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钢,罗 娟,胡艺平,刘彧琦,张劲松,3,王 静,3
白内障为全世界首位致盲眼病。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手术仪器、人工晶状体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理念的逐步推广,白内障手术己经从复明手术转向屈光手术,即白内障手术同时也能够矫正患者术前存在的近视、老视等屈光问题,满足患者功能性视力的需求,不仅看得见,还要看得清晰、看得舒适。我们在临床上可以发现一些白内障患者,即使视力测量指标良好,但仍存在视物模糊、清晰度差等不适主诉,因此在白内障的术后随访过程中,视觉质量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与测量,包括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on transfer function,MTF)、散射光等多种主客观视觉质量的检查,综合评定患者IOL植入术后的眼部视觉功能情况,以指导临床工作。HOYA Vivinex XY1作为新型改良襻型设计的非球面IOL,联合非球面平衡曲线设计(aspheric balanced curve,ABC)的新型光学区非球差矫正设计,是最新一代设计的非球面IOL。该种IOL的支撑襻表面呈磨砂状或设有若干凹槽,在进入人眼后可与光学区自动分离,并且粗糙质感的支撑襻可以更好地与囊袋表面咬合,光学部边缘的磨砂化可以减少眩光幻影[1]。此外还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2]。ABC的光学区设计能够更好地应对偏心、倾斜等眼内IOL位置的改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改良ABC设计IOL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在视力基础上,重点进行了主客观视觉质量的综合观察与评估,而这类研究尤其是新型改良ABC设计非球面IOL国内开展较少,现对初步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对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06/2019-06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并自愿选择IOL植入的患者67例74眼,患者均为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标准:既往无角膜病、青光眼、视网膜等影响视功能的疾病,曲率眼轴测量一致性佳,预计术后角膜散光小于0.5D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排除标准:有眼科手术史,角膜病变,角膜散光>1.0D,中重度干眼,晶状体半脱位、悬韧带松弛,眼部外伤史,黄斑病变和其他眼底疾病,影响视力的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或术后出现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眼内炎等其他并发症等。根据患者意愿植入不同类别IOL(3种IOL基本信息见表1),将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HOYA Vivinex XY1组)23眼,其中男11眼,女12眼,年龄71.20±6.98岁,眼轴23.00±0.59mm;对照组1:Tecnis ZCB00组27眼,其中男16眼,女11眼,年龄68.70±9.14岁,眼轴23.27±2.10mm;对照组2:IQ SN60WF组24眼,男16眼,女8眼,年龄69.12±9.89岁,眼轴23.49±2.75mm。各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眼轴、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本研究获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研究对象知情并同意接受该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ChiCTR1800015638)。
表1 三种IOL的基本信息
表2 三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由同一经验丰富医生使用同一超声乳化仪完成。术前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Santen)充分散瞳,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Novartis)表面麻醉,11∶00位做3.0mm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VerionTM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5.5mm,水分离和水分层,超声乳化吸除混浊晶状体,囊袋内植入IOL(Vivinex XY1为预装式iSert系统辅助装载推注,ZCB00及SN60WF为手动装载入植入仓进行推注),水密切口,术毕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Novartis)包眼。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进行,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1.2.2术后用药所有患者术后1d开始常规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Allergan)每日4次点术眼,递减至术后2wk停药;左氧氟沙星滴眼液(Santen)每日4次点术眼,用药2wk;溴芬酸钠滴眼液(Senju)每日2次点术眼,0.1%玻璃酸钠滴眼液(Ursapharm)每日4次点术眼,用药4wk。
