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小够 韩长松
温之战,又称温城战役。 汉更始三年(公元25年),玄汉大司马朱鲔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彊将兵3 万余人,偷袭温城。 这场战役,最终以刘秀军队胜利而宣告结束。
温,即温城,古称温邑,是两汉时期河内郡十八县之一的温县治所地(图1),位于今河南焦作温县县城西13 千米的招贤、古城和安乐寨村一带。《汉书·地理志》载:“河内郡……县十八……温,故国,已姓,苏忿生所封也。”[1]温城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当时社会经济中心。 《盐铁论·通有》记载:“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故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2]
图1 温城地理位置图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改国号“新”。 刘氏皇族后裔刘縯、刘秀兄弟,于南阳舂陵起兵,依附绿林军和更始政权讨伐王莽。 之后,刘縯、刘秀兄弟屡立战功, 威名日盛, 这让更始帝刘玄心生忌惮,不但没有对他们委以重任,而且设计杀害了刘縯。 更始元年(公元23 年)十月,更始帝刘玄派遣刘秀到黄河以北,镇慰河北州郡。刘秀借机脱离更始帝控制,行走在黄河以北的燕赵大地,建立自己的军队,并与更始帝决裂,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刘秀便发展成为黄河以北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更始二年(公元24 年)秋天,刘秀发动“射犬战役”[3]消灭了在射犬的10 多万赤眉军,进而占领了整个河内郡。刘秀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与大将冯异共守河内, 保障刘秀大军北征燕赵的后勤供给, 抵御驻扎在洛阳的30 万更始大军的威胁,保证后方的稳定。
更始三年(公元25 年)春,朱鲔趁刘秀率大军北征燕赵、河内郡守军空虚之际,指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彊率3 万人马,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渡过黄河,偷袭河内郡西南部的温城,从而开启了更始集团与刘秀之间第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后汉书·邓寇列传》载:“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彊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 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 军吏皆谏曰:‘今洛阳兵渡河,前后不绝,宜待众军毕集,乃可出也。 ’恂曰:‘温,郡之籓蔽,失温则郡不可守。 ’遂驰赴之。 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彊。 茂兵自投河死者数千,生获万余人。 恂与冯异过河而还。 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 时,光武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恂檄至,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诸将军贺,因上尊号,于是即位。 ”[4]206
根据上述史书记载,可作以下考释:
1.朱鲔认为刘秀率北征燕赵,河内守军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后汉书·冯岑贾列传》记载:“鲔乃遣讨难将军苏茂将数万人攻温, 鲔自将数万人攻阴平以缀异。”[4]213朱鲔在派兵攻打温的同时,自己带大军攻打阴平(汉河南郡属县,在黄河南岸、今孟津北部), 牵制驻守河阳的孟津将军冯异,使其无法支援温城。这说明,温之战是朱鲔早有预谋的一场偷袭战役。
2.寇恂接到战情报告后,力排众议,当机立断,在自己带领军队驰援温城的同时,急令属县出兵增援。 第二天清晨到达温城,与守城军队会合,“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为温之战赢得宝贵的时间和兵力支援。
3.在温城激战之际,冯异的支援部队及河内郡属县军队,及时赶到了温城,“士马四集,幡旗蔽野”,守城军队实力得到了加强。
4.在各方支援力量赶到之时,寇恂登城疾呼“刘公兵到”(刘秀大军到来了), 引起苏茂军队的恐慌和骚乱,一举击败了苏茂之军,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5.温之战取得胜利后,寇恂率领军队攻到了洛阳城下。
史书对温之战役的记述,语焉不详,需要对战役的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了解战役概况。
1.苏茂、贾彊率领更始军队的进军线路分析。从前述《后汉书·邓寇列传》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苏茂、 贾彊率领更始军队行军路线为: 从洛阳出发后,向东进军,经过巩县,在巩县北渡过黄河。其渡河的地点在五社津(今河南省巩义市北,为古黄河津渡)。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载:“又东过巩县北,河水于此有五社渡,为五社津。 建武元年,朱鲔遣持节使者贾强、讨难将军苏茂,将三万人,从五社津渡,攻温。冯异遣校尉与寇恂合击之,大败,追至河上,生擒万余人,投河而死者数千人。 ”[5]苏茂率军队是想从五社津渡过黄河攻打温城, 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苏茂、贾彊惨败,贾彊殒命,寇恂、冯异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图2)
图2 温城战役进军路线图
