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文
我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迷人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名胜古迹都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成为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丰富作文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此,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地方文化的有效利用,将地方文化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笔者分析了地方文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找出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运用地方文化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地方文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种体验生活的特殊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写作,课本中的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写作环节,学生可以借鉴这些作品写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激发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基于地方文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各地方的文化资源,将各类生活现象融入其中,拉近学生和写作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中。
长久以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使得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也不感兴趣。基于地方文化开展写作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基于地方文化的写作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调动学生探索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2.丰富和优化师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产生、发展和传播都是在固定背景下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在各种知识领域内,各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不同类型的知识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将人类生存生活的客观世界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作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知识和环境知识,将社会文化与知识引入作文教学,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体验生活。
正所谓生活即教育,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仅依靠书本构建知识结构,很难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社会环境中以及自然环境中都可以接受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融入各类地方文化,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深层含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地方文化历史悠久,其端庄靓丽的衣着服饰、细腻精致的美食文化、贊不绝口的神话传说等,都对小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节日是体现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些传统节日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的节日知识用于作文教学,创设更多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节日的内涵和基本文化习俗。吸收地方文化的精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在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弘扬并传承地方文化。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对作文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相较于以往,虽然作文教学在质量上有了一定提升,但从教学现状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效率。
其一,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目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照例文写作。课堂缺少有效互动,写作氛围枯燥乏味,写作方法单调,导致学生的写作效率比较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写作思维没能得到有效开展,学生的写作思路狭隘,写作存在局限性。
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互动和交流逐渐培养起来的,在互动和交流中,学生会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不断思考,进而提升写作思维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少有效的互动,写作思维也就无法得到培养。
其二,学生掌握的素材较少。写作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作文质量与其积累的素材有直接关系,积累的素材越丰富,作文内容就会越充实。但大部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掌握的素材比较少,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没有内容可写。
这一方面与学生阅历和见识少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教师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有很大关系,导致学生不注重观察日常生活,造成写作素材匮乏等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素材。
三、基于地方文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1.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地方文化是作文素材宝库,学生要细心观察,认真体会和感受,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地方文化具有丰厚的底蕴,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人们,也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地方独具特色的风景,走访名胜古迹,探寻神秘而古老的地方文化,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家乡风俗的了解,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大概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家乡风俗的视频资料或图片文字等,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家乡的风俗,掌握更多写作素材。
2.贴近生活,开发利用生活资源
日常生活与写作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车水马龙的景观、熙熙攘攘的人群、优美的风景等,都值得学生关注。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细节,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能在写作时畅所欲言。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融入一些个性化的素材,如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丰富写作的内容,使表达更加多元化。
例如,在写与美食相关的作文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遍大街小巷,寻找各种各样的美食。在作文课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特色美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食物的色相、味道、制作方式等进行仔细调查和研究,能积累大量的相关知识,在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
另外,美食文化不仅涉及食物的色、香、味等,还有制作工序及背景、环境等内容。教师可以让家长带领学生去附近的早市,感受地方的早市文化。早市中不仅有各类美食小吃,还有形形色色的人,大部分小吃都是现场制作,每个摊铺的装饰、人员的服饰等都不同,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场景进行观察,记录所见所闻,并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地方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促进作用。
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作文教学资源共享
在对地方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专业化的作文教学资源整合。为了更好地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其应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成立专门的地方文化資源开发小组,带领学生到不同地区挖掘各种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了解各地方的文化和民俗风情。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地方文化的写作教学,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获取跨时空的写作教学资源,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
基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也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包括景区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等,让他们为学生讲解地方文化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在写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因此,教师应合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让地方文化真正服务于写作教学,发挥真正价值,优化写作教学的内容,切实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
4.依托教材,接受地方文化的洗礼
在小学作文教学环节,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尤其要注重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中融入了大量地方文化资源,意在让学生受地方文化的熏陶,激活内心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并用语言表达的方式,阐述自身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对地方文化的情感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教材中有描写九寨沟自然美景的文章,意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讲完课文,可让学生在了解九寨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回忆曾去过的旅游景点,模仿课文的方法写作,培养描写景物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告诉学生不一定非得记录重大事件,平常小事也可以写进日记,比如记录坐公交车的见闻、在公园中的见闻与感受等。此外,学生并不一定非要去名胜古迹游玩,地方文化无处不在,只要用心观察,就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比如风土人情中有地方文化、邻里相处中也有地方文化,甚至街边的特色装饰物中都可能蕴含着地方文化。
5.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多元化的写作活动
写作教学应融入不同的学科和社会生活,给学生多元化的体验。在综合性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借助各类教学资源,打破时空的局限性,为综合性的写作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参加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提升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合作与互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与别人分享自己最直观的体验,提升写作能力。
在组织开展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带领学生领略当地的文化,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体验神奇的大自然,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调动各种感官,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活动结束,可以让学生将体验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
基于地方文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流连于优美的自然风光中,教师可组织各种采风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积累更多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让学生对地方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