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春艳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近年来,思辨英语教学理念在高校日渐普及,很多学者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的关注点大多是思辨能力培养的宏观教学模式,如孙有中提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和思辨教学原则(2011,2019),缺乏微观思辨教学方法的探讨;抑或是依托某一专业课程探索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如杨莉芳聚焦阅读课堂提问设计与思辨能力培养的关系(2017),余继英介绍写作思辨“一体化”教学模式(2014)。阅读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相互作用、动态相似的过程,都包含语篇结构分析,语篇理解和创作的行为(陈立平,2001:29)。因此,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文章着重探讨“读思言模型”在英语专业读写课中如何将读写思一体化以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融合培养。
2015年,黄远振和兰春寿发表论文《初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文中主张构建“读思言教学模式”的提法在基础英语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了让读思言概念更加清晰、深刻,黄远振和黄睿在2019年设计了“读思言模型”(图1),包含了深层阅读的三个要素。该模型表达了阅读教学认知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
图1 “读思言模型”
“读思言模型”由里到外分三个环:内环是深层阅读,表明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终极目标;中环为读思言三个要素,分别对应三个教学阶段,每个阶段侧重不同的能力培养,但整体上又相互融合,循序渐进;外环由阅读的思维观、目的观、能力观、理解观和努力观构成,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解释“读思言模型”的含义,且彼此呼应相通。外环的阅读教学观与中环的读思言模式相互作用、共同聚焦发展学科素养的深层阅读[1]。“读思言模型”最初是针对英语基础教育领域提出的,但其对读、思、言三者内涵及其之间逻辑关系的诠释恰好契合英语专业思辨能力培养的要求。
外语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有紧密联系,尤其是阅读与写作课。阅读是否高效、深入取决于是否属于思辨性的阅读,写作是否符合逻辑推理、层次清晰也是由思维决定的。因此,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思辨式阅读与写作实现。
思辨式阅读与写作是指读者运用阐释、研究、推断和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挖掘作品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我观点并形成文字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手段,读者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章词汇、语句及段落的字面含义,还要深入研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立场,在对作者观点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推测出文章隐藏的内涵,并能够辩证而创新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人见解并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思辨式阅读与写作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2]。
在前面谈到的“读思言模型”中,外环是读思言核心概念的理论框架,由阅读的思维观、目的观、能力观、理解观和努力观构成。这些观点认为阅读是人的思考过程,通过认知努力,人们发展“通达、建构、分享”等阅读能力,以实现对文字符号的深度理解和对世界的重新塑造。因此,思维观和目的观是全局性的底层基础理论,而能力观、理解观和努力观是前两者之上带有侧重性的理论。
按照思维观和目的观理论,英语读写课堂可分为读、思、言三个阶段。读是理解材料内容,思是分析评价内容,言是表达观点态度。因此,“读”主要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思”侧重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言”旨在提升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将新得的知识与固有经验联系,用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出来,使隐性的思维转化为显性的言语[3]。由此可见,“读思言模型”为思辨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了读写思一体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为阅读教学实践拓展了研究空间和创新平台。下面,文章将以英语专业阅读与写作课为例,介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
根据“读思言模型”和英语专业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要求,在英语读写课堂运用思辨式教学,实现读写思三位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维度夯实思辨能力培养,把语言输入和输出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英语环境下的思辨和读写能力。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英语读写课无疑是训练学生读写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
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决定了英语读写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读写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同步提高。英语专业阅读与写作课的核心目标主要由基于语篇内容理解的阅读技巧、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逻辑思维和基于语篇思想辨析的批判写作构成。作为低年级基础课程,读写课所用的评价标准参照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阅读与写作的要求制定。阅读部分包括把握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归纳文章主旨大意和寻找主题句、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挖掘字面深层含义、根据材料判断推理、猜测词义的能力等。写作部分考查阐述能力、篇章组织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主要通过摘要写作和观点评述两部分内容进行训练。摘要写作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所给材料的核心要点,用自己的语言完成复述任务;观点评述要求根据材料反映的主题和呈现的观点进行评论,做到内容切题、主旨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过渡自然,语言准确、丰富[4]。显而易见,读写课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相互应和,凸显了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在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为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就要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突出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可以通过课内集体讨论与课外自主学习、线下课本材料与线上平台资源的有效结合,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立足思辨,以读促写,形成读写结合教学环节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思辨能力。
