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主产区12种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2-07-13 21:42朱喜霞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赤霉病侵染田间

朱喜霞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核心区,具有中国粮仓的称号。2021年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數据显示,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河南小麦主产区稳产、增产的背后是重视田间管理及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河南省小麦主产区以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锈病、全蚀病、白粉病6种主要病害为主。

(一)赤霉病

1.危害症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田间通过空气及雨水传播,在阴雨天气易造成病菌的大量繁殖和传播,导致病害大流行。危害时期长,从幼苗到抽穗生长过程中均可侵染危害,为害小麦茎秆和叶片,可造成小麦枯苗、茎腐;侵染小麦麦穗,产生粉红色霉状物,造成穗腐和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发病严重时造成绝收。此外,被赤霉病菌侵染的小麦含有赤霉毒素,人、畜食用可导致中毒,出现呕吐、腹痛、头昏头疼等症状。

2.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防治赤霉病的侵染和发生;二是适当密植,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增加大田的通风透光性,特别在小麦扬花期,科学灌溉,合理控制小麦田间湿度,避免浇水过多造成田间湿度过大引起赤霉病菌大量繁殖侵染;三是药剂处理。在赤霉病盛发前期和盛发期,田间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以选用25%咪鲜胺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多·酮可湿性粉剂、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戊唑醇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纹枯病

1.危害症状。小麦纹枯病为土传病害,在小麦生长全生命周期内均可侵染危害。在小麦苗期侵染危害造成幼苗枯死,在小麦生长发育期侵染危害造成叶片和叶鞘褐色病变,侵染初期出现灰褐色云纹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色和深褐色,病斑融合连片后造成云纹状叶片和茎秆。发病后期,茎秆组织坏死,阻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植株枯死,造成白穗,影响产量甚至绝收。

2.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田园管理,清除田间枯死病株、杂草等,降低田间病菌基数;二是平衡施肥,控制氮肥使用量,增加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三是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控制田间空气湿度;四是开展化学防治,科学选择施药时机,在小麦拔节前后用药效果最佳。可选用25%粉霉灵可湿性粉剂、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苯甲·丙环唑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根腐病

1.危害症状。该病症状因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危害表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在多湿地区,除以上症状外,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

2.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小麦连作。小麦与油菜、马铃薯、亚麻及豆科植物等作物轮作换茬可有效防治根腐病的发生;三是药剂浸种。用退菌特浸种24~36 h,防效在80%以上;四是药剂防治。第1次在小麦扬花期喷洒丙环唑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第2次在小麦灌浆期至乳熟初期喷洒福美双,每次间隔15 d,或可以有效防治病害。

(四)锈病

1.危害症状。小麦锈病是小麦田间常见病害,根据病菌特点和侵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在田间通过空气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扩繁和传播。三种锈病侵染小麦叶片、叶鞘、茎秆和麦穗时会造成不同的侵染性状,总结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受侵染部位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后期病部生成黑色的孢子堆。发病严重时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抽穗灌浆,造成小麦颗粒瘦秕,产量下降。

2.防治措施。一是选择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抗锈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二是清理田园,深翻土地、增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减少越夏菌源;三是药剂防治。选用戊唑醇、三唑酮、己唑醇、烯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或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五 )全蚀病

1.危害症状。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根部病害,又称为黑脚病、立枯病等。发病时会侵染小麦根部和1~2节茎基部。危害初期茎基部褪色、植株矮小、生长发育迟缓,叶片、麦穗颜色深浅不一。田间湿度大时,小麦根基部褐变腐烂,俗称“黑脚”,整株枯死,白穗。根基部叶鞘内表皮滋生黑色菌丝体和子囊壳。

2.防治措施。小麦全蚀病以开展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发挥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效果,保护无病区、控制初发病区、通过轮作倒茬治理老病。药剂防治以种子处理和大田灌根为主,可选用的杀菌剂有 2.5%咯菌腈悬浮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加3%苯醚甲环唑悬浮、0.8%腈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5亿个芽孢子/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6%戊唑醇种子处理剂、70%多·克·酮(多菌灵·克百威·三唑酮)悬浮剂。

(六)白粉病

1.危害症状。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在田间通过空气和雨水传播,可侵染小麦叶片、茎秆、麦穗等各个部位。侵染初期,在侵染部位呈现1 mm左右的白色霉点,随着病程的进展,霉状物面积逐渐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呈白粉状,遇震动和风吹飞散传播。发病后期病斑霉变呈灰白色至浅褐色,老熟病斑表面散生小黑点颗粒状分生孢子。

2.防治措施。一是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重要手段。在平均气温16~18 ℃时播种,防止旺长和分蘖过多,可以有效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二是采取“一喷三防”的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选用的药剂以三唑酮类、多菌灵、嘧菌酯、福美双、醚菌酯等为主,配合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和补充营养的磷酸二氢钾,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河南省小麦主产区以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小麦叶蜂、胞囊线虫、小麦金针虫危害为主。

(一)蚜虫

1.危害症状。小麦蚜虫,俗称:腻虫、蜜虫。它是一种刺吸式害虫,在麦田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蚜虫对小麦的直接危害为附着于叶片、茎秆或穗部,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发黄、生长停滞或白穗情况,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整株小麦枯死。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载体,易造成病毒病的暴发,进而危害小麦,比如小麦黄矮病,发生后小麦长势较矮,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蚜虫,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病虫害测报,发现蚜虫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的药剂主要有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二)麦蜘蛛

1.危害症状。麦蜘蛛危害后,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生长萎缩,重者干枯死亡。

2.防治措施。对麦蜘蛛的防治以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农业防治主要采用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化学药剂主要选用阿维菌素、吡虫啉、哒螨灵、三唑锡等。

(三)吸浆虫

1.危害症状。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

2.防治措施。吸浆虫防治最佳时间为在拔节期至孕穗期。吸浆虫蛹时期,可以通过撒药来防治。抽穗扬花期防治时,时间要把握好,选时效性长一点的杀虫剂,比如功夫菊酯加吡虫啉,可以兼治蚜虫。

(四)小麦叶蜂

1.危害症状。小麦叶蜂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只危害叶片,并且取食的时候,它的口就像刀一样,把叶片一块一块非常整齐地咬下来。

2.防治措施。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小麦造成太大危害,所以一般不施药。小麦在返青拔节期生长最快,叶片非常多,此时叶蜂吃两口无所谓。但是最好施藥防治。叶蜂的抗药性不是特别强,一般的杀虫剂即可。

(五)胞囊线虫

1.危害症状。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寄生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胞囊老熟易脱落,仅在成虫期出现。线虫为害后,病根常受次生性土壤真菌如立枯丝核菌等危害,致使根系腐烂。

2.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耐病、抗病品种;二是改善耕作制度,与其他禾谷类隔年或3年轮作;三是化学防治。可在小麦播种期用阿维菌素、噻唑膦、克线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

(六)小麦金针虫

1.危害症状。小麦金针虫是一种地下害虫,以幼虫取食小麦种子、麦芽、小麦根茎,造成小麦缺棵断垄,严重时连片毁种。

2.防治措施。一是拌种或土壤处理。施用含吡虫啉、噻虫嗪、克百威成分的拌种剂拌种或使用噻虫嗪、吡虫啉成分的颗粒剂种植时进行土壤处理;二是灌根处理或喷雾。虫害发生后使用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灌根处理或将喷雾器喷头拧掉,直接对着根部喷施。

猜你喜欢
赤霉病侵染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田间学农忙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