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婧 王恒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195-02
摘 要 本文论证了中国古代都城作为作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阐述了中国古代都城作为体育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现实意义,利用中国古代都城自身的优势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国古代都城 体育旅游 可行性
现代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如今,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旅游资源融合开发、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挖掘其新、奇、美、优、异等特色是旅游业参与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将中国古代都城与体育旅游相结合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需要,也是构建我国新型旅游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古代都城旅游资源开发
都城是人类社会踏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水平获得较大提高后的产物。与世界其他著名的文明古国相比,我国城市文明发育稍晚,但在漫长而不间断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曾出现了大约300座都城,其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每一处古都,都各有其特点,即便是同一处古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面貌。一般情况而言,中国古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它们是某一政权最高统治者及最高权力机构的所在地,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这种政治中心的地位,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唯一的。二是在都城内外,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而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从而使得都城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三是由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政策,都城了聚集了大量的文化、科教人才,因而成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科技和宗教中心。四是在历代统治者不惜代价的建设下,中国古代都城往往是具有统治区域内规模最大,最雄伟的建筑和最优美的环境。
在当今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当中,古都旅游已成为热点。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首先,我国古代存在着以人文旅游为主的旅游文化传统。从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名言中不难发现,我们的先人不仅早就能够欣赏自然山水的形胜之美,而且还注意到了自然风光对人的性格、气质、情操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从这种“君子比德”的意识出发,我们的先人往往赋予自然山水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把游山玩水与求学问道联系起来,纳入怡情养性的范畴之中,形成了以人文旨趣为主的旅游传统并影响至今。其次,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人们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和文化素质较大提高之后,越来越多、越来越自觉地关心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否健康、充实,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过去与未来投入了更多的关心和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旅游意向,便开始从单纯追求新、奇、乐的感官刺激,升华为一种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文化追求,古都因此而成为这种文化之旅的上佳之地。
二、中国古代都城作为体育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现实意义
将古都纳入到体育旅游之中,是因为两者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中国古代都城作为体育旅游资源,可以使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既通过游览古都的名胜古迹,增长见识,又增强了体质。可使体育旅游者既领略古都周边优美的大自然美景,又体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欣赏了地域文化遗产,又丰富了我们的现代生活知识;既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可促进了旅游者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因此将中国古代都城融入到体育旅游资源当中进行捆绑开发,发挥古都旅游资源深入浅出的人文特点,把当前亟待提高人民群众传统文化水平及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通过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具体策划出包含古都人文特点的体育旅游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横生的体育旅游活动真正达到了在“游中健、健中学”的效果。既扩大了旅游产品的外延,避免了产品的单调,又可与游客互动,活跃气氛,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古都与体育旅游结合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集娱乐、健身、文化、政治、经济为一体,成为了一种繁荣古都经济,丰富人民群众旅游文化的一种新方式。
三、中国古代都城作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中国古代都城可以作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是由于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其他旅游资源所没有的优越性。
(一)中国古代都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浓重的文化色彩