1.2.3观察指标术后1wk,1mo对患者进行随访。
1.2.3.1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通过5m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
1.2.3.2全眼球差及彗差不同瞳孔直径(3、4、5、6mm)下的全眼球差及全眼彗差值:患者充分散瞳至瞳孔直径6mm以上,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于暗室进行波前像差检查,嘱患者正常眨眼,注视仪器内的光标,检测者观察显示屏上术眼有无睫毛遮挡,尽可能充分暴露角膜。检查者按屏幕提示进行瞄准并对焦于角膜中心,对准后,仪器自动测量,波前像差(wavefront aberration,WF)模式测量,检查者需将黄黑红三色光标中心对合,系统将自动分析得到全眼球差及全眼彗差。嘱患者闭眼10s后,睁眼,重复上述操作共测量3次,记录患者全眼球差及全眼彗差,计算平均值。
1.2.3.3MTF 不同瞳孔直径(3、4、5、6mm)下的MTF值:患者充分散瞳至瞳孔直径6mm以上,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于暗室进行波前像差及角膜地形图检查,嘱患者正常眨眼,注视仪器内的光标,检测者观察显示屏上术眼有无睫毛遮挡,尽可能充分暴露角膜。检查者按屏幕提示进行瞄准并对焦于角膜中心,对准后,仪器自动测量,波前像差模式测量完成后自动跳转CT模式,检查者需将黄黑红三色光标中心对合,系统将自动分析得到IOL轴向。嘱患者闭眼10s后,睁眼,重复上述操作共测量3次,记录患者高阶MTF曲线,计算平均值。
1.2.3.4客观散射指数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 OSI):应用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进行客观散射指数测量,嘱患者在矫正视力下将下巴放在腮托上并注视视标,检查者将仪器的光轴与受试者的瞳孔中心对齐,检查过程中嘱患者不可转动眼球,单次检查结束后闭眼休息10s。重复上述操作共测量3次,记录患者客观散射光值,计算平均值。
1.2.3.5眼内散射光值眼内散射光值[Log(s)]:应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进行Log(s)测量,嘱患者在矫正视力下注视仪器内的中心圆圈,检查开始后,患者必须明确左右测试区哪个区域闪烁更强烈,并按下该区域相对应的按钮,重复操作至单次检查结束,重复上述操作共测量3次,记录患者Log(s),计算平均值。
1.2.3.6对比敏感度在暗室下,嘱患者配戴矫正眼镜后将额头抵住机器上缘按钮至屏幕内亮起,并注视机器内图标,双眼与液晶显示屏保持水平。测试者手动选择需测试的眼别,于明视无眩光、明视有眩光、暗视无眩光、暗视有眩光四种模式中分别进行1.5、3、6、12、18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检查,按照从低频向高频,从高对比度到低对比度,逐个辨认每一个条栅图里条纹的方向,系统自动变化图片(垂直、向右倾斜或向左倾斜),鼓励患者尽可能多的辨认直到不能辨别图中条纹方向,系统软件自动记录检查结果,并将所得结果取Log对数值进行记录。
2.1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三组术后1wk,1mo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情况见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三组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
2.2全眼球差值及彗差值全眼球差值比较,术后1wk,1mo,随瞳孔直径增加,Vivinex XY1组的全眼球差值增高程度小于其他两组。术后1wk 3、4mm瞳孔直径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0.505),5、6mm瞳孔直径下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37),见表4;术后1mo 3、4、5mm瞳孔直径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0.326、0.120),6mm瞳孔直径下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6mm瞳孔直径下 Vivinex XY1组全眼球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5。
表4 三组患者术后1wk不同瞳孔直径下的全眼球差值
表5 三组患者术后1mo不同瞳孔直径下的全眼球差值
全眼彗差值比较,术后1wk,1mo,随瞳孔直径增加,Vivinex XY1组的全眼彗差值增高程度小于其他两组。术后1wk 3、4mm瞳孔直径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0.459),5、6mm瞳孔直径下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39),见表6;术后1mo 3、4mm瞳孔直径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0.227),5、6mm瞳孔直径下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40),见表7。
表6 三组患者术后1wk不同瞳孔直径下的全眼彗差值
表7 三组患者术后1mo不同瞳孔直径下的全眼彗差值