表1 读写思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
在读写思一体化模式下,阅读课堂教学按照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语篇的思辨性阅读;基于主题的思辨性写作;基于思辨性阅读和写作的反馈评价。
思辨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思辨阅读策略,即预读、语境构建、提问、反思、概括和总结、评价及比较和对照[5]。高校外语专业阅读课程是开展思辨阅读策略培训的沃土。因此,本研究分别在阅读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思辨性阅读实践。
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建立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从文章语言、内容、主旨、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提出疑问,经过组内讨论后形成小组问题,然后班级汇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预读、语境构建和提问的阅读策略。预读是一项基础而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框架,为深入阅读做好铺垫。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展开讨论并进行语境构建,同时记录疑问并汇总。课上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预习中的疑问进行讨论,开展探究型学习。教师结合相关阅读技巧,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分析评价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从而训练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分为在线外报外刊和英文原版经典小说阅读。前者是指英美国家主流媒体如 The Economist,The Guardian, Time, The New Yorker等,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主题选择相应文章,学生阅读后撰写摘要。英文原版经典小说由教师提供目录,学生自选书目阅读并完成读书报告。课后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所读材料内容大意的理解和结构框架的分析,从而全面深化学生的思想观点和积累丰富写作时谋篇布局经验。
写作是缜密的思维活动,经历选题、立意、构思、成文和修改一系列过程,思辨能力贯穿始终[6]。本研究中的思辨性写作包含两种形式,即课堂限时写作与课外自主写作。前者是专四作文模拟写作练习,后者是经典英文小说阅读报告和外刊阅读摘要写作。课堂限时模拟写作的题目来源于课堂阅读部分的内容,教师围绕所学单元话题确定具体写作题目,以专四写作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课后批改反馈。下面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蒋静怡主编的《阅读教程》第四册Unit 1为例加以说明。
Unit 1的主题是animal rights(动物权),涵盖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如是否应该食用动物肉体、动物实验的合法性等论证动物也有自己的权利,人们应尊重其权利,平等地对待它们。考虑到当下流行素食主义且学生对动物实验可能缺乏认知,于是在学生完成Unit 1 Reading one关于食用动物肉制品的文章后提出了如下话题:We have heard about campaigns for“going vegetarian.” Would you like to become a vegetarian?Why or Why not?要求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确定主题和核心观点,理清支持性要点后,写出提纲后形成文章。提纲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逻辑关系,分清层次结构,检验论证的完整性、准确性、条理性和清晰度,为下一步全文写作做好准备。
在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根据思辨能力标准指引学生对写作内容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回顾。运用外研社iWrite系统进行作文修改和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并结合课堂反馈等多种形式,通过反馈、修改、再反馈和再修改培养思辨性评价能力,从而促进思辨和写作能力同步发展。同伴评价即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增强自身读者意识和思辨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焦虑感,减少了教师工作量。但同伴评价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信度和效度。因此,教师在iWrite平台上发布任务时,要先随机分组再分配互评任务,设置互评标准。
根据Ferris&Hedgcock提出的教师书面评价的指导原则,教师无需对每一份习作的每一项问题给予反馈,因此,教师评价可以利用iWrite机评与统计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课上集中点评,包括主题主旨、框架结构、观点逻辑、中式英语等iWrite无法识别的问题,通过案例式教学,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思辨式读写教学将思辨能力与语言能力融合培养,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研究将“读思言模型”运用到英语读写教学中,通过四个层面——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实现读写思一体化,全方位落实思辨技能培养目标。目前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对思辨能力如何更好地融入语言教学仍在摸索与尝试,同时教学目标和内容如何通过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及评价来反馈与验证也在调整和打磨。未来随着读写教学的深入,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比如在教学目标层面,可以通过深刻挖掘思辨能力与读写教学的密切关系,完善细化教学目标,既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其分析判断能力又丰富其文化知识和视野感悟。在教学内容层面,可以根据思辨能力的具体分类合理搭配与组合相应的语言知识内容,使两者的融合更加和谐自然并相得益彰。在教学方法层面,可以通过周密的教学设计搭建学生思辨性思考模式,为后续写作在思想观点、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做好铺垫。在教学评价层面,可通过详细的量化评价对学生的写作文本进行分析,以检测思辨能力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