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高校冰雪运动赛事协同发展研究

2022-07-13 21:42孙晓波
冰雪运动 2022年2期
关键词:冬季北方地区

摘 要:研究关注北方地区高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举办冰雪运动赛事,共同协作发展冰雪运动赛事,传播冰雪文化,促进冰雪经济的发展。针对当前高校赛事制度不完善、赛事参与主体单一、赛事资金来源有限、未形成高校特色的品牌效应等发展现状,从制度、主体、资金、品牌等方面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合作共享、多元参与的北方高校冰雪赛事协同发展路径。整合优化资源,形成联动优势,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关键词:冬季;北方地区;冰雪赛事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22)02-0066-05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Ev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orthern China

SUN Xiao-b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76, China)

Abstract: Winter sports even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pread of winter sports cul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winter sports. With a vast territory in northern China, 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is conducive to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forming linkage advantages. We should focus on perfect the system, main involved party, capital, brand and other aspects, give full play to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share resourc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for winter sports.

Keywords: Winter; Northern Region; Winter Sport Events

1 引言

北京冬奧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冰雪热”的持续升温,体现了运动赛事对于冰雪运动的带动效应。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发挥体育运动的优势,会带来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城市功能的拓展、多项产业尤其是体育产业经济的繁荣发展。高校体育赛事同样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冰雪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增加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等,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对于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促进作用[1]。高校率先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赛事,对于带动社会参与冰雪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展冰雪文化,丰富冰雪专业学科知识,促进冰雪相关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示范性作用。冬季是冰雪运动赛事举办的主要季节,在众多冰雪运动赛事中办出特色,形成高校冰雪品牌活动,不断激发大学生冰雪运动热情[2],保持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的热度,促进冰雪人才培养,是目前高校冰雪运动赛事发展的关键问题。体育和教育都具有广泛的包容性,通过对冰雪运动赛事的协同发展能够优化区域体育教学的布局,增强体育和教育的发展活力。协同模式可以促进主体间的通力合作、积极探索实践,提高北方地区高校冰雪运动的核心竞争力[3],促进冰雪运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在具备可操作实施步骤的短期和长期规划战略指导下,充分挖掘北方地区高校的冰雪资源和优势,是冰雪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冬季北方地区的冰雪运动赛事能够吸引众多南北方高校的参与,推动南北方在冰雪学科、人才、科技、产业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冰雪教育事业发展。本文调查和分析了目前冬季北方地区高校冰雪运动赛事的现状,对于冰雪运动赛事举办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出冬季北方地区高校冰雪运动赛事协同发展的相关路径,主张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北方地区高校冬季运动赛事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功能。

2 冬季北方地区高校冰雪运动赛事现状

2.1 赛事制度不完善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张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工程,举办冰雪旅游节、文化节、嘉年华、马拉松等冬季项目品牌赛事活动,推广雪地拔河、冰上龙舟等冰雪娱乐项目。《纲要》中还指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推动青少年赛事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2020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俱乐部承办社区体育赛事。同年,国家体育总局也发布了《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国家体育赛事制度的不断完善,说明了我国对于运动赛事在体育强国建设、全民健身方面作用的认可与支持。北方地区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习相关制度和精神,并根据本校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发展冰雪运动赛事。尽管如此,体育赛事制度仍然存在赛事种类不够丰富、赛事筹备和执行缺乏统一的标准,赛事管理人才选拔和培训制度不完善[4]、赛事监管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发展高校体育事业需要有长远规划,赛事制度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高校举办和参与冰雪运动赛事的积极性。目前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健全,高等学校高水平冰雪运动队成为校园冰雪运动格局初步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冰雪赛事的管理制度主要集中在校园内部和政府的文件,高校间冰雪运动赛事的联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另外,相关的赛事宣传推广、产业合作等制度都有待完善。

