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记者做好重大新闻事件策划报道的方法探究

2022-07-12 23:05李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1期
关键词:策划

【摘要】策划的重要性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化和新闻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日益彰显。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在发生后,往往会成为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只有精心的策划才能助力媒体“出奇制胜”,让新闻报道彰显深度和厚度。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就目前广播重大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重大新闻策划的重要性,最后就广播记者如何做好重大新闻事件的策划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广播记者;重大新闻事件;策划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11.057

新闻策划是指媒体从业人员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对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报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构思、计划,从制定一个最佳的报道方案,以求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新闻策划对于媒体新闻制作水平影响巨大,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策划,更是对新闻媒体制作水平的全面考察。

广播媒体现如今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传统媒体,更来自于新媒体,新闻竞争也是媒体竞争的主战场之一。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一个新闻事件在发生后,会迅速通过互联网全国传播,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成为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在铺天盖地的报道背后,人们看到的却是大同小异的形式和内容,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特别是对于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来说,其新闻在时效性、交互性、新闻表现力(单纯依靠声音符号为载体)等远远比不上网络新闻,如果在内容上还是在“炒冷饭”,完全照套其他的媒体,那么是很难吸引听众关注的。广播新闻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圈”?加强新闻策划,是最有效的、最快捷的途径,能够迅速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特别是精心策划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可以在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实现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重塑广播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1. 广播重大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何谓传播力?传播广度即传播的覆盖范围和传播精度即传播的精准度,二者合起来构成了传播力,传播广度依赖于传播平台和点播覆盖等硬件,而传播精准则主要依赖于新闻报道本身的质量。重大新闻报道是最能够凸显广播媒体新闻制作水平的一种报道形式,一篇制作精良的重大新闻报道,能够深刻地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听众能够从中获得很多其他媒体无法提供的信息,能够有效地提升传播力。高质量的重大新闻报道本身就意味着传播力,由于广播重大新闻报道关注的都是一些社会焦点和热点,此类新闻事件与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篇质量上乘的广播重大新闻报道能够引发公众的普遍关注,提升受众对于媒体的满意程度,进而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就会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广播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还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这样的媒体责任。如何正确地行驶媒体职责?冷冰冰地板起面孔说教自然是行不通的,只有用事实说话,将道理通过一则则鲜活的新闻报道“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受众,将主流价值通过新闻作品生动、鲜活地表达出来,才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吸引和引导受众。因此是广播重大新闻报道实现“影响力、公信力、傳播力和引导力”这“四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反观目前的广播重大新闻报道,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时效性不强

新媒体时代,人人拥有麦克风,个个掌握话语权,借助网络和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时效性已经成为新闻的生命线,如果一则新闻稍晚发布,其新闻价值可能就会呈倍数下降。

但是广播重大新闻报道,由于报道对象主题重大,事件较为复杂,从新闻采制到审核再到播出,其间可能耗时较长,因此时效性上可能就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听众在收听广播媒体所播放的重大新闻报道时,已经对相关新闻有所了解,这样一来,自然对这样的“旧闻”不太感兴趣。

1.2 特色不明显,个性化欠缺

现如今很多广播重大新闻报道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特色不鲜明,很多报道都是为了完成既定的宣传任务,与报纸和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很相似,内容同质化明显,没有体现广播媒体的传播特性和传播特点。其实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兴趣爱好是不断细分的,这也意味着,广播重大新闻报道也必须有特色和个性,这也才能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对受众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1.3 报道模式程式化,过于陈旧

目前,很多广播重大新闻报道都是成就性报道,其报道模式相对来说过于陈旧,已经陷入了程式化的套路中:开篇一段宏观性的阐述,中间一个或几个典型案例,最后再提炼主题,做一个总结式的结束,或是展望未来。这样的报道模式中规中矩,不会出错,但是也很难出彩,时间一长,受众很容易会出现审美疲劳,会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与节目的整体收听率。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已经是“不拘一格”,只要是能够更好地表现新闻主题的写作形式,都会被应用到实际写作中,用户对于新闻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能够看到让他们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新闻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播重大主题报道依然固守原来的模式,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听众对新闻失去收听兴趣,导致整档新闻的收听率下降,市场份额被一些勇于创新,富有亮点的强势新兴媒体所占有。

