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源起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里,有一件关于刘少奇访问朝鲜的珍贵文物——朝鲜工人赠送给刘少奇的飞马图彩色丝巾。它由红、蓝、灰等多种色彩组成,画有工人、厂房、千里马等图案。丝巾右下角有朝鲜语,翻译过来是“兴南肥料厂 从业员 一众 敬上”。这是1963年9月刘少奇出访朝鲜时,朝鲜工人赠送给刘少奇的礼物。该丝巾长71厘米,宽68厘米,重40克。1985年11月,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从王光美家中征集而来。2006年经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唇齿相依 友好访问
1949年10月6日,新中国成立才刚刚5天,就和朝鲜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纷飞,朝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国虽然正值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仍果断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对朝鲜军民施以援手。经过两年零九个月极其艰苦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次战争让中朝两国更加紧密地走在了一起。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生前曾数十次访问中国,与刘少奇等经常会面,多次会谈。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也先后多次访问朝鲜。1963年9月15日至27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崔庸健的邀请,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为了欢迎中国国家主席第一次访问朝鲜,朝鲜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刘少奇一行乘坐的专列在新义州、南市、定州、新安州等地的车站停留时,每站都有数万群众夹道鼓掌欢迎。刘少奇等走下列车,频频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在欢迎仪式上,刘少奇回顾了中朝两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抗美援朝期间共同战斗的历程,赞扬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他说:“中国和朝鲜是唇齿相依的邻邦,我们两国人民是患难与共的兄弟……我们的伟大友谊和团结,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的,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牢不可破的。”
9月18日,平壤群众为欢迎刘少奇主席举行了集会,刘少奇出席并发表讲话,赞扬了朝鲜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取得的成就,表示中国人民将永远同兄弟的朝鲜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
情谊深厚 共同见证
在访问朝鲜期间,崔庸健陪同刘少奇一行访问了平壤和咸兴等地,参观了黄海钢铁厂、“二八”维尼龙工厂、兴南肥料厂等工厂、合作农场、灌溉设施和文化机关,并向在场的工人、农民等广大劳动群众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热烈问候。
在参观兴南肥料厂的过程中,刘少奇收到了朝鲜工人送上的特殊礼物——飞马图彩色丝巾,丝巾上画有千里马、工人、厂房等图案,代表着特殊的寓意。
“千里马运动”是朝鲜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它反映了朝鲜人民以跨上千里马的气势,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愿望。1956年12月,金日成主席号召朝鲜全体劳动人民高度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发出了“以跨上千里马的气势奔驰”的号召。
丝巾既是“千里马运动”和中朝友好情谊的见证者,也是刘少奇访朝这段历史的记录者。刘少奇认为“千里马运动”符合朝鲜的实际情况,勤劳勇敢的朝鲜人民,一定能够胜利完成七年计划,把朝鲜建设成为拥有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从外地参观后返回平壤途中,刘少奇还参观了朝鲜水利灌溉工程——平安南道延丰水库,回国前在金日成陪同下参观朝鲜工农业展览馆,一起观看了舞剧《小刀会》。此外刘少奇还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接见了使馆工作人员和在平壤的中国专家、中国留学生。
9月26日,刘少奇在平壤举行了告别宴会,金日成、崔庸健等出席。
9月27日中方发表的关于刘少奇访问朝鲜的新闻公报指出:“在会谈中,双方重申:刘少奇主席和崔庸健委员长在1963年6月发表的联合声明是完全正确的,并且具有巨大的意义。在会谈中,双方就这一联合声明发表后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以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党、两国的友好团結和互助合作关系,进行了真挚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当天刘少奇离开平壤回国,次日抵达北京。
刘少奇对朝鲜的这次访问,充分体现了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对进一步加强中朝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伟大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首七十多年光辉历程,在中朝两党的坚强领导下,无论是在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还是在两党两国关系进入新时期的今天,两国人民都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感情,可以说是“历久弥坚金不换”。
(作者单位: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见证人的话】
万美艳【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文物保护技术员】:回顾我国外交史,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外交,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都丰富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内涵,为大国外交注入了新活力。在未来,中国也将继续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充分展示大国风采。这条飞马图彩色丝巾是历史的见证,是中朝两党两国友好往来的宝贵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是那段奋斗岁月的最好记载。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为文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文物能长长久久地诉说它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