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碳中和”的实现路径

2022-07-13 13:15:45杨碧玉陈仲伟张晓刚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达峰碳中和碳达峰

杨碧玉 陈仲伟 张晓刚

自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以来,如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一直是各行各业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建筑领域是实施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根据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orldGBC)的数据,目前建筑物碳排放占全球能源相关总碳排放量的39%,其中运营期碳排放占全球总碳排放量的28%,而隐含碳排放占比为11%。《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46%,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达到50.6%,因此,建筑领域能否实现碳中和直接决定着“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建筑领域实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对全国大部分城市而言,建筑领域仍是实现碳中和较为薄弱的环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很大潜力。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陆续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和《“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均提出了要强化建筑节能、提高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节能降碳等有关要求。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必须从材料生产、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入手,缺一不可。“十一五”以来中国建筑规模迅速扩大,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既有建筑,评估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意义重大,建筑节能对于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十分突出。

二、中国建筑碳排放现状

(一)中国建筑碳排放现状

建筑碳排放可划分为三类。一是建筑直接碳排放。这是指建筑运行阶段直接消费的化石能源带来的碳排放,主要产生于建筑炊事、热水和分散采暖等活动。二是建筑间接碳排放。这是指建筑运行阶段消费的电力和热力两大二次能源带来的碳排放,这部分排放是建筑运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三是建筑隐含碳排放。指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带来的碳排放,也被称为建筑物化碳排放。前两项之和即为建筑运行碳排放,全部三项之和可称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根据《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测算,2019年我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49.97亿吨二氧化碳,占中国碳排放50.6%。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7.7亿吨二氧化碳,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1.00亿吨二氧化碳,这两项加起来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的比重为29.0%。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1.6%,占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42.63%。在建筑运行碳排放中,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环节消耗化石能源相关的直接排放占比达总量的一半,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间接排放中电力和热力相关的碳排放,即用电消耗和供热系统中的煤炭燃烧。从上述数据可见,减少建筑业碳排放重点在建筑运行阶段,其中节电是重中之重。

(二)中国建筑碳排放变化趋势

中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2005年约10亿吨二氧化碳,2019年49.97亿吨,增长近5倍,但增速显著放缓,“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7.4%,“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7.0%,“十三五”期间增速降至2.7%,基本趋于平稳。当然,不同阶段的建筑碳排放变化趋势特点存在一定差异。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也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明显放缓,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7.9%,下降到“十三五”期间的3.6%。从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构成看,电力碳排放从42%上升到53%;热力碳排放比例维持在21%—24%之间,其中建筑直接碳排放已经基本进入平台期。

(三)中国建筑碳排放达峰展望

尽管增速放缓并趋于平稳,但建筑业碳排放仍然呈现增长趋势,据有关机构根据上述趋势所做的情景模拟,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将于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27.01亿吨二氧化碳,达峰时间严重落后,到2060年仍将有15亿吨二氧化碳,将严重制约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因此,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出台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建筑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建议

建筑节能是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关键,贡献率可达50%。要实现建筑运行碳排放达峰、碳中和,要从以下四个路径入手。

(一)大幅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看,提高建筑运行阶段的减排能力至关重要,其中提升建筑寿命,防止“大拆大建”,减少新建建筑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发达国家建筑物使用寿命一般长达100—120年,中国建筑设计寿命一般为50年,实际使用寿命则可能更短,体制机制、传统习惯、商业利益等问题导致很多建筑使用20—30年后,就要拆迁重建,农村住房十几年即拆除重建现象很普遍,拆迁重建是影响最大的碳排放,建筑物使用寿命延长后可以大幅的减少碳排放。

(二)強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全面执行新建建筑绿色标准

自1986年颁布第一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我国建筑节能经历了“三步走”,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普通住宅采暖能耗的基础上,建筑节能比例逐渐达到30%、50%、65%。根据测算,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建和完成节能改造的建筑,每年可实现节能能力近3亿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亿吨,有效减缓了建筑能耗总量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绿色节能建筑实现跨越式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对我国完成节能目标责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继续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力度,将对降低建筑领域尤其是运行阶段的建筑节能降碳发挥重要作用。

(三)规模化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零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在建筑能源消耗大,完成碳中和目标有难度的形势下,把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节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加快推广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直接或间接为建筑物提供热水、采暖、空调、动力以及照明等,不仅可以代替有限的传统能源,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住宅舒适度,还可以大幅降低传统一次能源的消耗,是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四)加大小区绿化和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碳汇能力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是城市绿化,全面提升城市森林、草地和湿地碳汇功能,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加强城市森林固碳和碳汇能力,也是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2020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足40%,到2030年要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按照发达国家85%城市绿化上限目标,加大小区绿化和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碳汇能力,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作者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猜你喜欢
达峰碳中和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 04:02:06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新疆钢铁(2021年1期)2021-10-14 08:45:3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28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人物画报(2019年4期)2019-10-26 01:19:31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美国航空公司的碳中和实践及其效果研究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中国经贸(2015年2期)2015-05-13 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