2. 广播重大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策划的原因

现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和网络的高度发展,受众触手可及的新闻获取渠道和平台不胜枚举,报纸、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等,各种新闻网站和新闻移动客户端让人们可以在所有的碎片化时间里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提高各自媒体的新闻竞争力,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毋庸置疑,通过新闻策划,广播媒体可以推出更为“精准、系统、特色”的报道,抢占“主流”媒体这个位置,通过对重大新闻的策划性报道,则可以再塑广播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1 好的新闻策划,能够更加有力地引导舆论

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由于其过于繁冗复杂,因此是不利于公众把握的。重大新闻报道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揭露新闻事件的本质,帮助受众清晰地看待新闻事件,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决策和判断,有力的引导社会舆论。通过前期精心的新闻策划,能够帮助新闻记者明确地掌握事件主题,有效地开展新闻采写,从而顺利地认识新闻事件,提炼新闻主题,把握新闻本质,从而全面顺利地完成新闻报道。

2.2 好的新闻策划,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好的新闻策划,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一方面,一则重大新闻事件,其新闻价值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新闻策划可以将新闻报道中将更有价值的一面有重点地反映出来,快速引起大众关注,实现更大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一则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错综复杂的,需要不断深挖,才能更好地展示这一事件。通过新闻策划,可以对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前因后果和未来走向等进行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报道,满足大众的深层次信息需求。

2.3 好的新闻策划,能够更好地实现报道创新

现如今,受众对于新闻作品的呈现形式要求越来越高,好的内容也需要搭配不断创新的报道形式,才能给受众更好的接收体验,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通过精心的新闻策划,可以实现广播重大报道形式的推陈出新,这样就可以满足听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2.4 好的新闻策划,是促成媒体独家报道的前提

新闻媒体竞争激烈,“抢新闻”和“独家报道”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吸引大众眼球,做出独一无二的好新闻就显得非常关键。但是在信息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的今天,独一无二的新闻线索十分难找,如何运用同样的新闻素材,生产出不一样的新闻产品?这就需要从新闻报道视角和新闻观点上下功夫,好的新闻策划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助攻,可以帮助记者发现不一样的新闻主题和报道视角,从而赢得“新闻大战”。

3. 新媒体时代做好广播重大新闻报道策划的策略

现如今,在新闻资源共享程度越来愈大,传统媒体的利用空间挖掘面不断变窄,媒体融合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新闻策划,深挖相同的新闻资源和资源素材,生产出新颖独特有深度的重大新闻报道,这考验着广播新闻人的专业素养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一些创优作品,探讨新媒体时代做好广播重大新闻报道策划的策略。

3.1 策划要讲究导向性、时新性和时宜性

新闻策划一般涉及的题材都是意义较为重大,新闻价值含量高,百姓关注度大,且一般都是社会焦点和社会热点。一般来说,广播重大报道的策划首先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必须强调导向性,策划人一定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够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站在宏观层面把握时代大主题,充分掌握了解人民的愿望和呼声。二是要有时新性。这种时新性不仅仅是指时间上要及时,而且还指内容上要新鲜。三是要适宜性,必须综合新闻报道发布时候的社会背景和舆论导向,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闻轰动效应,不顾大局和社会公众立意。只有实现策划的导向性、时新性和时宜性的融合,才能使得广播重大新闻报道更为出彩。

以笔者参与主创的新闻报道《脱贫路上的领头“燕”》为例,这篇报道获得2019年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在报道之前,我们参与报道的主创人员就进行了精心的策划,2019年岁末,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如何紧扣时代大主题,宣传伟大中国的脱贫成就?我们决定找一个典型人物来进行采写,以小切口来展示波澜壮阔的时代进步。所以记者来到曾为深度贫困村的安徽省利辛县朱集村,专访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刘双燕。节目将访谈区从传统的直播间搬到了朱集村村部,以扶贫政策宣传的大喇叭声开场,形式新颖,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其间穿插了两段记者的录音报道,通过对村民的采访以及对刘双燕工作、生活细节的描述,使节目更加充满温度和力量。访谈中,刘双燕向记者敞开心扉,对话饱含情感、富有深意,句句打动人心。作品以小切口聚焦脱贫攻坚大主题,通过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的专访,讲述了中国减贫生动故事,充满着对千千万万扶贫工作者的致敬和礼赞。这一广播重大新闻报道,集中体现了导向性、时新性和时宜性。

