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红色资源在干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路径探析

2022-07-14 09:50:36蔡艳菊
南北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性武汉党员干部

[ 摘要 ]

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要部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国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基因和血液,其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武汉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的革命遗址、旧居、博物馆、陈列馆能提供教学载体,丰富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武汉现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

[ 关键词 ]

红色资源;党员;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25

隨着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各地纷纷利用地方特色红色资源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红色资源是特定历史时期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对各级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最好的素材。

1 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党性教育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要,在各个历史阶段:党的成立、抗日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党性教育一以贯之,并不断对党性教育的内涵加以继承,进行调整和发展。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贯穿其中不变的主线是党和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党员干部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除了加强理论学习,还要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自发形成,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持续学习和不断锻炼,与时俱进,才能永葆党员的先进本色。新形势下面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新要求,各地纷纷依托本土特有红色资源,不断探索党性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

1.1 红色资源为党性教育提供鲜活素材

红色资源是近代革命先烈在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文物、革命遗址,还包括革命人物的精神等这些宝贵的资源。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反映出中国人民在捍卫民族独立、国家尊严过程中进行的不懈探索,展现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史、革命史、斗争史真实地保存并记录在各地的红色资源中。“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各地红色资源承载的历史是不可替代的,能为党员党性教育提供源头活水。

党性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党员领导干部饮水思源,提高思想认识,补精神之钙。在党的理论教育中,党史、党的理论等都有相应的专题课,党性教育则有所侧重,通过历史事实、人文思想进行熏陶,红色资源中真实的历史场景、宏大的叙事、感人的故事在党性教育中有极大的优势,能够春风化雨般地打动人、感染人。红色文化资源是老一辈革命者在探索道路和建设社会历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革命和执政经验对于党员干部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在当前重温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背景下,各地的红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活生生的历史足迹,能让党员干部重回历史现场,感知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革命精神。

1.2 红色资源为党性教育提供丰富的形式

红色资源内容丰富、感受直观、感染力强,特别适合作为党员党性教育的载体和内容。各地红色资源的载体多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烈士陵园等,这些红色资源中的陈列品对应着相应的历史人物、革命大事,每一个红色历史文物都有其独特的来历,人们很容易通过这些文物陈列品感受历史,感受先辈的精神,产生情感共鸣。

红色资源展示具体体现为照片、信件、雕塑、模拟场景等,这些真实的图片和实物文物配合相应的情景,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能再现历史场景,将这些红色资源进行提炼,通过展示和讲述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达到感染、鼓舞、教育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在这种红色事迹发生地或红色文化展览地进行党性教育,效果更加明显,能够通过感受和体验,在严肃的环境中被感动、被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从而达到提升党性修养的目的。党员干部党性锻炼不同于党的理论学习,它需要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需要切身感受和感情升华,利用红色资源打造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党性教育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2 武汉红色资源状况

武汉不是革命老区,但作为中部最大城市,九省通衢,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拥有并保存丰富的红色资源,早在20世纪 80 年代就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我们共产党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本身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各地如何挖掘好地方上独特的红色资源,将其转化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素材,是一项重要、长远且有意义的工作。武汉现存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新时期开发和利用好武汉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红色资源反映政治内涵、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狭义上的红色资源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党的思想、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历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不断抗争,先后尝试各种办法都没能力挽狂澜,化解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探索的过程以及党的创立发展这段历史中凝结着革命者的智慧和精神,后来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和平建设时期中总结出的经验都是红色资源中“活的灵魂”。所以用于党性教育的红色资源可以涵盖中国近代史至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武汉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建立枪炮厂,汉阳造步枪就让武汉闻名海内外,汉口开辟通商口岸后,经济高度繁荣,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 2000 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武昌首义广场是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起义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中国共产党在武汉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保卫武汉,无数革命者和抗战者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武汉的工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武汉城区分布着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旧址,目前这些红色遗址和陈列馆开发利用状况不同,主要依托政府和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些地方如五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也常用来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武汉红色资源主题线索明显,历史内涵丰富且深厚,分布密集,易于整合,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并不多见。

