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法,找准写作的主话题

2022-07-11 08:24李红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标语作文题审题

李红艳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题逐渐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能够很好地检验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避免出现“宿构”文章的情况。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拿到材料,往往抓不住中心。解读材料,找准主话题,成为一些考生急需解决的难题。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找准写作的主话题。

一、理解材料,抓住重点

同学们在审题时一般会从材料中寻找一个关键词,以此为中心来立意构思。殊不知,这其实是将新材料作文当成传统话题作文来写了。大家虽然找到了写作的大方向,但在写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偏题的问题。一般来说,主话题隐藏在材料之中。同学们在审题时要全面地审读材料,注意其中反复出现的词或短语。这些词或短语一般是材料表述的重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材料作文题中,重要的词或概念往往不止一个,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词与词、概念与概念之间才能构成一定的关系,对考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大家要认真地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抓住其中的重点。

以2021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为例。材料的主要内容为“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论及‘体育之效’,阐述了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说明了体育之于人生的意义”。有的同学认为,材料中的核心概念是“体育”。于是,他在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追踪时代热点,鼓舞全社会的人重视体育,强调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健全人格。这些同学没有全面地审读材料,只抓住“体育”这一个核心词,大谈体育之重要,显然是偏题了。联系材料,我们会发现,“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是个关键句。考生需要思考“体育之效”和“身体强弱”的关系,并结合“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进行论述。因此,材料的主话题是“体育之效”和“强弱之变”,而不是“体育”。

二、分析关系,比较异同

材料作文的主话题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题目有时候会出示一则材料,有时候则会出示多则材料。如果是一则材料,我们就要分析其中心观点;如果是多则材料,我们则要逐一理解,比较异同。

在找主话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材料,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引导语之间的关系,找出其共通之处。

2018年全国高考课标Ⅲ卷展示了三个不同时期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1,深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2005,浙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7,雄安新区)三条标语均有各自的意义与内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别从时间、环保、责任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如果以其中之一为话题进行写作,明显不符合题意。因此,我们需将其联系起来理解。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体现的是中国在改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的不同的时代精神。因此,我们可以结合三条标语,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三、深入思考,拓展迁移

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是我们写作的一个出发点,是我们立意的基础和构思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止步于“材料”,而要学会深入思考,拓展迁移,在材料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展现材料的时代价值,凸显材料的现实意义,表达青年的观点和立场。

例如,2016年全国I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从漫画的具体内容(分数、奖惩方式)谈起,讨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进一步联想到其他领域的相关问题。

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挨了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揍,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表扬。亲吻和巴掌是教育方式问题;“从100到98”和“从55到61”,到底哪一个是进步,哪一个是退步,其实是标准的问题。这道题关乎教育,也关乎成长。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表达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并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总之,主话题来自材料而又不限于材料。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找准主话题。

猜你喜欢
标语作文题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标语变变变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笑喷你的宣传标语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最牛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