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荣
(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我国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放管服”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优化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政务服务的转型升级,必须线上线下打通最后一公里。乌鲁木齐市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业务协同,将原有的串联审批调整为各审批部门之间并联审批,通过实行承诺制等方式,简化审批条件,优化审批内容,减少审批材料,精简审批事项,最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优化营商环境,惠及企业群众。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部门是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主要部门之一。由于自然资源部门业务审批在专业系统中办理,如何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及时准确传递,自然资源业务系统与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协同对接成为自然资源部门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期实现市、区(县)工程审批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全程监管”。
乌鲁木齐市工程建设项目分别在市益民大厦工程项目改革综合窗口、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米东区、达坂城区政务中心受理。根据综合受理窗口具有的权限不同分为窗口受理模式和网上申报模式。窗口受理模式是指综合受理窗口对事项办理具有受理权限,对申请材料做完审核之后,只要满足既定条件就可以受理,受理之后业务办理开始计时,然后系统将相关的申报信息推送到自然资源业务系统进行办理。自然资源业务系统审批过程中的过程信息、补齐补正、特别程序等都需要推送到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业务办结之后,将办结信息推送到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标记业务线上办理结束。对接中涉及到纸质材料的,线下通过物流或者专人将纸质材料送达各个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产生的结果材料也通过线下流转到综合受理的出件窗口统一出件。网上申报模式是窗口模式的补充,网上发起业务之后进行预审,预审之后再根据权限进行收件操作,系统对接或业务办理流程与窗口申报一致。
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个阶段中第一、二阶段中的审批事项,包括建设用地预审和选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两项业务。业务流程对接要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系统中进件项目及时准确传递到自然资源业务系统。自然资源业务系统获得项目并在业务系统中创建业务流程。业务科室人员利用业务系统办理业务,业务办理各个环节意见及办理结果及时准确推送到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
按照自然资源数据安全要求,自然资源业务系统在自然资源业务内网运行,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在电子政务外网运行,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为实现业务流程对接,需要具备的基础网络设施环境能够实现跨网数据交换,满足业务数据实时交换的需要。
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派出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米东区、达坂城区分局具有建设用地预审、报批、供应等业务受理初审权利,对涉及工程建设审批项目受理、初审,同时报市局进行审批。
系统间的整个业务对接流程都是基于对接场景中情形,综合受理作为业务的入口,会将收取的业务通过部门的数据接口实时通知到自然资源业务系统。自然资源业务系统接收到请求之后,调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发布到共享平台的接口,获取申报信息和申报材料信息,从本系统产生一笔业务,然后对业务进行审核操作,如果接收的业务不满足审核要求,可以进行驳回操作。能正常办理的业务,则需要将办理过程的环节信息通过接口推送回综合受理平台,业务办结的时候,再次调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的办结接口。
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采用“防火墙+单向光闸+前置机”方式实现跨网数据交换(图1)。自然资源业务内网与电子政务外网之间设置业务前置区,作为两网间的数据交换区。自然资源业务内网与业务前置区之间通过单向安全数据交换平台(两台单向光闸)进行数据同步,确保数据一致。电子政务外网与业务前置区通过防火墙进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允许通过的数据才能到达业务前置区。
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业务系统采用集中统一模式建设运行,各区(县)均使用市级业务系统办理业务,本级不留存数据。乌鲁木齐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采用集中统一模式建设运行。鉴于市级系统对接,区(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无需再次对接,复用市级系统间对接模式和技术接口,通过行政区区划区分,即可完成区(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受理、办理。
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行“一张表单,一窗受理”,系统间数据映射关系准确才能确保业务顺畅对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业务根据土地来源划分为划拨和出让两种类型。因此需要受理窗口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中进件时区分土地来源,在“一张表单”中的土地来源有“出让”和“其他”。
(1)握手协议
软件握手协议是用来分析判断数据通信是否成功的一种协议。握手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使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双方身份认证,并且协商产生临时的会话密钥[1]。为了保障系统间数据交互完整性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即自然资源业务系统获得的项目列表与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中的项目数量、信息的一致性,每次通信时一定要握手协议,保证通信状态完整清晰,有来有回,双向确认[2]。
(2)可视化接口调用
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事项面向广大企业群众,提供高效的服务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当网络及并发等特殊情况发生时,系统间通信出现异常时,容易导致数据交互调用失败。此时对于系统运维人员,需要快速找到接口异常的故障点,及时排除故障。可视化接口调用包括重复调用尝试处理机制、预警跟踪机制。准确定位到接口故障后,人工介入并对垃圾数据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数据调用的及时性,提高数据交互的成功率。
自然资源业务系统调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标准接口时,通过系统分配的接口账号、接口密钥,调用接口申请访问令牌token,再通过申请到的token进行业务接口访问(图2)。
图2 接口调用过程
为确保数据同步效率,通过设置数据交换安全区数据同步时间为0.1毫秒以内,确保数据实时同步。同时防火墙进行了内部组网、地址映射、访问策略的设置,仅允许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所在IP网段数据访问通过。自然资源业务系统数据库与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系统同步数据表单13张,涉及300余个字段。主要内容是审批意见表、项目信息、建设用地预审与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理信息等。在附件材料共享方面,经过多次测试各类FTP软件共享的准确性和传输效率,最终选择了免费开源FTP软件FileZilla,确保了项目附件资料的准确高效传输。
自然资源业务系统调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推送申办流水号接口”,获得业务流水号,作为项目关联信息。自然资源业务系统抽取前置数据库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推送的项目信息,自动创建项目。工作人员在自然资源业务受理系统中可以看到受理的项目基本信息及相关附件材料。
在自然资源业务系统与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接口调用的后台管理界面,可以清晰看到一个项目的每个接口调用详细信息及状态,实现了项目全程可视化跟踪和监管,为审批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3]。系统运维人员查看项目的接口调用状态正常与否,及时修复故障,保障业务的顺利办理,为企业提供全天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部门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业务系统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协同对接。自2020年10月起,自然资源业务系统累计接收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传递流转700余个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和选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两项业务全程流转时间压缩了5个工作日。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协同办理,提高审批效率,达到建设项目“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目的,全市企业群众受益。
目前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全国各级层面提供了政务服务,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实现跨省通办。全市自然资源业务系统与工程项目并联审批管理系统协同对接成功运行也将为不断推动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与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力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应用,为自然资源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提供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