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凯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白银矿产勘查院,甘肃 白银 730900)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然较大,地质矿产资源作为主要资源,在经济社会中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新技术的应用与勘查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正在推动开采工作效益的提升,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不断优化勘查工作管理制度,强化勘查人员的制度意识、安全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参与培训提升自我,能够进一步提升勘查工作的效率,为应用地质矿产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
我国经济转型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对地质矿产资源的依赖,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主要生产领域对地质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依然较大,这意味着提升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效率是有必要的。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应用领域主要为工业生产、汽车制造,但现阶段资源的勘查方法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资源浪费,加快了资源枯竭速度。在浪费严重的情况下,错误的勘查、开发方式甚至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工作应当以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为底线,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将生态意识渗透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这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优化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模式是提升勘查工作环境效益的重要方式。
我国社会不同领域存在过度消耗矿产资源的状况,这会直接影响矿产资源再生的效率。提升勘查工作的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正因如此,勘查主体应当在开展勘查工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生产规律和生态保护的原则,通过改进技术,防止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出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图1 甘肃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现场Fig.1 Scene of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 survey in Gansu
前期准备工作影响着勘查工作的质量,部分勘查单位没有在选点时对所选地区进行深入研究,收集的资料不够齐全。技术人员对现场考查工作了解不够彻底,考查过程中出现态度不认真等问题,这导致项目立项的原则模糊,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所负责项目了解不全面,各项工作受到阻碍,工作成果也不理想。与此同时,勘查工作的投资渠道不够丰富,专业化勘查队伍的建设不合理,多数队伍缺乏竞争力,找矿效果并不明显。为解决此类问题,相关主体应当建立新的投融资模式,同时完善工作流程,根据实际状况开展减员增效工作,不断解决机构臃肿问题,使现有体制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在设计之前对踏勘环节不够重视,勘查主体没有充分了解过去的勘查成果,导致实际工程布置的合理性不足,立项依据存在漏洞,后续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②项目设计相关资料不全,部分资料流于形式而没有起到完善信息的作用,图像资料中此类问题尤其突出;③项目设计工作的叙述环节不规范,技术性指标不明确且缺乏可操作性;④项目预算的规划不合理,部分预算人员缺乏正规培训,在设计预算方案过程中遗漏重要因素,或是由于预算格式不正确直接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影响着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
部分勘查项目没有根据标准实施,实际工作中出现工作流程混乱且系统性不足的状况。试样检测工作没有及时开展,这导致勘查工作缺乏方向性指导。勘查现场的布置方式存在随意性,钻孔位置或工作量频繁变动,在普遍追求效率的前提下,部分勘查主体忽视施工安全,越界施工且边探边采,给勘查工作埋下了隐患。测试过程中,部分勘查主体没有正确选择地质剖面的位置,导线点和界限之间缺乏明显标记,现场记录较为模糊,记录内容不规范、不准确,实际分层不够清晰,标本采集过程不规范,剖面和平面图不完全符合。岩矿鉴定的结果没有及时登记在剖面记录中,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勘查单位对岩矿石的描述较为混乱、模糊,不同底层单位的划分也不够明确。施工现场的观测点与地质填图存在明显差异,测量坐标误差过大,推测的界限和实际地质界限区分不明,实际有效点的数量并不多,记录格式存在问题。
勘查队伍的综合研究力度也存在严重不足,管理资料的人员没有做到及时归纳、整理档案,验收过程中则对资料的完整性不加重视,这导致部分勘查结果无法得到保留,部分成果存在欠缺。管理已有的资料时,管理人员没有对资料进行分类装订,资料中描述的事物和现实事物存在巨大差异。人员签字不齐全,三级检查制度流于形式等问题也阻碍着勘查工作的开展。
不同阶段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报告对总结勘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但现有的报告制度存在问题,许多报告存在内容雷同、结论相似的问题,抄袭报告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主体对报告的内容、形式通常有更高要求,但许多管理主体并没有对报告进行仔细分类,报告的内容、编号都较为混乱,建设性报告的创作更是无从谈起。
(1)勘查主体应将以人为本视为基本工作要求,统筹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勘查工作,统筹规划勘查现场的勘查任务和其他工作。规范不同区域的任务,发挥勘查工作的先行作用,提前部署和规划地质勘查工作。还要严格遵守勘查工作的规律,详细分析不同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状况,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和人口分布特征、土地资源使用状况等信息,统筹不同地区勘查工作,引导勘查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2)关注勘查工作的重点,适当拓展勘查领域。对于富有特殊矿种的区域应当加强地质状况研究,提升勘查工作深度与精度,使勘查工作能够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还要关注勘查工作配套服务的完善,提升勘查工作相关服务的质量,为勘查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3)建立相对完善的勘查工作体系,使该体系与勘查工作的现实需求相符合,满足勘查工作的管理需求。构建勘查工作体系的过程中,各主体要正确选择勘查技术,结合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现实状况优化制度细节,避免出现制度体系流于形式、缺乏指导作用的状况出现。不同地区的地质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甘肃地区,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对工作体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开发甘肃地区的地质矿产资源时,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不同区域地质状况的特征、差异,有选择性地使用不同测量方法。如在河流寻找矿物时,要充分考查河流流量,进行基本测量工作。测量结果显示河流的日流量并不高且流速缓慢,这意味着大型勘查设备在该地区并不适用。勘测人员还可利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相关样品进行测试,了解河流中含有的矿物数量,对区域内地质状况形成初步了解。完善的勘查工作体系有助于技术人员正确选择勘查方式,切实减少投入的经济成本,提升勘查的经济效益。正因如此,完善勘查工作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科技兴地战略体现着政府对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新要求,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改革,提升勘查工作水平有助于加快我国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进程,还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在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勘查过程中的时代,地质科技正在形成新体系。科研工作与勘查工作的结合能够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政府应当做好勘查队伍建设,为培育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人才提供物质与政策上的支持。实际工作中,勘查主体则要不断创新,深入研究典型矿区的状况,将新区、老区区分开研究,但要把握新区、老区的共性和个性,用新勘查思路获取新资源,提升资源开发效率。尤其是对于新区而言,勘查主体可采用新方法、渗透新思路,将新概念应用于找矿过程,完善矿床相关数据模型,标记出新的找矿标志。还要基于特定矿产确定找矿标志,着重标记能够反映成矿特征的标志,找出正确方法查明状况,体现传统方式与新方法、新手段的融合。
在勘查地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勘查主体应当推动信息共享,提升勘查工作的系统性、合理性。勘查主体应当根据实际状况持续完善工作信息共享的体系,使该体系能符合我国不同类别勘查工作的要求,使勘查工作高效率地开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勘查地质矿产资源的工作和技术问题有着密切联系,还与各类地质经济问题联系密切。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共享有助于及时开展援助工作,勘查主体需将矿产相关知识、理论融入其中,熟练掌握找矿要领与工作原则,使勘查工作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拥有的地质矿产资源相对充足,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不同矿产资源消耗数量加大、速度加快,这是值得关注的发展问题。勘查主体需在开展勘查工作时强化研究环节,通过构建健全工作体系并推动信息共享提升工作体系效率。还要将先进技术应用在勘查工作中,推动资源勘查工作的稳定发展,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