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彩霞
在新课标影响下,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现代小学生语文素养,是教师一直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小古文教学内容的加入,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文言文相较于现代文来说,简短凝练,古今字义、断句、省略方面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颇。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但倘若教师每每教学到小古文,只是让学生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再逐字逐句地对译,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新鲜感也将日渐消退。那么,在初步理解小古文的基础上,怎样才能为小古文的课堂“保鲜”呢?
一、发挥想象,体验情境式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阅读提出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纵观部编版小古文的编排,大多数都是故事性文本。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与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习题中都有“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学中,在初步理解小古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如“众皆弃去”处,想象众人惊慌失措的神情和离去的情景,以此来衬托司马光的镇定与机智;又如“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处,想象诸小儿眼中的李子是又大又圆,想象他们争先恐后摘李时的爬、拽、扛等行为表现,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这份聪慧来。学生结合文本,加入合理的想象,丰富的情感,用栩栩如生的故事,再现古文情景,既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又注重教學中对学生感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保持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新鲜感,增强阅读古文的趣味性。
二、激活思维,引发思辨式阅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阅读感悟、朗读与表达,也应锻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读中有思”的学习习惯。让思辨走进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阅读的过程才能充满张力。五年级下册寓言小古文《自相矛盾》,学生已有一定的小古文阅读能力,可以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揣摩句意。再以思维导图出示楚人夸口叫卖的语言,通过品文析句,思索“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开拓思维的深度,有效地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思考进行梳理,让学生自己在思辨中发现故事所世揭示的道理,突破教学重难点。六年级下册编排了《论语》中的一则小故事《两小儿辩日》,教学时同样可以“辩”字入手,弄清两小儿不同的观点与他们各自的依据,读中探究,议中思辨,体会学无止境,孔子在知识面前实事求是的态度。像这样有两方不同想法或做法的小古文还如《蜀鄙之僧》,一贫一富,一则付诸行动一则空想,而结果截然不同,学生读这样的小古文,与冲突碰撞,读思结合,趣味无穷,品悟小古文凝练语言背后“有志者事竟成”道理,生成课堂之上的有效阅读。
三、横向对比,拓宽群文式阅读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某一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从而达到阅读感受、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共识。其实,部编版课文按照一定的人文主题进行编排,一个单元就是一组群文。多篇同主题的文章,在阅读中可以产生横向对比,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思索、体会、内化,发现群文之中的共性与不同。四年级下册第22课安排了两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与《铁杵成针》,在听课学习中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在诵读与结合注释的基础上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到车胤与李白的勤学与苦读。随后出示另外三篇简短的小古文《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欧阳苦读》,学生带着注释阅读,学生发现这一组小古文正是围绕人物的勤与苦的品质,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找出不同人物的勤与苦,古文都是怎样表达的。学生在群文横向阅读中对比发现,古文除了描写人物的行为,还有艰苦环境条件的渲染,才更能让人体会到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与勤苦的品质,从而诵读体悟小古文语言凝练的魅力。
每次小古文群文阅读的数量不易太多,也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故事与未接触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这样既保持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又可以拓展小古文的阅读量,将课堂所学转化到课外阅读中。
四、以诵为主,实现趣味式阅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古文的教学,应当注重熟读成诵。注重趣味化小古文教学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朗读的趣味,保护孩子读古文的兴趣,让孩子爱读古文,乐学古文。朗读要做到有层次地读:正确流利地朗读,有韵律地朗读,有感情地诵读。整堂课中,可以有选择地设计多形式的古文诵读,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声调、体态其实都在传达,为学生的感知与欣赏提供了示范性作用,激发学生模仿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韵律之美。师生赛读,生生吟诵,学生在读中感知大意,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体味哲理,与古人“对话”。
小学阶段小古文的教学,是今后学生阅读与学习大量长篇文言文的基石。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中得到阅读体验,在思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延伸的群文中寻求与探索,在趣味诵读中品悟语言,将各种教学方法恰当有效地融合于课堂中,促使生动有趣的小古文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