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为中心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冰山模型构建研究

2022-07-11 11:52糜迅谭燕泉于海奇方桦范小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糜迅 谭燕泉 于海奇 方桦 范小琳

[摘要]以岗位胜任力为目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经调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时的就业岗位,熟悉其职业发展,分析其工作内容,修订了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应对岗位能力的课程,构建出岗位胜任力冰山模型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即下文提到的三阶段四模块五能力的课程体系),运用以健康为中心的防治养教学理念实施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标准与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并推广,进行混合式教学,建立混合式教学团队及一体化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拓展校外教学基地,以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

[关键词]中华岗位胜任力;康复治疗技术;冰山模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089-03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民众对个人健康、保健的需求逐年增长,康复治疗技术也成为大众关心的内容,社会对康复技术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自2006年秋季招生,并实施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将“胜任力培养”作为基础,强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积极探索康复治疗技术毕业生就业需求,遵循所学的课程与岗位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学习与工作对接、招生与就业对接等教学理念,依据冰山模型五层级(知识与技能、价值观与态度、自我形象、个性与品质、内驱力与社会动机)构建出三阶段四模块五能力的课程体系,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

一、构建三阶段四模块五能力课程体系

(一)调研就业岗位,了解其发展情况

我校成立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医院、医疗行业专家、教学老师等担任,深入行业一线进行调研、访谈等了解行业企业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建议与需求,经市场调研,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的就业岗位给予分析,其中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言语治疗等工作[2]。

(二)分析工作内容,提升岗位能力

根据综合型康复治疗岗位及专科康复治疗岗位,总结出康复治疗过程,包括:患者的接诊、康复功能的评定、康复目标的设定、康复计划的制订、康复治疗的实施、康复疗效的评估、康复计划的调整、患者回归家庭等。结合康复治疗过程,提出岗位胜任力包含五项专业岗位能力,分别为:康复评定能力;康复计划评估、制订及调整能力;传统康复治疗能力、康复运动治疗能力、物理因子治疗能力、作业治疗能力、言语治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宣教及康复预防能力等。医院康复工作典型内容有:根据康复医学理论、实践知识,准确评定患者的康复功能,制订合理的康复治疗技术,实施具体的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及作业治疗等操作,指导和协助患者应用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使其可进行康复评定,制订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技术;应对各类疗法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利用各个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帮助患者康复;能对其进行作业治疗。社区康复治疗工作的典型任务:对社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对特殊人群进行康复评定和功能诊断,制订合理的康复治疗技术,并具体制定物理、作业及言语治疗计划;岗位能力:使其能够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使其对患者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及吞咽功能训练;运用一定的传统康复技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康复治疗技术[3]。

(三)制订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目标,确定对应岗位能力的课程

根据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及物理治疗联盟的教育标准,对标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健康服务业实际发展,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以康复治疗岗位所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培养具备现代康复和传统康复基本理论、操作技术,有独立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等专业能力,面向各级医院、社区等综合型康复治疗岗位及专科康复治疗岗位,从事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对应岗位的课程,包括:运动疗法、康复评定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等[4]。

(四)构建三阶段四模块五能力课程体系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根据康复治疗师资格标准要求,构建出三阶段四模块五能力课程体系。三阶段包括学生三年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第一阶段:岗位能力认知阶段,与有关医院、教學医院、社区医院、残联、养老院等机构合作,组织教师和学生分批次到上述机构见习,促进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了解,熟悉康复治疗师工作内容及流程,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明确学习兴趣及学习目的;同时,学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知识和人文素质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第二阶段:岗位基本能力的掌握阶段,学习专业课程,基于学校医学技术教学资源库,依托附属医院康复科和康复技能实训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技能训练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上岗前的岗位基本能力,此阶段安排学生课间见习,鼓励其假期见习,通过模拟仿真教学、床旁教学、思维导图或PBL教学等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使其具备岗位基本能力[5]。第三阶段:此阶段为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阶段,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到实习医院参加实习工作,通过岗顶实习,使学生快速掌握康复治疗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提高其应对常见疾病评定及治疗的能力,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逐步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其职业道德观,使其具备康复治疗行业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四模块包括人文素质课程、岗位基本能力课程、岗位综合能力课程以及岗位拓展能力课程等。其中岗位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包含人体形态与机能、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基础医学及康复医学概论、临床疾病概论、诊断学基础等;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包括思政基础、思政概论、政策与形势、语文、体育、医学素养英语及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国防教育、公共选修课如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医学法律法规等。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各类治疗技术,如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运动疗法、康复评定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疾病康复、入学教育、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测定、理论知识考核、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等[6]。岗位拓展能力课程模块包括骨科学、康复心理学、老年及儿童康复、社区康复以及康复工程技术。五能力是针对学生就业岗位,无论是在附属医院、社区医院还是福利院与养老院等,不论是面对儿童还是老年人、残疾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具备五项核心专业能力,分别为康复评定能力、康复计划制订、评估、调整的能力;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的能力;康复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及康复预防能力等[7]。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期间,与行业、医院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标准,与相关合作医院共同开发了康复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等对应岗位能力课程的课程标准,这些课程也被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资源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根据“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思想,本校依托智慧职教平台,创建了校级医学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已经建设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学基础等标准化课程,并上传参考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训指导、教学案例及测试题,而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被认为是校级精品在线课程[8]。

