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李赟 曾义
杨智东夫妇在帮客人采摘枇杷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杨智东用了20 年,让梦想照进了现实。都说追梦的路上注定是孤独的,但在杨智东身边还有一个好搭档,那就是他的妻子王永凤。从两个人初次相识到现在有了两个孩子,王永凤陪着他筚路蓝缕,历经艰辛,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了多年的“农业梦”,也过上了方圆百里人人羡慕的小康生活。
近日,记者在万盛经开区南桐镇石桥村段的基地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杨智东。“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农业,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片果园,里面种满水果,每天穿梭在果园里,锄锄地,施施肥,浇浇水。等到果子成熟的时候,漫步在果园里,享受那种硕果累累的成就感。”杨智东饶有兴致地说道,眼神深邃,透着一股单纯的冲劲。
杨智东的基地就在公路旁的青草坡下,交通便利。基地周围栽植了一排月季,花开得正灿烂饱满。最近恰逢枇杷成熟,一眼望去,满目清新,花果飘香。“这边是草莓大棚,目前处于清园阶段,工人正在调整土壤,为秋季栽苗做准备。”杨智东指着标有“香妃草莓”的大棚介绍道。紧接着,记者跟随他来到枇杷基地,只见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枇杷树上缀满了金灿灿的枇杷,果形饱满,个头硕大。“这个品种叫大五星,它具有皮薄、果肉厚实、汁水足,香味浓,产量高等特点,最近每天都有顾客前来采摘,入园采摘20 元每千克, 每天收入约3000 元。”杨智东喜笑颜开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基地目前以种植生态草莓为重点,辅以种植枇杷、樱桃等特色水果,共建有设施大棚22个,占地面积70 多亩。基地常年致力于乡村采摘游,累计吸引了5 万多名游客前来采摘体验,总产值达100 余万元。
1972 年出生的杨智东是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光明村人,从小生活在自然淳朴的乡野之中,“农业”的种子也悄然播撒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关注起与农业有关的信息。据杨智东回忆,从1990 年他就开始订阅《农家科技》等期刊,每每在杂志上看到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他都觉得如获至宝。有一天,他偶然在《农家科技》上看到油桃种植技术后,考虑到村里的玉米地常年收入微薄,油桃的种植条件与当地气候、土壤状况正好吻合,他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发动村民改种油桃?
说干就干,他拿着杂志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油桃种植技术,并说服大家改种油桃,随后便带着10余位村民前往重庆铜梁油桃基地观摩了解。回来后帮助村民集体采购桃苗,最终成功发展油桃种植面积20 亩。挂果当年,平均每户村民增收3000 多元,最高的达30000 元,经济效益比种玉米翻了好几倍!自此,杨智东带领大伙种植油桃并实现增收的消息传遍了周边村子。
油桃种植的路子走通了,杨智东更加坚定了要继续编织自己的“农业梦”的信念。就这样,油桃连续种了七八年,前期效益一直相对稳定。后来,随着油桃树龄逐渐老化,市场行情也不理想,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杨智东对于是否坚持种植油桃犹豫不定。但未来具体怎么规划,他还没有厘清思路。
2005 年的一天,他去重庆北碚区农资市场购买果树防虫剂,恰好遇到北碚区的草莓种植大户谭学海也来购买农资,交谈中得知谭学海的30 亩草莓园现在用工紧俏,在招工人管理草莓园。杨智东觉得这是个学习的好机会,于是去干了3 个月。回来后他便尝试露地种植草莓,但因缺乏技术,没有合理管控温度,导致草莓苗全部被晒死。草莓引种的失败给了原本斗志昂扬的杨智东沉重一击。他起了放弃“追梦”的念头,打算外出打工。但那时候他刚结婚不久,考虑到未来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养家,杨智东又开始忧心忡忡:打工的收入不稳定,不如回家继续种地吧?和妻子王永凤商量过后,他便重拾信心投身农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一次杨智东依然选择了种草莓。2008 年他在关坝镇光明村以700 元/亩的价格流转了5 亩土地,并引种了法兰地草莓。为了掌握草莓种植技术,他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并向“引路人”谭学海请教实操经验。这一次杨智东格外谨慎,每个种植环节都亲力亲为,生怕出一丁点差错。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就迎来了草莓的丰收,随后他将种植面积扩大至20 亩,真正算得上是当地的“草莓大户”了。