2.2 赛事参与主体单一

高校冰雪赛事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学生、学校和相关赞助方。冰雪运动的兴起能够有力促进冰雪经济的发展,高校冰雪运动赛事具有号召力和辐射作用,举办赛事会引领配套服务、文化旅游、装备设备等行业的发展。冰雪运动赛事能够创造众多实践岗位,对于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冰雪运动技能、冰雪运营管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5]。高校冰雪运动赛事多样性不足是造成参与主体单一的原因之一,目前冰雪运动赛事的重点仍然集中在运动技能的比拼。从拓宽活动形式上来说,冰雪运动赛事不应该只局限于运动技能比赛,在文化拓展、科技创新方面也可同时发力,再辅之以冰雪冬令营、嘉年华等全民健身比赛。另外,在赛事宣传和国内国际合作上,许多高校不具备开放意识,且受制于资金限制,导致项目单一、创新力不强,比赛吸引力不够[6]。冰雪赛事的保障水平关系到比赛的安全性和冰雪运动的规范发展,而参与主体单一也体现在冰雪赛事保障不到位方面,例如参与保障的人员专业度不够、设备老旧、保障模式化、与冰雪运动特点契合度不高等问题。部分赛事采用高校学生以实践实习模式参与赛事保障,却缺乏专业、经验足够的人员引领。对此,通过拓展参与主体,吸引相关产业提供支持,丰富赛事类型,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提供专业的保障和赛事运营管理,可以为高校冰雪运动的特色化、深度化及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3 赛事资金来源有限

目前高校冰雪赛事举办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扶持资金,社会资本在投资高校冰雪体育赛事领域方面所占比重较小。尽管政府扶持意愿强烈,但资金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对金额花费相对高昂的冰雪运动赛事而言依然不足。举办冰雪运动赛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例如多种类型的场馆建设、冰雪赛事师资培训、赛事管理人员培训、冰雪运动器材、后勤保障设备、宣传品牌费用等。通过单一的政府扶持资金,无法满足大规模冰雪运动赛事的需要[7],导致赛事筹办难度大,打击了北方地区高校举办冬季运动赛事的热情。另外受疫情影响,冰雪运动赛事的疫情防控、安全防范工作同样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撑。资金短缺的问题致使单一高校承办大型冰雪运动赛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仅制约了高校冰雪赛事的举办,也造成冰雪运动赛事创新力不足,缺乏地方特色和季节特点,进而影响了高校冰雪赛事体系的搭建。同时,高校冰雪运动赛事下沉基层的力度不够,许多三四线城市高校的冰雪爱好者缺乏参赛机会。优质的冰雪运动赛事对于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高校冰雪运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校冰雪事业发展在资金利用率方面亟需创新。目前,北方地区高校未能充分发挥赛事举办衍生出的经济效益,尚未打造出高校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品牌,缺乏职业化和群众性方面的同时发力,在输出冬季赛事举办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人才、获取资金支持方面仍需创新。

2.4 未形成高校特色的品牌效应

冰雪运动赛事缺乏品牌影响力的问题严峻。北方高校冰雪体育赛事的数量不足,活动主要集中在冬季,没有充分利用其他季节,而冬季作为冰雪运动比赛的最佳时期,同类冰雪运动赛事较多,高校冰雪运动赛事缺乏吸引力,导致参与人数和举办规模有限。大部分赛事随意性强,在比赛举办、评判、优化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尚未形成届次。高校冰雪运动赛事数量少,组织并不规范,许多高校冰雪项目的爱好者都通过自费参与国际比赛,国内的冰雪赛事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高,市场亟待活跃。另外,冰雪赛事品牌缺乏产权保护意识,赛事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品牌价值传递意识和能力薄弱,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手段发挥出冬季高校冰雪赛事的影响力[8]。在众多的冬季冰雪赛事中,高校冰雪赛事举办呈现出“散点式”的状态,导致办赛能力、参与人数、影响力都受到限制,无法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突出表现是高校赛事数量不乏却内容形式雷同,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发挥品牌作用。赛事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的又一原因是缺乏学科间的联动机制。赛事品牌通过举办冰雪运动比赛吸引众多主体参与,以丰富的、有针对性的赛事策划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市场营销、计算机、新媒体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都能够在高校冰雪体育赛事品牌建设工作中发挥效力,参与赛事品牌管理,实现与受众的广泛、深度交流。总之,北方地区高校尚未形成品牌效应的原因在于品牌意识不足、品牌构建能力有限、吸引力不足,品牌体系不健全和学科间联动机制不明确。只有加强高校冰雪赛事品牌打造能力,才能在冬季众多的冰雪赛事中脱颖而出,提升知名度,在激烈的冰雪赛事品牌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 实现北方高校冰雪赛事协同发展的路径