2.温之战参战的河内郡属县军队分析。 参加温城大战的军队, 除了寇恂率领的河内郡直属军队、温所属军队外,冯异的部分军队和河内郡属县的军队也参加了战役。但是,到底有哪些县的部队参加了战役?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河内郡的18个属县分别是怀、汲、武德、波、山阳、河阳、州、共、平皋、朝歌、修武、温、野王、获嘉、轵、沁水、隆虑、荡阴。从距离和行军速度分析,能够赶来参加温城大战的, 只能是与温距离在50 千米以内的县,即怀、波、沁水、山阳、河阳、州、平皋、野王8 县。其他县距离较远,不可能赶上参加战斗。《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载:“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4]262由此可以看出,野王县令王梁带领的军队,参加了温城战役。
温之战,是刘秀与更始集团第一次正面交锋。本次战役中,寇恂表现出的超强军事才能,是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战役在刘秀复汉的军事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保证了河内郡的安全。 温之战的胜利,使河内郡成为刘秀得以安身立命的后勤保障基地、大本营和战略桥头堡,起到了“萧何镇关中”的作用。《后汉书·邓寇列传》记载:“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 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4]206“光武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恂檄至,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4]206由此,可以看出河内郡在刘秀心中的重要性。温城战役胜利后,刘秀率大军横扫河北的燕赵大地,占领了整个河北。
2.震慑了更始大司马。 温之战的胜利及攻到洛阳城下,极大地震慑了更始大司马朱鲔,使得他放弃了北犯河内郡的想法。“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 ”
3.开启了东汉王朝。 温之战的胜利,使得刘秀顺利地登上了皇位,开启了东汉王朝的历史征程。在温城战役之前,虽有大将拥戴,但刘秀却不敢有当皇帝的想法。《后汉书·光武帝纪》载:“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 乃议征伐。 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 ’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 可斩也。 ’武曰:‘诸将尽然。 ’光武使出晓之,乃引军还至蓟。 ”[4]5在温城战役获得胜利后, 刘秀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后汉书·邓寇列传》载:“时,光武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恂檄至,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诸将军贺,因上尊号,于是即位。 ”[4]206《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记载:“六月,己未,王即皇帝位于鄗南,改元,大赦。”[6]268由此可以看出,温城战役胜利后,刘秀非常高兴地在鄗南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元建武。 从多次推辞,到高兴登位,展示了刘秀心理的变化,也反映了温城战役的重要性。
刘秀登基后,于七月移驾河内郡,开始筹备夺取洛阳的战役。 “己亥,帝幸怀,遣耿弇、陈俊军五社津,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建义大将军朱祜等十一将军,围朱鲔于洛阳。 八月,进幸河阳……诸将围洛阳数月,朱鲔坚守不下。帝以廷尉岑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 鲔在城上,彭在城下,为陈成败。鲔曰:‘大司徒被害时,鲔与共谋,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诚自知罪深,不敢降!’彭还,具言于帝。帝曰:‘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 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彭复往告鲔,鲔从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趣索欲上,鲔见其诚,即许降。 辛卯,朱鲔面缚,与岑彭俱诣河阳。帝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明旦,与苏茂等悉其众出降。 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后为少府, 传封累世。 帝使侍御史河内杜诗安集洛阳。……车驾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遂定都焉。”[6]269从上述记载可知,在温城战役后两三个月内,刘秀便以河内郡为基地,展开了洛阳战役。 从七月派兵围困洛阳,九月成功劝降朱鲔,到建武元年十月,刘秀跨过黄河,定都洛阳,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刘秀完成了“复汉”的大业。
温城战役,是一场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的成败对于刘秀军事集团至关重要,若失败,刘秀集团将失去根据地和大本营,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说,温城战役是一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之战,对东汉王朝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为焦作市2022 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89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