2.3MTF MTF曲线比较,术后1mo,3、4、5mm瞳孔直径下HOYA Vivinex XY1组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在各个空间频率下均高于其他两组(图1),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OSI和Log(s)三组术后1wk,1mo OSI及Log(s)情况见表8,三组OSI与Log(s)的数值均接近,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数值的大小关系为OSI:IQ 表8 三组患者客观散射指数及眼内散射光值 2.5对比敏感度对比敏感度比较,术后1mo时明视/暗视有、无眩光的各个空间频率条件下对比敏感度评分比较为Tecnis组>Vivinex组>IQ组(图2),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2 术后1mo三组患者对比敏感度 A:明视无眩光条件下;B:明视有眩光条件下;C:暗视无眩光条件下;D:暗视有眩光条件下。 微切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IOL的材质、设计及光学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IOL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更新。HOYA Vivinex XY1作为最新一代设计的非球面IOL,进行磨砂的改良襻型设计,联合ABC的光学区非球差矫正设计,对于提高患者视觉效果、减少眩光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目前临床中针对这种新的改良襻型ABC设计IOL,结合视力及主客观视觉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改良IOL设计对白内障术后视觉效果及成像质量的影响。观察组IOL(HOYA Vivinex XY1)襻采用磨砂设计,同时光学区应用ABC设计,对照组IOL(Tecnis ZCB00,IQ SN60WF)为临床常用的传统非球面设计。 MTF反映了光学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响应能力,显示成像时各种空间频率的对比度,作为客观指标,能够反映人眼整个屈光系统的光学成像质量[6]。MTF值越大,成像越清晰,视网膜成像质量越好。MTF曲线的高频部分反映物体的细节传递情况,中频部分反映物体的层次传递情况,低频部分反映物体的轮廓传递情况[7]。因此,对判断成像性质来说,该指标提供的信息更全面、准确。本研究中MTF曲线结果显示HOYA Vivinex XY1组的MTF曲线在各空间频率下均最高,尤其是在中频,这也显示了Vivinex在光路成像质量上的良好效果,对于患者植入IOL后能够呈现更清晰的视力。这与Perez-Merino等[8]的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接近,ABC设计的Vivinex XY1组(SA=-0.18组)随IOL偏心度的增加,从视轴上、到偏心0.4mm、到偏心0.7mm,不同空间频率的MTF值更高,尤其是在中频以及偏心0.7mm的高频空间频率下MTF值更高。本研究发现各观察时间3~5mm瞳孔直径下Vivinex组在各个空间频率下的MTF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中频部分更加明显,提示HOYA Vivinex XY1在反映物体的层次传递方面可能优于其他两组IOL,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文的样本量不足及随访时间较短有关,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可能会发现差异的显著性。 光线进入眼内后,部分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部分光线发生前散射和后散射。由于后散射不影响眼底的成像质量,因此散射光主要指前散射[9]。它能在眼底成像上投射光幕效应,引起视网膜图像对比度的下降,是眩光的主要原因[10]。本研究采用OSI、Log(s)两种方法评估三组IOL植入后的散射光情况,研究发现Tecnis组的Log(s)更低,而Vivinex XY1组和IQ组OSI均值更低。Meacock等[11]研究表明在IOL的光学部边缘进行磨砂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眩光,这可能是本研究中有襻磨砂设计的HOYA Vivinex XY1能呈现出较低的OSI的原因,同时,三种IOL的屈光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屈光指数导致IOL的光线折射路线发生变化,且直角方边的边缘设计可能影响光线的散射情况,而作为非蓝光滤过型IOL,Tecnis可能更易于被患者主观感知上存在更小的眩光状态,表现为更低的主观视觉质量的Log(s)值。 对比敏感度是让患者识别不同空间频率的一系列条栅,并逐渐减少每个空间频率的对比度直到不能辨别时,其倒数即形成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12]。该方法与MTF最大的不同是对比敏感度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但由于低频波通常被视网膜和大脑滤过,因此,CSF曲线与MTF曲线并不完全一致[13]。本研究通过比较改良ABC设计的HOYA Vivinex XY1与传统设计的Tecnis ZCB00、IQ SN60WF的对比敏感度发现,不同设计的IOL在明视/暗视有、无眩光的各个空间频率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比敏感度评分上Tecnis组评分稍高,这可能与另外两组IOL是蓝光滤过的设计相关。 综上所述,改良襻型设计的非球面平衡曲线IOL植入术后在球差及彗差改善、客观成像质量及散射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能够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但由于本试验的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预期会得到更加可信的结论,为个体化的屈光性IOL选择提供新的依据。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