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立到转设: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景展望

2022-07-08 09:05朱国华吕鑫宇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

朱国华 吕鑫宇

[摘 要]独立学院是经济驱动因素、人口增长因素和教育改革浪潮因素等综合驱动产生的,历经3个发展阶段,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前,随着教育部第二轮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深度推进,独立学院面临着3条出路,探索出4个方向,即将迎来独立学院转设第二次高潮。独立学院转设的宏观背景是职业教育体系的独立和发展,也是中国教育体系改革的整体定位。独立学院在转设工作中,虽然还存在转设困境和发展困境,但是发展前景已经预设完毕,不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时代使命,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升级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独立学院;独立学院转设;应用型本科;应用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3-0013-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3.003

一、独立学院的创立、发展与演化历程

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规则的不断完善,其本质是市场经济思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蔓延,在教育既有的社会属性(人才培养、机会均等)和价值属性(文化传承)基础上附加经济属性。从唯物史观角度看,独立学院是教育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具体果实,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然的政策选择。

(一)独立学院的发展阶段

尹伟较早从教育管理学角度梳理了独立学院的积极探索、快速发展和规范引导3个阶段。路正南等从高校主体角度划分了独立学院的初创期、建设期、转型期3个时期。钟秉林等从制度教育学(政策文本)角度,比较系统地将独立学院分为探索创新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和转型发展阶段。综合各位学者的划分逻辑和思路,笔者将独立学院的发展大致分为初创生存期、规模扩张期和转设发展期(详见表1)。

第一,初创生存期(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获得生机。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思维就不断冲击教育领域,试图推动教育产业化,而不断开放的国内市场和逐渐完善的产业体系迫切需要教育扩大化。199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高等教育扩招政策,1999年随即批复设立首批独立学院。独立学院获得生产机会,其数量缓慢增长。

第二,规模扩张期(2003—2008年)保持稳定的格局。2003年,独立学院规模飙升至366所,随后基本稳定在300所左右。这一时期,独立学院数量扩张十分迅猛,但增长态势迅速走低,至2008年基本上只有零星独立学院批复设立。

第三,发展转设期(2008年至今)缓慢推进。随着高校办学资源的稀释,规范办学的迫切性日益凸显。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先后组织两轮独立学院转设,但是转设数量始终处于低位。第一轮独立学院转设(2008—2013年)预留了6条出路,掀起了一轮转设小高潮,但年度最高时也仅有14所独立学院转设。第二轮独立学院转设(2020—)预留了3条出路,实际上要求未来几年内全部完成转设任务,正在筹备转设的独立学院数量显著增长。

(二)独立学院产生发展的动因

独立学院是时代的产物,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内在结构、基本格局的变化,实质是综合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追本溯源,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必然选择外溢效应进行规模扩张,独立学院就是经济中高速增长倒逼高等教育扩招以满足产业链智力支持的产物。经济驱动、人口驱动和教育改革3大因素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发展动因(详见表2、图1)。

第一,经济驱动是关键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延续了一个经济增长高潮期,高等教育也伴随着一个发展高涨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迎来第二波长周期高速增长,连续近40年维持在15%~25%的增长幅度,产业体系更加完整,产业链条更加健全,产业规模更加庞大,“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工厂的代名词。但是,高等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始终处于低位小幅增长,远远无法满足产业人才需求。经济因素最终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教育部于1999年出台高校扩招政策,独立学院正是高校扩招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之一。第二,人口自然增长是重要推动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除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人口增长率有一个短暂的下降之外,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在10‰以上,人口总量由1949年的5.42亿增长到1978年的9.62亿。1982年9月,计划生育定为国家政策,人口增长率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是,1981年至1992年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生育高峰,此时间段出生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入学时间刚好在1999年至2010年,形成一个入学高峰。升学人数的增加迫使高等教育扩招,独立学院就成为扩招的重要选择。

第三,第四次教育改革浪潮是重要的环境因素。王长纯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四次浪潮及其影响,其中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教育改革面临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背景。西方发达国家多种办学模式、办学思想、办学成果不断被引进和借鉴,教育理念革新和探索為独立学院的产生破除了最后的思想障碍。此后,著名高校开设的国际分校、中外合作办学(含合作班)、独立学院、民办教育等均获得发展契机。

