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7年,泰国阿育陀耶王朝在缅甸大军侵略下沦亡。其军政长官郑信(广东人郑镛下南洋经商移居泰国后与当地女子所生)招兵买马将入侵的缅军驱逐出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吞武里王朝,泰史尊之为达信大帝。但由于郑信治理不善,吞武里王朝仅存在了15年便发生政变。郑信被其亲信通銮·却克里杀死。通銮自立为王,后被追封为拉玛一世,这就是现代泰国王室的源头。
通銮并不是华裔。但是,通銮和他之后的王位继任者却都有一个以“郑”为姓的华名。为何?这归因于泰国与清朝的朝贡制度。
中国古代帝王对来贡者采取“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的方针,所以朝贡对来贡方来说是一本萬利的好事。郑信称帝后,马上向清朝请封,希望建立朝贡关系。但乾隆皇帝想要重振阿育陀耶王朝,便责备郑信反叛窃国,直到后来发现阿育陀耶王朝的后人已难成气候,才接纳郑信。可惜那时吞武里王朝已经灭亡。
通銮清楚郑信与清朝建立关系的艰难过程,为了保住郑信建立的朝贡关系,便在向清朝呈交的国书上自称为郑信之子郑华(事实上,通銮只比郑信小3岁)。不久,通銮如愿收到了清朝的册封。而此后,通銮和他的后代也多了个华姓“郑”。
(摘自《文史博览》 花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