协同作用的发挥可以体现在高校冰雪赛事举办的多个方面,例如资金协同、人才协同、管理协同、宣传策划协同等。北方地区高校间通过资金协同,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将场地设备合理利用,为冰雪赛事提供物质保障。冰雪赛事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大学生,为赛事的举办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部分高校缺乏办赛经验,但通过地区协同,使具有办赛经验的高校可以进行人才输出,提供丰富的交流和进步机会。基于管理协同,能够降低比赛筹办运行各环节的资源和人才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另外,在宣传策划方面的协同能够使北方地区高校冰雪赛事逐渐形成体系,提升赛事品牌的口碑和竞争优势。要实现冬季北方地区高校冰雪赛事的协同发展,需从政策、主体、资金和品牌等方面入手,完善各环节的管理。

3.1 完善政策制度,加强顶层设计

冬季北方高校赛事制度不是独立单一的制度,而应该是体系化的、全面细节的,要和其他冰雪运动相关的制度相适应。例如高校与冰雪运动俱乐部的合作机制、资本引进制度、人才选拔管理制度等,都需要根据北方地区高校冬季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协同背景下,北方地区更便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9],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地区选拔赛—國内大赛—国际竞赛”冰雪运动体系,充分利用好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为高校冰雪运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协同制度还要覆盖人才管理和培养机制,鼓励优秀运动员、教练员选拔,加强赛事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工作。制度制定还要注重科学化、个性化,要基于北方地区各高校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数据,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和信度效力。北方地区高校冬季体育赛事的协同发展要求相关部门深化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制定赛事审批简化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地区联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将各地区公安、消防、卫生检疫、教育等部门形成链条。地区协同有利于提升高校冰雪运动赛事监管和服务的能力[10],便于冬季运动比赛的规范,包括对参赛报名、指引、评比等各类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在地区协同的基础上,各区域政府、各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强顶层设计,以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基础为依托,提升冰雪赛事的质量和数量,将冰雪教育与其他事业产业深度融合,规模化发展。加强协同还便于制定能够发挥区域聚集效应的政策,使高校举办冰雪赛事由“散点式”变为“集聚式”,改变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另外,高校冰雪赛事制度的制定要落实开放共享的理念,主张各方力量和各种资源的参与;赛事协同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具有多个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发挥北方地区各高校在办赛、参赛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扩大参赛的范围和灵活性;坚持体教融合,让冰雪赛事服务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等人才的培养。参赛的名额要适当向资源缺乏的部分北方地区高校有所倾斜,给予更多大学生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3.2 主张合作共享、多元参与

高校冰雪运动赛事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搭建高校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参与主体,吸引社会资本,既能够发展高校冰雪运动,也有利于带动群众冰雪运动。北方地区高校冰雪赛事的协同发展要重视参与主体的多样性,由高校、教育部门作为筹办责任主体逐渐拓展,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这样一能减轻办赛的资金、人才等资源压力,二能扩大高校冰雪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能够借体育事业的发展带动体育产业的繁荣,引领本土冰雪企业和相关行业发展[11],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基于地区协同,高校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实践机会,能够与北方众多区域的高校甚至是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12],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运动技能和冰雪专业知识。同时,对于冰雪运动条件不足、历史渊源不够深厚的部分北方地区高校,借助地区协同的资源,能够有机会学习那些冰雪运动发展较好的高校的先进经验,从而提升赛事的保障能力[13]。在多主体参与高校冰雪运动赛事的过程中,既能考察政策的有效性,吸引到来源丰富的经费投入,又发展了冰雪教育,对于冰雪运动场馆设施的建设也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多主体参与的冰雪赛事,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力和科研优势,收集相关比赛数据,用于推进智能冰雪运动装备研发及知名品牌培育;参与赞助的相关企业可以通过高校冰雪比赛,带动冰雪轻型装备、雪场基础设施、运动休闲服饰等相关产业的集聚。

