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路曼,李 艺,董李学,郑百芹,李爱军,汤思凝
(唐山市食品药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唐山市食品药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院士工作站,河北 唐山 063000)
玉米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主要粗饲料来源,通常被收获玉米果穗后直接用来饲喂肉牛,但该饲养方式经济效益较低[1]。全株玉米青贮是在玉米蜡熟期整株收获,铡短后按常规青贮制作方法,通过发酵调制成具有清香气味、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粗饲料[2]。虽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已有较长时间,但在肉牛生产中还未普及[3-4]。为科学合理利用本地丰富的秸秆资源,本试验通过进行全株玉米青贮、添加剂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黄贮3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秸秆饲喂肉牛,对比肉牛增重效果,结合其养殖效益,为全株玉米青贮在肉牛生产中推广应用中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选择年龄、膘情、体重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牛30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平均体重340 kg。饲喂3种不同方法处理玉米青贮型粗饲料,分别为试验Ⅰ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饲粮)、试验Ⅱ组(饲喂添加剂全株玉米青贮饲粮)、试验Ⅲ组(饲喂玉米秸秆黄贮饲粮),各组精饲料相同。试验共70 d,包括预饲期10 d和正式期60 d。试验牛每天饲喂2次,早上5:30及下午16:00,自由饮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均相同,日常卫生、消毒及免疫工作按照牛场正常程序进行。试验饲粮组成见表1、饲粮营养水平见表2。
表1 试验饲粮配方(干物质基础)
表2 试验饲粮配方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正式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阶段各称重1次,记录每头牛体重并计算日增重。每10 d测定1次肉牛采食量,取饲料样品测定水含量,以计算干物质采食量及料重比。
根据饲料原料价格和肉牛增重,分别计算每日饲料成本和每日增重收入,最后比较不同组的头均每日收益。
使用SPSS 19.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各组肉牛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末重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分别比Ⅲ组高出7.21%,11.49%;Ⅰ组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Ⅲ组(P<0.01),分别比Ⅰ组、Ⅲ组高出17.57%,65.71%;Ⅰ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比Ⅲ组提高了40.95%。Ⅲ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Ⅰ组和Ⅱ组料重比差异极显著(P<0.01)。
表3 不同方法处理玉米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Ⅱ组增重收入每天每头最高为43.38元,分别比试验Ⅰ组、试验Ⅲ组高6.36元,17.09元。养殖效益以试验Ⅱ组每天每头最高为14.27元,比试验Ⅰ组高5.16元,比试验Ⅲ组高15.83元;试验Ⅰ组次之,养殖效益每天每头为9.11元,试验Ⅲ组最低,养殖效益每天每头为-1.56元。
表4 养殖效益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玉米秸秆黄贮饲粮相比,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可显著肉牛的平均日增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全株玉米青贮的能量与蛋白等成分高于玉米秸秆黄贮,为肉牛提供更高的养分,促进动物生长[5];另一方面,玉米秸秆黄贮含有较高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肉牛摄食后不易消化利用;而全株玉米青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较低,动物摄食后通过瘤胃降解,其养分更易被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肉牛日增重,降低料重比[6]。孙雪丽等[7-9]研究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粮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可提高肉牛日增重,这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微生物添加剂能够促进全株玉米青贮中乳酸菌进一步发酵,提高青贮品质,同时能够丰富瘤胃菌群,促进饲粮中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吸收利用,从而明显加快了肉牛增重。
本试验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和添加剂全株玉米青贮饲粮虽然成本高于玉米秸秆青贮饲粮,但饲喂前两组饲粮的肉牛平均日增重较高,增重收入也高。总体看来,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和添加剂全株玉米青贮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饲喂玉米秸秆黄贮的肉牛,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10-11]一致。
通过肉牛饲养试验得出,添加剂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效果最佳,全株青贮玉米次之,与黄贮玉米秸秆组相比,前两者均显著增加了肉牛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