规模起来了,但随之而来的销售问题也让杨智东开始犯难。草莓园所处的位置相对偏僻,无法吸引大量游客入园采摘。就在杨智东夫妻俩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在其草莓园采摘过的游客建议杨智东夫妇将草莓园搬迁。杨智东经过多处考察论证,黑山镇鱼子村交通便利、风景宜人,当地农家乐集中,节假日里人流量大,被列为首选地。就这样,2010 年杨智东将草莓基地搬迁至黑山镇鱼子村,并引进“牛奶”“法兰地”“圣诞红”“巧克力”等四个草莓品种。2012 年他又投入了14 万元建了12 个草莓大棚,当年销售额就达30 万元。精细化管理之下,草莓的品质越来越好,2013年草莓的销售收入高达42万元。“当时一天最高的采摘销售额就有2.6 万元,园子的效益很好,当时我们刚有了二胎,也在区里买了房子和车。”提到当时的收成,杨智东和妻子王永凤满脸喜悦。
2016 年万盛经开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杨智东受邀来到南桐镇石桥村做大草莓基地。这一次他下决心要扎根石桥村好好干,于是以1000 元/亩的价格流转了30 亩土地,将黑山镇鱼子村的草莓基地迁到了南桐镇石桥村。
刚来到石桥村,基地选址上到处都是废弃的土石,荒草丛生,毫无生机。“我们聘请工人,连续奋战40 多天,对地面进行清理、翻土,最后才顺利栽上草莓苗。”杨智东说。由于土地之前长期撂荒、贫瘠,最初的两年,草莓长势不理想,给他们造成了一定亏损。
为了改良土壤,他和妻子王永凤从周边养殖场以1700 元/ 吨的价格购买了羊粪、牛粪等,腐熟成有机肥后给土地大量施用,最大限度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众所周知,草莓近年来品种繁多,种苗流通区域非常广泛,导致其种传和土传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为了预防病虫害,杨智东秉承的原则是“增效减量”,即提升防治的效果,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为此夫妻俩坚持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手段,如提前喷施保护剂,在大棚内悬挂防虫灯、放置粘虫板等。
除了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科学的措施,在草莓的授粉上,杨智东也有自己的“绝活”。据了解,草莓与其他水果不同,从11 月到次年3 月,草莓会陆续开花、授粉、结果。花开不等人,在花开后2 天再进行授粉,授粉的质量就会变差,影响授粉的效果。为此,杨智东每年在授粉期专门“雇”来蜜蜂,让它们“安家”大棚,“专职”给草莓授粉。大棚内的蜜蜂除了授粉,还扮演着“安全监督员”的角色。原来,蜜蜂授粉本领虽高,但不是想“雇”就能“雇”。“前提是不能随意打任何化学农药,如果棚内药物残留超标,蜜蜂就会集体怠工、甚至死亡。”杨智东说,自从采用蜜蜂授粉,基地培育的草莓个头大、色泽好、果形佳,产量增加40%以上,歪果、畸形果率较少约70%。
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夫妻俩,再忙也不忘学习。为了进一步提升草莓种植栽培技术,2019 年杨智东夫妇报名参加了重庆市农广校组织的“青年农场主”培训,以及万盛经开区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培训期间前往四川蒲江中华农科村徐家大院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开拓了视野,也增强了信心。“回来后,我还自己买了檀州农业的草莓种植技术公网课,每天坚持线上学习,将线下和线上的知识结合起来,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管理中。”一旁的王永凤告诉记者。
凭借着一股倔劲儿和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杨智东种植出来的草莓品相好、口感佳。2021 年草莓成熟旺季里一天就吸引来1000 名游客前来采摘,全年销售草莓5000 余千克,增收30 余万元。乡村采摘游的火热让杨智东看到了更多的机遇,他又在基地附近种植了10 余亩樱桃和10 余亩枇杷,并推出“樱桃认购,免费乡村游”活动,吸引了300 多名市民参加,为他带来9 万多元收入。
“现在基地规模这么大?你们两个人能忙得过来吗?”记者追问道。
“肯定不行,现在基地长期雇用6 名工人日常管理大棚,在我们农忙的时候短期工都有40 人左右,每天每人收入80 元左右,每年支出人工工资达16 万元。这也是为了响应政府脱贫攻坚的号召,我们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我们创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工商部门给予了3 万元的补贴,我们注册了‘微型企业’,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如今为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政府部门又在基地周围增加了绿化带,栽植月季,让基地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现在依靠农业致富了,我们也要帮扶周边的乡邻,带动他们一起走上小康路。”杨智东直言道。
生态果园在杨智东夫妇的努力下已颇具规模,并且在当地名声大噪,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下,累计帮助 5 户村名增收 10 余万元。提到接下来的规划,杨智东说,目前已注册草莓商标,下一步他要尝试做草莓的深加工(草莓果酱、草莓冰糕等),并利用枇杷地里的剩余空间种植大脚菇,朝着“农旅融合”的方向发展,打造一个以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对于奋斗者而言,有“春华”才有“秋实”。我们相信,杨智东夫妇俩的追逐“农业梦”的人生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