3.3 拓展资金渠道

政府在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赛事的资金支持中起到风向标作用,应设置专项的冰雪赛事基金供有意愿办赛的高校申请,同时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高校提供办赛所需要的相关资源。高校自身也可以设置相关的冰雪运动发展基金,例如与冰场雪场、设备厂商、相关行業机构合作成立赛事专项发展基金,用于举办具有冬季特色的高校运动赛事。传统的高校冰雪体育赛事赞助类型仍需拓展,以往的赞助主要集中在参赛者的运动服、场地广告、冠名权等。在协同视角下的高校冰雪体育赛事应拓展赞助类型、赞助渠道和资金渠道,例如指定的体检医院、相关的通讯设备供应商、指定的营养品、航空服务赞助商、汽车维修、保险服务等。拓展赞助类型,既有利于规模化办赛,又能够使赛事的服务保障更加全面周到。高校举办赛事虽然不具有营利性,但是通过产教融合,吸引不同企业的参与,可以发掘冰雪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开拓资金来源[14]。针对赛事资金不足的问题,相关地区和高校一方面应当持续拓展资金来源,丰富赛事供给;另一方面,深度的地区协同有利于分散办赛成本。针对一些北方地区高校尤其是基层高校,存在具有办赛意愿却缺乏办赛人才和资金的问题,应当大力推进政府、社会、市场和高校协同及地区协同,形成多元参与办赛的合力[15]。例如,东北三省可以利用该地区的冰雪专业人才、场地和气候等优势,提供相关方面的支持;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开放水平高,可以发挥国际影响力,汲取科技、运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同时利用国内外媒体做好高校赛事宣传工作,扩大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多元合作与资金来源的拓展,可以减轻单所高校和单一地区办赛的压力。此外,地区协同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供更多的办赛和参赛机会,形成高校冰雪运动赛事系列,撬动更多的主体参与。冰雪运动比赛也可以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纽带,带动体育产业的不断交叉融合。通过地区协同,可以将京津冀的“互联网+体育”引入北方地区各高校,高校利用科研优势为冰雪运动相关的健康软件研发助力,进而可以通过智力输出获得办赛资金。

3.4 落实品牌战略

北方高校冬季冰雪运动赛事应当通过有效、紧密的地区协同,借鉴商业赛事在筹备、举办、宣传环节的经验,在品牌方面通过引入赛事IP提升影响力,例如国内较为知名的红牛南山公开赛、万科松花湖冰雪马拉松、沸雪国际顶级单板滑雪运动等。也可以积极拓展国际大型冰雪赛事资源,承办世界杯赛事,丰富办赛经验和能力。通过北方地区高校协同,科学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的实践创新能力,构建品牌联赛,让北方地区多个高校以“站点”形式参与各类冰雪比赛,构建以赛事为链接的资源整合和冰雪文化互动圈。通过冰雪体育赛事与一流的冰雪专业建设、冰雪赛事品牌博览会等活动对接,积极引入竞赛展演、体育时尚、冰雪相关的电子竞技等特色赛事展会,推动赛事品牌的多元化发展。可依托北方地区特色的文化和旅游系统的国际平台优势,开放冰雪赛事的对外交流[16]。另外要加强学科间的联动机制建设,利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对冰雪运动赛事品牌进行构建和优化,增加与受众的深度、广泛交流。在智慧赛事方面要不断提高赛事品牌管理水平[17],通过高科技手段给参赛者和观众创造与时俱进、创新别致的赛事体验。树立品牌意识是冰雪运动赛事提升知名度的基本要求,北方地区高校要加强对赛事的传播和推广,依据赛事的性质明确赛事的目的,提炼出赛事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个性,形成高校冬季运动赛事的品牌文化。可以利用文化物化元素,例如玩偶、手环、抱枕等纪念品,增加冰雪运动赛事的趣味性。还要对赛事组织成员进行完善的培训,打造赛事品牌建设队伍,在舆论、危机公关方面要具有专业度、及时性,保护赛事品牌。北方地区高校需加强协同,合理进行任务分工、通力合作,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赛事品牌。

