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式教学”带动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科创能力提升

2022-07-13 10:49孔德斌
高教学刊 2022年20期

孔德斌

摘  要: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管理学被定位为锤炼中国心的重要学科之一。公共管理学作为管理学门类最重要的一级学科之一,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既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良好品德。“课题式教学”是提升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科创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用课题串联教师和学生、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阅读与写作,打通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科创竞赛等诸多环节,才能有效提升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课题式教学;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科创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0-0156-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was position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to tempering "Chinese hear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rst-class subjects of management sc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took the great historical mission of "casting the soul and educating people".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ould not only master deep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proficient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good moral character of "studying for the rise of China". Now,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w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t was the further deepening and expansion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knowledge literac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we should use projects to connect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 and out of class,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ading and writing, etc. We also should get through many links such as classroom teaching, project research, paper publis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Keywords: project-based teaching;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中華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新文科建设,公共管理学作为管理类的领军学科,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如何提升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科创能力?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改革,逐渐摸索出一条“课题式教学”的新路。实践证明,“课题式教学”对提升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科创能力效果显著。2017-2021年,扬州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共获得校级以上科创项目58项(其中国家级科创项目5项、省级科创项目6项)、“挑战杯”校级以上各级奖项7项、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31项、发表学术论文35篇。学生的获奖率保持在60%以上,科创项目参与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课题式教学”也倒逼老师们努力申报各类科研和教改课题,2017-2021年,扬州大学商学院公共管理系17位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厅级科研、教研课题28项,到账课题经费359万元,发表科研论文、教改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4部,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校级和院级教改项目8项。2017-2021年,公管系的本科生和专任教师共获得学校颁发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个人、优秀指导老师、优秀调研报告等各种表彰50余次。

一、“课题式教学”的涵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教学”,老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考核方式是闭卷笔试。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颠覆,主要特征是老师“研究性的教”与学生“研究性的学”相结合,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主(70%)+以结果性考核为辅(30%)”。其巅峰成果就是“五大金课”(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教学、虚拟仿真教学)。

“课题式教学”是对研究性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它既保留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究”精髓又凸显出“课题研究”的中心地位。所谓“课题式教学”,就是以课题的申请立项、调查研究、验收结项的全过程为核心,倡导师生合作、资源嵌入、团队研究、方法创新、结论应用的新型教学方法。课题既可以是横向课题也可以是纵向课题,既可以是科研课题也可以是教改课题,教师和学生围绕课题自由组队、合作研究、成果共享。

扬州大学从2014年开始在行政管理专业试行整专业研究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6年,研究性教学试点范围进一步从行政管理专业扩展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时升级为“课题式教学”。这样,扬州大学就初步实现了公共管理类两个本科专业全部实行“课题式教学”,改革当年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立项国家级科创项目2项、省级科创项目2项,教师立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2018年行政管理专业顺利通过研究性教学试点项目结题验收,评价结果良好。

二、“课题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课题申报。具体分为教师主持申报、学生主持申报、师生合作申报三种方式,课题类型包括科研课题、科创课题、教改课题、横向委托课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题五类。如果是教师主持申报成功的课题,一般情况下高级别(省部级及以上)的课题不支持本科生参与实际的课题研究,但是允许和鼓励本科生做一些社会调查、资料整理、数据分析、会务接待等辅助性的工作。学生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熟悉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和流程,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如果是学生主持申报成功的科创课题,通常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深度参与下才能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主持科创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组建团队并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进度,从而锤炼学生的“带队”能力。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题,在申报阶段需要教师和公司深入沟通,但项目研究计划的执行离不开学生的深度参与及团队配合,此类课题是师生合作、资源嵌入和团队研究的典型代表。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课题申报,成功之后所立项的“课题”都是“课题式教学”的重要资源。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无论是主持还是参与课题研究,直接经验都是最宝贵的。申报课题的过程,既要“摸清家底”,强化前期积累和明白短板所在,又要“理清思路”,创新研究思路、方法和寻找新的突破口。在申报阶段,广泛动员、积极参与、竞争主持人和师生精准配对是申报成功的四个充分条件。

