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迫在眉睫。硕博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素质修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术水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求分析理论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开发理念,指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最终满足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应用语言学家James D.Brown认为需求分析在语言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主要包括由Munby和Allwright分别提出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式、由Hutchinson & Water和Dudley-Evans & St. John分别倡导的需求分析模式。余卫华简述了需求的五种涵义、开展需求分析的步骤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依据需求分析理论,一些大学进行了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构建。
需求分析作为一种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评估研究范畴中为实施和改进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过程。它涉及为了解决问题而先了解具体问题的一个过程以及需求的涵义。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决定、改进教学,因而有效避免了用某种主观推断或者主观评判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改革的问题。构建英语课程体系必须以分析国家社会需求、学习者的个人需求、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完成学业后所具有的实际能力,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作为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或者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本文基于这一理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对硕博英语教学的真实需求,建设模块化英语课程群,以满足学生未来学术发展和职场成功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科研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提出的课程群建设,将为其他高校非英语专业的硕博研究生英语教学,提供一个学习的样板和可以借鉴的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课程群建设的主要目标
厘清课程群内关系,确保指向明确。梳理25门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完善由学术英语、技能应用、应试技巧、实用英语类课程组成的课程群模块。技能应用、应试技巧、学术英语、实用英语类课程对应工具性,素质提升、文化拓展类课程指向人文性,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课程群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修订课程大纲,明晰教学旨归。课程大纲是指导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大纲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质量。被归入课程群后,各门选修课要打破原来各自为政的状态,要围绕学生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各自的特点修订大纲。每门课程或偏重外语的工具性或强调其人文性,切入角度虽不同,但落脚点均须指向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文化素质修养的提高和整体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提升。
精炼课程内容,满足学生需求。每种课型只有32学时,因此要精炼课程内容,把精华部分与学生在课上分享,避免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性与模糊性。根据Dudley-Evans与St. John的理论模型,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为即时需求,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感知到的需求为延后需求。将实践环节融入授課中,激发学生感知延后需求,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热情。
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先进模式。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经历几次教学改革之后,学校的硕博英语教学已基本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技能知识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课程类型,注重培养语言运用和自主学习能力模式的转变。课程群建设大力推广混合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大力推广网络平台在教学中的使用。
2 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国际化背景下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课程群建设的学术性与专业性
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硕博研究生培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着力培养能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深造的高素质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着力培养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2 国际化背景下满足学生需求,实现课程群建设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在硕博英语课程群建设中,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和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体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既要保证硕博研究生在整个学习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9门学位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增设了16门选修课,用于丰富之前相对单一的硕博英语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为了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尤其是参加国际考试、出国深造的需求,为学生开设了应试技巧类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求职需要,尤其是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中的求职需求,为学生开设了实用英语类课程;为了满足学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术需求,为学生开设了学术类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交际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中外文化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开设了素质提升、文化拓展类课程。
2.3 国际化背景下满足教师需求,实现课程群建设的发展性与建设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我校人才队伍综合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唯有通晓国际化惯例,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教师才能以开阔的胸襟向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化素养;对为师之道有充分认识的教师,才能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参与到对外交流中。
很多语言专业教师具有职业发展需求,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满足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提供各类出国项目,鼓励教师前往国外一流大学研修。海外研修经历能够使教师开阔国际视野,提高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访学教师依托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前往国外高校进行语言、文学等领域的研究,这种兼具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学习经历,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型学习起到了引领作用。
此外,结合教学实际需求,还应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写作教学、网络教学、课堂教育心理、教师发展、教育理念等。通过这种充电式培训,帮助教师获取新知。
在课程群的设置中,充分考虑到了任课教师的科研兴趣点和专长,使教师能够立足于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科研项目申请工作,建立网上慕课、实施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改革,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通过兼顾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和职业化建设,倡导教师在立足国内的教学实践中,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不同层面的国际交流,提高教师的全球化意识和国际化理念,从而培养出更多职业化素养强、教学科研意识强的优秀教师。
2.4 国际化背景下满足校园文化需求,实现课程群建设的“辐射性+成效性”
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师生营造体验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语言生活环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丰富的资源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开放性、多样化的活动。这些活动分为:论坛及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例如外语实践教学周、英语交流沙龙等,教师参与指导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会、模拟联合国协会、空中英语协会等社团精品活动。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依据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不断深化英语教学的学术化程度,例如,以博士模拟学术研讨会、硕博科研论文修改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活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到编辑润色、投稿发表,指导论文写作发表的全过程,强化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效率。
3 结束语
在国际化背景下进行课程群设置,可以明晰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英语教育不局限于英语教学自身的国际化,还要能够服务于我校其他学科与专业,目前我校已经完成硕博学术英语教学一体化改革,正在进行研究生学术英语类课程以教促研定制化改革。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群设置,避免了教学改革主观性的问题。针对社会、学生、教师和校园文化需求,客观合理地设置非英语专业硕博英语课程群。通过个性化课型设置方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培养,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学生的需求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且学生可以选择他们认为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的课程,这使得他们对参加课程学习的态度会更加积极,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有所提升。通过满足学生在学术、职业、应试、素养提升、海外研修等方面的多种需求,使学生觉得英语课程学习重要且必要。
需求分析不仅有助于课程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意义非凡。需求分析让课程目标更加清晰、直观,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盲目性。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个人能力,开设不同种类的课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修相应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在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门学位课成为省级思政课程,7门学位必修课和7门选修课成为校级思政课程,1门学位课成为校级精品培育课程。课程群建设解决了课程思政内容不好融入的问题。通过素质提升、文化拓展类课程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最终形成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全球化意識,从而实现了硕博外语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Brown J 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余卫华. 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20-23.
[3]韩红建,王红梅. 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以独立学院为个案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4(2):156-159.
[4]晏飒绮. 以需求为导向的校本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探究——以江西财经大学涉外专业后续课程开发为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 ):151-153.
[ 作者简介 ]
常梅,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李雪,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 项目名称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化背景下以需求为导向的硕博英语课程群建设”(SJGY20200256)。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研究生学术英语类课程以教促研定制化改革”(21MS042)。
研究生精品课程培育项目“研究生实用英语课程建设”(JPPY-2021052)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