4 结语

冰雪运动赛事是带动高校冰雪体育发展的龙头和撬动冰雪项目发展的杠杆,能够起到发掘冰雪运动人才的平台作用。目前冰雪事业具备强大的内生增长动能,也具备外部活跃发展的优质环境,重视冰雪运动赛事对高校冰雪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区协同举办冰雪赛事,既能够扩大冬季冰雪赛事的规模、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激发大学生对冰雪运动项目的兴趣,提供更多的实践和交流机会,又能够使地区间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多主体的参与,提供多视角的研讨和交流平台,既有利于冰雪运动赛事的不断规范,还可以形成高校冰雪赛事品牌,推动学校冰雪事业全面升级,发掘冰雪事业后备人才。北方地区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又各有特色,地区高校协同既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互为补充,彼此激励。通过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拓展参与主体和资金来源,将品牌战略贯穿始终,可以使赛事发展形成届次并提高冰雪赛事的体系化程度,从而发掘出更多的冰雪后备人才,为中国冰雪运动的长期发展储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克良,王紫娟,姚璐,等.冰雪运动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研究[J].冰雪运动,2020,42(5):51-55.

[2]、孙晓波.高校体育冰上运动的竞赛价值及其开展[J].冰雪运动,2019,41(4):50-53,62.

[3]、李阿强,刘宏辉,周祖旭.体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战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3):38-44.

[4]、穆泓冰,戴红磊.我国冰球赛事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21,43(3):22-25.

[5]、吕吉勇,蒋湘之,王丹丹,等.北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冰雪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冰雪运动,2021,43(4):56-60.

[6]、李付坤,王诚民.齐齐哈尔市冰球赛事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2019,41(1):20-24.

[7]、李思宇,李勇,王誠民.从齐齐哈尔国际冰球邀请赛看我国冰球运动发展[J].冰雪运动,2019,41(6):7-11.


[8]、崔洪亮.SPOC模式下北方高校冰雪体育人才的培养[J].冰雪运动,2021,43(4):61-64.

[9]、赵佳,韩帅,张连涛.黑龙江省群众冬季健身环境的创新协同管理[J].冰雪运动,2021,43(4):87-91.

[10]、陈明辉,王庆伟,张树敏,等.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京津冀冰雪赛事协同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4):441-448.

[11]、王颖,孟德瀚,李玉宪.北京冬奥会视域下乌鲁木齐市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21,43(4):73-77.

[12]、胡晶,胡萍,吴菲,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高校冰球赛事深度合作的研究[J].冰雪运动,2020,42(3):17-22.

[13]、辛亚冰.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中国滑雪赛事市场发展现状[J].冰雪运动,2020,42(2):17-23.

[14]、李皓诺.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J].冰雪运动,2020,42(5):89-92.

[15]、刘龙飞.“北冰南展”战略下冰雪运动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J].冰雪运动,2020,42(4):50-56.

[16]、汪丹,张良祥.“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J].冰雪运动,2020,42(1):37-40,96.

[17]、石宇,秦春甲,杜雷.浅谈冰雪体育赛事品牌管理与品牌进化绩效[J].体育风尚,2021,37(9):142-143.

猜你喜欢
冬季北方地区
上厕所为何称“解手”
北方地区秋冬保护地、露地插葱栽培管理方法
北方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如何提高冬季灰土路基施工质量
简述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
北方地区荷花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