3.2 策划要挖掘“事实中的深度”

广播重大新闻报道的对象都是一些新闻价值重大的新闻事件,听众希望通过报道听到的绝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报道,而是有厚度有深度的新闻,因此,如何把新闻做深,是策划必须重点考虑的。但是深度绝不是最艰深的话语和晦涩难懂的表达,而是在占有大量新闻事实和新闻素材的基础上,从“浅层事实”往深处走,把“深刻道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

以笔者主创的《首登最高议政台的“草根委员”何宗文》新闻报道为例,这篇新闻作品获得2016年安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报道的策划,就很好地践行了挖掘“事实中的深度”这一原则。

在2016全国“两会”上,来自安徽池州的地方基层委员何宗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程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并作大会发言的第一人。短短7分钟的发言,会场四次报以热烈掌声。

27年来,何宗文拖着残疾的腿跑了50万公里路,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620多件,他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何宗文最多的一年提交了32件提案,他如此投入政协工作的原因是什么?这不仅是记者的疑问,相信也是人民群众的疑问。于是記者在前期的新闻策划中,就把报道的定位放在了“深挖”这个基调上,带着问题去采访,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

“两会”结束后,何宗文第一时间接受了本台记者的独家专访。

采访中,记者选取了何宗文在人民大会堂有代表性的发言穿插其间,和何宗文敞开心扉,聊付出也聊收获、聊理想也聊彷徨、聊坚韧也聊软弱,将何宗文履职过程中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坚持与责任呈现在听众面前。让听众从何宗文的身上,不仅感受到政协委员的温暖,更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何宗文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故事,在全国得到进一步传颂。

而从这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记者也是得到了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所谓的深度取决于记者对于事实的占有,作为记者,你的采访越深入越详细,你获得的事实越多,你离深度就越近,这样你就可以把更有内涵的报道呈现在公众面前,因此,在前期的新闻策划中,一定要对前期的采访做出详细的计划。

3.3 策划中要用超越思维来破解趋同性

新闻资源的共享性让“你有我无”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趋同性和同质性已经不可避免,如何破题,这就需要广播重大新闻策划人员在策划中用超越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破题,不走寻常路,实现报道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以笔者参与主创的《回望百年话初心——訪李大钊之孙李宏塔、陈独秀孙女陈长璞》为例,这篇报道也是获2021年第三季度安徽省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奖。在建党百年之际,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推出相关主题的重大报道,报道内容也是大同小异,如何做出创新和转变?记者经过深度策划,决定创新报道题材,采写一篇“跨越时空”的新闻报道,记者专访李大钊之孙李宏塔、陈独秀孙女陈长璞,请他们以孙辈和党员的双重身份,解读中国共产党两位主要创始人的家国情怀,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为了完成这篇报道,记者多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合肥、安庆多地,历经周折采访了李宏塔、陈长璞以及他们的家人、同事,党史专家,青年学生等,前后历时两个多月,为做好这篇访谈打下坚实基础。这篇作品聚焦宏大主题,将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的后代作为访谈对象,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以红色家风传承为切入点,彰显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及其绽放出的时代光芒,是一篇兼具深度和温度的作品。

综上,随着媒体发展进入融合与资源共享的新阶段,在受众信息日益多元化和碎片化接收习惯的影响下,广播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广播媒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作为广播媒体信息传播的发起点,对广播媒体的整体传播效果和节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广播记者一定要转变传统媒介思维,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切实提升自身的新闻报道的策划能力,并站在受众的角度去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不断提高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让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更加出彩,从而赢得更多受众的赞许,进一步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

参考文献:

[1]海莲.浅谈广播编辑记者如何做好重大新闻事件策划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社会科学),2017年8月:101.

[2]蔡金平,蔡丹.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9月:127.

[3]付瑶.浅谈重大新闻事件现场报道记者身份的定位[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6月:186-187.

[4]张燕.重大新闻事件策划报道及新闻记者的职责分析[J].新闻及传播研究,2015,8(01):136-137.

[5]李佳.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J].文化商业(学术探讨),2016年第11期:363.

作者简介:李娜,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研究方向:广播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策划
穿行城市中
许愿时间到
在元宇宙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关中国歌剧策划、创排之思考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南方名记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阿吉奔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