二、独立学院的现状、形势与转设进程

独立学院经历了艰难生存期、规模扩张期,迎来了转设发展期。目前,独立学院实际转设77所,尚有246所,但基本制定了转设方案,这是独立学院的基本现状。独立学院自2014年被纳入应用型本科序列,在第二轮独立学院转设3条出路中必须选择其一,这是独立学院的基本形势。2008年至2013年的第一轮转设实际只完成独立学院总数的1/5,2020年开始的第二轮转设已经将全部独立学院调动起来,但是实际转设数量尚未形成规模,这是独立学院转设的进程。

(一)独立学院的现状

在多重因素综合推动下,独立学院获得了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和转设空间。20世纪90年代初,部分公办院校尝试引进民办机制是独立学院较早的雏形。1993年4月,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设立,实行国有民营、独立招生制度。此后,四川、江苏、浙江等地一大批独立学院先后成立。1999年,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独立学院身份被教育部门正式认可。随后,独立学院数量上最高骤增至2003年的366所。

表3表明:截至2021年5月底,独立学院尚有187所,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是独立学院现存较多的省份;辽宁、湖北、广东是独立学院转设或终止招生数量较多的省份;海南、西藏、新疆等省份独立学院已经全部转设或者逐步终止招生。

(二)独立学院的形势

独立学院是时代的产物,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前,独立学院的形势是一明一暗:明路是提升质量,走应用型本科建设道路;暗路是逐步终止办学,退出高等教育格局。相对于催生独立学院的3大因素,迫使独立学院转设的因素更加紧迫、更加强劲,这些因素形成的改革力量构成了独立学院必须面对的发展形势。

第一,工业4.0战略竞争日趋白热化,独立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设势在必行。科学技术变革会带来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形态改革,而经历蒸汽时代(工业1.0)、电气时代(工业2.0)、信息时代(工业3.0)后,智能时代(工业4.0)的先声已经开始萌芽,美、日、德、中、法等国家纷纷出台针对性发展战略,以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人才需求是工程师,因而,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改革升级就日益迫切。2014年3月,教育部将600余所高校(含独立学院)划为应用型本科方向,以完善和提升职业教育体系,从宏观上加速了独立学院转设的紧迫进程。这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产业形势。

第二,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进入深水区,学术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并列逐渐明朗。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领域推进,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两大任务愈发紧迫。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数量调节及布局持续推进,并开始下降为次要矛盾。二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尤其是学术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顶端高校布局加速推进,并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最关键的是独立学院转设,以及加速培育一批应用型大学。这是独立学院面临的改革形势。

(三)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

第一,第一轮独立学院转设。2008年2月,教育部开展独立学院转设工作,设置5年过渡期,给定6条出路,明确7项约束指标。但是,独立学院涉及多重办学主体,存在较大收费空间,转设动力明显不足。自2008年首批独立学院申请转设,至2017年转设动力几近于无,转设数量最高年份也仅仅达到14所,总计仅60所,远远未达到教育部独立学院转设工作预期。但是,转设后的独立学院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形成了羊群效应,对尚未转设的独立学院既形成了政策压力,也带来了发展保障引力。

第二,第二轮独立学院转设。2020年5月,教育部开启第二轮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独立学院整体划入应用型本科建设序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颁布,这两项工作的完成扫除了独立学院转设的法律障碍。第二轮独立学院转设显然更加规范和严格,基本上完全按照普通高校标准执行,仅仅给出3条出路。独立学院的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转设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虽然不同发展模式的独立学院依然存在办学体制、产权纠纷、方向未明、动力缺失等难题,但是,独立学院除终止办学外已经在客观上落入“霍布森选择效应”。

根据2008年以来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公示文件及独立学院实际转设情况,笔者进行了统计整理,大致总结梳理了独立学院转设的选择目标。除申请终止办学外,主要有3个方向:一是整合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二是地方学院,三是民办本科(详见表4)。

三、独立学院的整体定位、困境与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产业链重组和产业格局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对职业教育体系与学术教育体系的宏观战略布局日益精密,独立学院的整体定位渐渐细化,独立学院转设发展的现实困境逐步破除,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日渐明朗。在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中,独立学院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提升应用型大学质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一)独立学院的整体定位

独立学院的定位实质上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定位,是教育体系改革的组成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术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二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

第一,学术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2014年以前,中国教育体系以学术教育体系为核心,建立起从义务教育到博士这一完备的教育链。但是,职业教育体系则从职业初中开始至高职(大专)截止,属于较不完善的教育链。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长期处于高考人才选拔的最底层,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和长远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包括职业体系在内的高校的共同追求。普通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试图跻身研究型大学行列,职业院校试图升级本科后摆脱教育底层的困境。