第二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既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又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课题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商学院的主要做法有三种:一是依托签约的社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定点驻村/社区/部门调查,优点是可以“一任接着一任干”,跟踪基地每年的发展变化,缺点是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少面板数据。二是由老师带队选择若干个典型地区进行“随机社会调查”,优点是可以跟踪掌握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情况,缺点是容易“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且受课题经费的制约无法常态化进行。三是与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和转化的社会调查,尤其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点是容易进入现场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缺点是每个团队分散进行,社会调查缺乏系统性和完整的计划。

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三种社会调查的做法可以任意组合或者单独使用。当使用多种社会调查手段时,理论上也就具备了“一鱼多吃”的可能性,即能够通过一个课题的研究,同时解决学生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论文发表、成果获奖、科创立项结项、挑战杯比赛或者学科案例比赛等多方面的需求。无论课题的主持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将课题研究和“课题式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传授给学生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最正宗的学术规范。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可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相互验证,从而擦出创新的思想火花,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科创能力、逻辑思维和人际关系技巧,学会适应和融入社会及团队。从这个角度讲,“课题式教学”是最适合和最优先适用于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之一。

第三步,验收结项。前已述及,“课题式教学”的成果是可以多方面转化的,因此,验收结项工作实际上主要有两块事情要做:一是按照申请书的承诺和立项合同或者课题管理规范的要求,提交包括经费预决算表在内的全部结项材料,完成验收和结项并颁发结项证书。二是对已取得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和拓展运用,將“一鱼多吃”从规划变为现实。例如,笔者曾指导学生申请成功国家级的科创项目《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体系研究——基于昆山市淀山湖镇晟泰村的调研》,然后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调研报告获得校级“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主持和参与该科创课题的同一批学生继续组队参加“挑战杯”竞赛获扬州大学校级一等奖。课题组的6位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分工和占有的材料情况单独或者合作发表论文6篇,其中一位同学在项目、获奖和论文的加持下成功推免硕士研究生,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同学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毕业后皆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三、“课题式教学”与提升学生科创能力的关系

“课题式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科创能力的最好渠道,这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闭环全方位提升本科生科创能力的创新举措。“课题式教学”与提升学生科创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互赖关系。下面以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简称“科创”)为例,分析“课题式教学”是如何提升本科生科创能力的。

第一,“课题式教学”有效锻炼了学生发现和聚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术敏感性。科创项目选题一定要做到“四度”,才有可能被立项。一是“高度”,即选题必须要紧扣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善于发现和聚焦现实生活的痛点、热点、难点问题。就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选题倾向而言,教育、环境、养老、医疗、社区管理、乡村振兴等议题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领域,从这些领域中凝练“可研究”的问题,就能将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学术敏感性巧妙结合,从而提炼出有“高度”的科创选题。二是“深度”,即课题要选用成熟的理论,精准研究核心问题,从而发现本质、提炼规律。很多本科生研究科创课题时,容易“浅尝辄止”,获得的研究成果质量不高。这时就需要本科生导师的积极介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开展深入研究,引介理论、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优化模型、妙用数据、调整重点,最终得出有“深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三是“宽度”,即课题的研究方法要尽量使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视野宽阔、方法多元,才能促进学生科创能力的持续提升。俗话说,“横下来有多长,竖起来就有多高”,有“宽度”的选题某种意义上能够拔高学生今后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和阶层的跃迁。四是“靓度”,即申报书的文本必须格式规范、排版美观、语言精炼,这既体现了申报者的能力问题,又反映了申报者的态度问题。俗话说,“能力不够态度凑”,一份精美的申报书让人看了心旷神怡,被立项的概率也就随之加大。

第二,“课题式教学”充分展现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术规范性。“课题式教学”最关键的步骤是中间的研究过程,课题核心研究问题的展开,最能考验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这其中“符合常识”或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框架设计至关重要。

“聪明者发现问题,实干家解决问题”,而分析问题就介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之间。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服从性好、纪律性强”的特点,本科生导师的意见容易被学生采纳和吸收。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化,将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转化、分解为“可操作的调研问题”,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现场观察、亲身参与等方法,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理论预设、课题假设出发,获得资料数据,进而“生长”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分析问题类似于中医的“把脉”“问诊”,找对病因才能开对药方。教师应加强对科创课题的“中游调节”,学生则在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接受正规而系统的学术训练。

