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彤
角色扮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从自身经验进行迁移,从一个角色扮演到多重角色建构,不断地从“我”进入“非我”,初步勾勒以角色进入绘本的一维意识空间。
(一)经验迁移,投入角色
在一个虚构的绘本戏剧情境中,幼儿从“我”进入一个“非我”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行动,站在角色的立场、角度上进行思考。因幼儿天生爱扮演的特性,已经具备了“假装”的本能。于是教师从“你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开始,为幼儿营造因为某件事情离家出走的情境,幼儿则纷纷快速进入“角色”。增增说:“我想吃胡萝卜,可是妈妈说我吃得太多,我就生气地离家出走了。”馨馨无奈地说:“我今天琴弹得不好,妈妈又变成“恶魔”了,我再也不想弹琴啦。”不需要过多地解释角色是什么,幼儿便能以自我经验进行迁移,刻画出以自我为蓝本的小兔子形象,感受到小兔子离家出走的烦恼。
(二)换位思考,构建角色圈
当幼儿获得了角色认同之后,便需要更多的角色,教师可以让不同取向的幼儿进行选择,从而形成多元的思考空间。比如:可以围绕小兔子身边的多个角色如妈妈、姐姐,爷爷、邻居哥哥等进行角色创作:“你是小兔子的谁?它为什么离家出走?”幼儿纷纷表达:“姐姐做作业没有陪它”“爷爷忙看报忽视了它”“小兔打破花瓶被妈妈批评”等。这种创作虽然短暂,却能让幼儿以“他人”的身份思考、行动和说话,通过想象体验他人的信念和愿望,并以此进行创造,构建绘本中并不存在的角色圈,并在虚构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对社会其他角色关系的认识。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打破束缚,用语言、动作、神情等将角色的特点表现出来,并且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知识,创设了对角色行为认知的二维探索空间。
(一)自主观察,打破固有形态的约束
幼儿要成为角色,就得了解角色的特征和习性,敢于打破自我原形,从角色具体的言语、肢体动作、神情等进行探究。幼儿发现自身对于角色描画较为浅薄后,自发地产生了观察和模仿的欲望,并商议分成同伴模仿队(男生模仿女生扎辫子,女生模仿男生低低的声音)和家庭观察队(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爷爷,马路上忙着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通过自主观察打破自我“原形”状态,形成一种张力,变成另外一种形态。
速度:每个年龄段因习惯的不同,造成动作有快有慢,在急促中快速地运动,在缓慢中学会控制;体态:每个人的体态都不相同,有高有矮有胖有瘦,观察后思考用动作表现;性别:有性别意识,在活动中模仿体验另一种身份,女孩扮演年老的老爷爷,男孩扮演温柔的妈妈;年龄:学前期幼儿是幼小的,他们渴望长大,体验做大人的感觉。
(二)同伴认知,构建自主学习的阶梯
与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活动相比,以角色入戏强调的是“玩”的乐趣,但它的内核更多指向“学”的意义。教师通过“有意识的设计”让幼儿进行“无意识”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同伴的重要性,观察同伴的高级形态,并进行模仿和倾听。教师以预设人的角色传递消息,比如从动作(打开双手传递消息)、神情(着急、慌张)和言语(不好啦,小兔子撕坏了图书害怕被骂就离家出走了)中传达小兔子离家出走的原因,然后让幼儿表述刚才观察到的动作、神情和语言。讲述后,无需告知幼儿结果,而是再次回归活动,让幼儿再次自主观察和验证刚刚的表述是否正确。接下来,可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当榜样示范,化身传递消息的人(以自己创设的角色传递不同的消息)为能力弱的幼儿展示玩法,通过榜样示范,让幼儿彼此模仿,同时厘清游戏规则。幼儿在不断的“观察——厘清——验证”中,层层递进,自主构建学习的阶梯,进一步感受同伴对角色的认知和展现,提高角色行为的表达。
共情是指个体与他人的情感状态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是一种对他人的情感产生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角色共情是真正走进角色的内心,深层次领会绘本活动的情感主旨,体验小兔子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交融,达到心灵深处的三维空间。
(一)介入冲突,促进融合
教育戏剧是一门冲突的艺术,是绘本中的人和人、人物环境、人物内心矛盾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离开家之后,小兔子扮演者需要不断尝试,变成不同的事物隐藏在不同的情境中。后面介入情境的妈妈扮演者需要依据前者的表现设计好对应的言语、肢体动作和神情去寻找角色,使二者发生联结。比如小兔子变成鱼逃进大海中的场景。第一组,按照原来的绘本画面用身体合作拼搭成钓鱼竿,并在一端绑上胡萝卜钓起小兔子带回家。第二组则是妈妈变成了一个望远镜,默默地观察着在河里的小兔子,待河里的小兔子玩累了,轻轻地抱著她走回家。两组幼儿分别用自己设想的母爱,从不同意义层面上进行探索,通过不同小组建构的场景进行交流,在模仿——观察——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促进自我与角色的融合。
(二)迁移情感,引发共鸣
爱是贯穿人一生的情感,幼儿的成长中会经历许多的爱。众多研究表明,在儿童期忽视社会情感的培养,幼儿就会缺少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感激,从而导致冷漠、偏激。让幼儿学会爱,这是教育的意义。绘本通过妈妈的来信道出了妈妈生气的原因,因为妈妈的暴脾气导致小兔离家出走,解开了小兔离家之谜。此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手绘一封回信,将幼儿从绘本中迁移出来,转接到自己身上。从画中红红的爱心和脸上开心的笑容可以看出,孩子都是很爱妈妈的,还能反思自己犯过的错误。教师通过《逃家小兔》绘本,对幼儿进行了一次不一样的爱的教育,引导幼儿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虽然会有争吵和不愉快,但彼此都是深爱着对方的。
角色体验将抽象的情感融入虚构的情境中,让幼儿进入假想角色,透过对话、情节、动作的试验,重塑感知世界中的情感,并去观察当中的自己。这里的“试验”正是一种探索,实际感知什么是“爱”,而不是空洞地说教“爱是什么”,从一维意识空间出发,通过实践完成二维空间的角色认知,最终达到三维情感空间。(如下图所示)
角色体验能够促进幼儿产生情感换位,在自主观察实践和矛盾冲突中,亲历绘本角色内心情感的起伏,从而达到情感共鸣,使幼儿之间、“角色”之间以及整体氛围与角色之间互相影响,深刻体悟绘本中的情感。我们要利用反思型的思考主动地去观察和认识幼儿,为幼儿的角色体验和探索提供平台,融入绘本,与绘本共情。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