3 利用武汉红色资源进行干部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用中国近代史这个红色教科书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需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利用现存红色旧址對照相关史料整理开发。在整理史实史料的基础上,需要着眼于用党的优良作风教育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要注重挖掘利用史实史料中鲜活的故事感染人,用革命者的精神鼓舞人。用生动的历史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这样才更切合党性教育的需要。

3.1 高质量挖掘武汉红色资源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通过革命遗址、遗存物品、书信照片、历史文献等物化形态保存在纪念场馆和陈列馆,这些都是现存红色资源中所蕴藏的精神内核,可以说红色精神是红色资源的灵魂和核心。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党性教育需要立足红色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在深入挖掘和不断讲述中,让现有红色资源“活”起来。在深入挖掘过程中应力求真实、丰满、科学。

利用好武汉现有红色文化资源,让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精神成为党性教育的“源头活水”,相关部门应立足本土特有红色资源,研究、挖掘相关史料,在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让承载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绽放出独特的精神魅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能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坚定信念、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武汉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一个个红色资源鲜活起来,例如积极开发“武昌红巷片”“中共中央武汉旧址片”的红色资源;积极筹建“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武昌江滩粤汉铁路文化公园”等红色遗址,加大资金投入,保护与修缮红色遗址,为挖掘红色资源、讲述红色故事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但如何更好地挖掘红色资源,讲述红色故事,需要用心、用情、用功来学习历史、讲述历史,需要从小处着眼来诠释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可以在革命博物馆、展览馆和旧址进行,适当展开重温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活动,深入挖掘武汉红色名人和与之相关的外延故事,结合史料和实物进行讲述。还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来提炼主题,系统地串联起武汉红色资源,采取横向印迹的视角,为武汉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提供新内容和新载体。

3.2 高标准建立党性教育基地

武汉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各种革命遗迹、会址、故居、墓碑等各具特色,涵盖面广。挑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场馆打造成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能拓宽党性教育的渠道,创新党性教育的形式,将独具特色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能更好地感染学员,提升教学效果。现场教学、现场感受是党性教育课堂有效的延伸。用好武汉“家门口”的红色资源,高标准打造党性教育基地,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致力于把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带到历史情景、历史叙事和历史结构中去认知和感受。

建立一个好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就必须有鲜明的教学主题、成熟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这涉及党史、党建、党校、文化等相关部门,需要各方协调规划统筹推进。遗址、旧居、纪念碑以及相关的实物、雕塑、照片、景观等能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借助声光电、实景演出等现代化表现手法能够更好地彰显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3.3 高水平开发党性教育相关专题课程

红色资源给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鲜活的场地。近年来,各地相关党员教育培训部门在教学专题和教学方式上也不断创新,参观、讲解等形式依然是主要的党员党性教育方式。整合资源依托专业的历史社科研究团队、党校师资力量,挖掘和整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经典故事,共同开发相关的专题课程,运用体验式、情景式教学方式,让学员在红色遗迹现场能接受到专业的课程,收到的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位于武昌都府堤路的中共五大会址,结合会址以及会址现场的历史材料,可以开发党内监督、从严治党相关专题课程,理论联系现场,会址中的红旗、标语、图片以及历史陈列能加深理论理解,更好地提升党性。本土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本土教材”、开发专题课程更要接地气,对本土的党员干部更有教育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地方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武汉挖掘、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用于党性教育大有可为,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各区各级党政部门和党校的力量,相关部门共建共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搭建党性教育新平台,注重政治引领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坚持高标准开发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和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陈世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

[3]李霞. 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

[4]张泰城. 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14-18,36.

[5]崔媛媛. 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教育中的作用[J]. 学习月刊,2018(7):31-32.

[6]贺先平. 挖掘革命传统资源 深化领导干部党性教育[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2(2):92-96.

[ 作者简介 ]

蔡艳菊,女,湖北潜江人,中共武汉市汉阳区委党校,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党建文化。

猜你喜欢
党性武汉党员干部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4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 02:15:22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6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