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之丰富在世界范围内堪称首位,而古代都城则是这种人文旅游资源的集珍汇翠之地。作为一种全面展示古代社会历史风貌的人文景观,古代都城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众所周知,我国历来就有“以史为鉴”、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日益走向现代化和世界化的今天,这一传统正在不断的发扬光大。然而,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进程和浩如烟海的史籍,每每使他们望而却步或不知所措。而将体育旅游地点选在古都不仅可使旅游者在旅游中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和身心素质,还会为他们访古学史提供指导和帮助。由于将古都旅游与体育旅游相结合的这种特殊方式颇具趣味性和生动性,所以能使游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始终与身心的愉悦相伴随。古都作为体育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或许正在于此。每一座古都的各个横断面,都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高水平,而它的纵切面又是中国历史长卷的一个画面,映照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风貌的变迁。虽然古都的原生形态今天已难以看到,但他们由长期历史积淀所造就的文化氛围却依然还在,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古代劳动人民在古都留下的印记还依稀可辨。所以,当人们在古都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体育旅游活动时,常常会因一景一物的触动而引发思古之幽情,进而对某一历史时期的军政大事、典章制度、重要人物及其活动、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不唯寧是,在古都从事体育旅游还能够有效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史跳动的脉搏,培养我们宏大的历史观。
中国古代都城可以作为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捆绑开发,是因为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浓重的文化色彩当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人类遗址、古陵墓、古建筑、古园林、古寺庙、古石刻雕塑等文化遗迹,保存了大量的青铜、玉石、陶瓷、金银、竹木等各种材质的文物精品和古代书画精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最能够反映中国历史特点,最能够代表中国古代艺术、科技、工艺水平,最能够表现古老东方文化神韵的文物精品,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古都及其附近地区。例如,北京地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时间跨度是从距今50万年左右直至近现代,包括了古遗址、墓葬、皇宫、坛庙、佛寺、道观、清真寺、古塔、园林、长城、古桥、名人故居等诸多类别。而在这些曾为古都的城市中还集中了一大批级别很高的文史类博物馆,收藏并展出着许多国宝级的文物珍品。所以在这些极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都中进行体育旅游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休息、活动、疗养和保持身心健康,消除人们的疲劳、紧张和心理压力,调节生活节奏。另一个方面可以使人们认识异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追新猎奇的心理需求。如有的外国体育旅游者来到中国旅游就是为了学习中国武术,而学习中国武术的第一站就是河南。洛阳、安阳等古城就位于河南境内,这样体育旅游者就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武术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古代都城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中国古代都城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而且往往兼具山水之胜,自然风光也十分雄伟秀丽,形成了人文内容与自然景观交融互摄、相得益彰的特点。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各地的先民们在选择居址时,就已经懂得如何处理向阳、背风、近水、防涝等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一方面随着自身私欲的不断膨胀,另一方面由于信奉《易经》中阴阳五行、风水诸说,所以历朝历代在选择都城时除了考虑政治、经济、军事因素之外,还往往看重都城及其周围地区的山水形势是否壮观,自然景色是否秀麗,能否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王公贵族游山玩水的需求。在定都某地之后,历代统治者又往往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都城及其周围地区自然风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一些自然与人工之美密切结合的邑郊景区,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北京的西山、圆明园等。这样优美的游览胜地,已经作为历史的遗产流传至今,而大量在历史上曾为禁区的风光绝佳之地,如北京明十三陵、颐和园等,也早已成为公众自由徜徉的游览区。所以在这些兼具山水如画的古都中进行体育旅游不仅可以去驱暑避寒、健心怡情,还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使体育旅游更加丰富多彩。
(三)中国古代都城具有极大的综合旅游功能
中国古代都城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目前仍是全国或某省、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们不仅自身具有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人才众多、交通便利、文化娱乐设施齐全等优势,而且还以它们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一个个范围更大的经济区域和文化区域。所以古都便具有极大的综合旅游功能,不仅能满足体育旅游者强身健体的愿望,而且也是购物旅游、访古观光、商务考察的理想之地。
四、结语
将中国古代都城作为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必将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古都的物质表层和文化底蕴,非但不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包袱和桎梏,反而是体育旅游充满生机的资本和动力。如今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时期,也是文旅融合的新时代,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借助中国古代都城的优势在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同时提高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使人民群众在“游中健、健中学”,充分发挥中国古代都城作为体育旅游资源综合旅游功能,实现古都与体育旅游的良性发展。
★项目: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学院科研专项资金GYU-KY-(2022)。
参考文献:
[1]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国家地理》编委会.国家地理·中国卷[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7.
[3]王丙新.试论体育旅游[J].体育文化导刊,2006(07):51-53.
[4]沈祖祥,林弈言.我国“八大古都”古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旅游科学,2006,20(03):13-15+22.
[5]彭杰.我国特种体育旅游的种类、特点及开发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27(0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