第三,“课题式教学”集中考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的提升。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通常是“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一靠实验/实习/实践基地的动手训练,二靠课题研究中的解决问题方法创新。无论是亲自动手还是出“金点子”,都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悲观者发现问题并往往正确,乐观者解决问题并往往成功。学会解决问题,是学生今后学业和事业成功的良好开端。

四、“课题式教学”的改进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课题式教学”用课题串联教师和学生、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阅读与写作,打通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科创竞赛等诸多环节。在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时,尤其需要得到本科生导师和“社会导师”的“双师”指导,以“双师”带“双生”,全面推行高校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明确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责权利关系,推动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老师去企业挂职、兼职,鼓励企业管理人才到高校深造、担任学生实习的“社会导师”,综合运用校企联合培训培养“双师”型人才队伍。

(二)优化本科生导师制

2014年,扬州大学商学院公共管理系在行政管理专业启动本科生导师制试点,2017年,本科生导师制从行政管理专业扩展到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经过7年的摸索,公管系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发展到“大导师·微助理·小萌新”的新阶段。这就突破了过去导师与本科生“一对多”甚至“一对一”的窠臼,通过引入大三、大四本科生学长甚至是“研本1+1”的研究生学长,聘请他们担任“微助理”,用他们的成长经验和经历对大一的“小萌新”们进行传、帮、带,从而形成了“本科生导师”+“本科生导师助理”+“小萌新”的“铁三角”关系。这样,本科生导师制就“由虚变实”,低年级的本科生不仅可以随时从导师那里获取指导和帮助,还能找到固定的学生助理答疑解惑。

本科生导师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考核机制改革,主要是学院和系部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方面,商学院应承认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工作量,发放适度的工作量考核补贴。另一方面,公管系原则上将本科生与导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绑定”,如果有学生转专业走人或者无法按期毕业,则会影响导师的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和年终绩效。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本科生导师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有助于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三)做好尖子学生的“育苗”工作

决定本科生科创课题能否被立项以及立项等级高低的关键,一是选题的“四度”(高度、深度、宽度、靓度)如何,二是研究团队的能力尤其是主持人的能力和经验,三是指导教师对申报书的规范性和论证情况的从严把控。其中,主持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如果由“尖子生”充当主持人或者团队核心成员,则能大大提升申报成功的概率。

商学院比较成功的做法是:从大一开始就选拔一批基础较好、兴趣强烈、能力突出、具备一定威望和实践经验的学生参加“科创训练营”,着重培养学生在社会调查、文献研读、标书撰写、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目前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约定,科创课题主持人、挑战杯竞赛的队长等人选,优先从参加过训练营的尖子生当中选拔。本科生导师有推荐“好苗子”学生的权利,实际的“育苗”工作是由团委、学工办承担的,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四)加强“项目库”建设

科创研究是一个前后相继、逐步深入的过程,笔者在给学生上“学科导论课”时反复强调过一个观点:课题研究是公管类学生的基本功,是他们大学生涯的基石和人生向上的阶梯。理论上讲,本科四年阶段,学生拥有不止一次申请科创课题的机会,而且即使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也仍然有机会申请研究性科研项目。因此,有远见的导师和学生都会提前建好“项目库”,指导学生开展长远规划和系统性研究。平时注重素材积累和选题储备,当例行的年度申请项目开始时,就从项目库中抽取合适的项目参评、参赛,从而形成“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良性循环,形成推动本科生科创能力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姜明.关于课题式教学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4(4):69-70.

[2]曹文娟,宋玉海,尹姝媛.课题式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6-7.

[3]邹雅菁.高校“课题式”教学模式初探[J].黄河之声,2015(18):31.

[4]周辉,刘力天,高丽娟,等.课题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1,25(11):16-19.

[5]丁生喜,殷颂葵,孙立霞.“区域经济学”课程课题式教学与考试改革研究[J].高教探索,2016(S1):32-33.

[6]刘文海.课题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差异性比较[J].美术教育研究,2013(13):140-141.

[7]王建秀,周洁,刘无忌,等.全过程课题式教学与考核方法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6):176-177.

[8]席增雷,黄菲,谢东辉.基于多中心课题式教学的人才融合培养路径与模式研究[J].河北農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8-13.

[9]周国庆,肖晓燕,黄标.高技能人才培训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培训,2008(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