(二)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多元化评估体系

推广医学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经过讲座、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利用智慧职教的海量资源,骨干教师积极应用雨课堂进行教学,带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的参与性。“雨课堂”模式具体内容:(1)课前推送学习资料:课前,学生观看康复治疗技术有关短视频,熟悉治疗相关知识,教师通过雨课堂上传教学大纲和预习课件,学生根据大纲知晓学习内容,如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预习,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标记和提问,随时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讲解重点、难点问题,还可从班级钉钉群、微信群等上传有关治疗技术的短视频,多角度进行知识点剖析,根据学生雨课堂的反馈,教师可得知学生的需求和薄弱环节,了解其线上学习实际情况,完善讲稿内容,还可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有理有据地进行教学改革[9]。(2)课中采用混合式教学:课中,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线上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多方式讲解。可采用PPT讲解,对重点问题进行梳理、歸纳、拓展,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问题反馈,调整授课侧重点,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采用案例分析法,比如颈椎病,让学生学习颈椎病发生机制、症状、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等,了解颈椎病,了解治疗颈椎病的常见药物、物理质量方法、针灸或按摩方法、药物作用机理等,这样颈椎病的结构功能和临床疾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颈椎的微观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线下上课时,注意学生的表情、状态,了解学生接受情况,调整授课进度。还可通过线上摇一摇随机提问,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课堂上将某类疾病的康复治疗过程让大家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活动,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其参与感和成就感[10]。还可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知。(3)课后上传习题,巩固知识:课后当天,根据章节重点、难点,教师在线上发送练习题,检验学生的理解度和知识掌握度,巩固其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可以根据康复治疗技术的学习情况,回放PPT、视频内容,查漏补缺。教师可借助大数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建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可对学生某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利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签到、线上线下学习、课堂表现、线上线下测试、实践操作等各个模块,合理分配考核比重,建立完整的线下、线上课堂评价体系[11]。

(三)建立一体化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

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的硬软件建设,将预防、治疗、康养一体化教学模式融为一体,在实践教学中,安排角色扮演、仿真练习、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落实岗位胜任力的培养。

三、结语

近些年,通过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阶段四模块五能力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得到很大提升,培养高质量的能胜任职业岗位的康复治疗师,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中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简亚平,李祖祥,刘美红,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阶段四模块五能力”课程体系[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4):4.

[2]冯慧,付娟娟,言枫,等.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驻点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20,3(3):162-164.

[3]周芳,戴文静,柳宁,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药理学课程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4):3.

[4]谭波涛,贾朗,殷樱,等.康复治疗学本科神经康复学创新课程体系教改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6):3.

[5]糜迅,谭燕泉.五年制高职康复专业岗位胜任力基准性与鉴别性体系探索:以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22(48):172-173.

[6]兰崴,张鹏程,蔡俊,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1):4.

[7]刘启,许伶,梁丹丹,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统康复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

[8]袁清强,王同慧,张志燕,等.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9):2.

[9]高燕,马韦伟.基于岗位的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河职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6):3.

[10]杨鸿.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高职环保装备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2020,19(11):5.

[11]王海军,陈庆合,王大江,等.基于“体医融合”的一流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4):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