第二,职业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重要部署。同年3月,教育部召开职业教育会议,会议内容即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相关措施。同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随即开展調研和工作安排。与此同时,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出台,为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国家这一系列举措是一个重要分水岭,独立学院、新建本科院校和地方院校被统一划入应用型本科,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本科层次。这从根本上确立了职业教育体系与学术教育体系的同等地位,开启了职业教育体系加速完善的新阶段。职业教育体系从中职开始,经过高职,进一步延伸到本科层次。未来,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规模扩大将塑造一批高校成为应用型大学,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生层次教育。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依然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

(二)独立学院的现实困境

随着独立学院整体定位的确立和第二轮独立学院转设的持续推动,所有独立学院将在未来几年内完成转设,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面临的现实困境依然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设困境,二是发展困境。

第一,如何协调利益,妥善实现转设。吴兆雪等详细研究了独立学院的主要发展模式,将其大致分为政校企合作办学型、校企合作办学型、政校合作办学型、社会投资办学型、高校筹资独办型、校校合办型等6种基本类型。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妥协成为独立学院转设的重大问题,独立学院转设方式成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除直接回归母体终止办学之外,独立学院现有3种相对清晰的转设方式:一是迁址办学,二是就地独立转设,三是合并联合转设(详见表5)。

除以上几种转设方式外,独立学院转设依然需要紧密结合实际,探索更多特色转设路径,以保障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平稳有序过渡,进一步抢占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历史机遇。

第二,如何明确方向,实现稳步发展。转设面临的是转换高等教育赛道的挑战,也面临着抢占职业教育体系“双一流”的历史机遇。但是,发展压力不但高于生存压力和转设压力,而且转设后将进入魏徵陷阱的周期性考验。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论述,认为事物前期发展的难度在于生存空间的狭小,但是危险是可见的甚至是可控的;而未来发展的空间显然更大,但是风险和危险则是更加难以把握和控制的。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独立学院转设的发展过程。独立学院前期竞争主要源于内部竞争,而转设进入应用型本科后,面临的是体系淘汰的风险即魏徵陷阱。和学术教育体系一样,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淘汰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化建设周期漫长,特色化发展困难重重。

首先,是持续资金投入的动力机制困境。独立学院转设公办后将失去高收费的资格,地方政府在独立学院转设时基本能够保证初始土地、师资、基建等支持,但是持续保障能力处于低位水平。对于本科院校相对较少的地方政府而言,独立学院转设后或许得到充足发展,但是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力量相对投入有限。独立学院转设民办后,虽然有高收费的权限,但是2021年9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指出,“不论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其运行结余不得用于教育以外的用途”,即教育的经济属性正式消失。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民办高校资金主要依赖校友捐赠、社会捐助、国际学生学费收入等,中国民办高校的收入依然十分单一。其次,是学科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布局困境。独立学院初始扩张路径即是对母体高校优势学科专业的克隆,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市场化收益。因而,独立学院创办期的专业与母体高校重复率基本上达到了100%,平稳期一般保持在90%的水平,发展期一般维持在78%左右。朱建华、安云初、徐淑兰等都重点聚焦和探讨过独立学院的学科布局、专业设置问题。显然,独立学院转设后最大困境源于专业特色竞争力问题,这不但需要加速融入地方支柱产业,也需要快速整合学科专业。

(三)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

独立学院的未来路径已经铺设完成,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体系赋予一份极高的期待,对职业教育体系的“雙一流”布局也正在加速。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9年12月,教育部推出“双高计划”建设名单,被称为职业教育的“双一流”。事实上,独立学院的短期前景是应用型本科,长期前景是应用型大学,但是独立学院转设后仅仅是应用型本科类型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地方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参与竞争。因而,独立学院转设后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依然是动态的。

第一,抓住区域融合的机会,夯实应用型本科的优势地位。应用型本科上通应用型大学,下接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非常关键的支柱,独立学院转设后基本上多数院校在这一层次融合竞争。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型专业能够深度融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地方院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方文化传承功能。首先,主动按照区域支柱产业重新布局学科专业,深入融入行业协会、产业链条。在教学方案、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技术孵化、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方面加速升级改造;在师资配备、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产业集群对接专业集群等方面加速深度变革,极力规避校企合作联盟内涵漂移现象。其次,主动传承地方文化进而增强院校与地方的脐带联系。王小兵等在实证研究了湖南省7个应用型本科所立项建设的47个应用特色学科后,提出特色学科与地方文化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学科生态位”;姜淼芳等在多维度分析应用型本科学科交叉与地方政府互动关系方面,主张自主性与他主性的适度统一。地方院校的根脉在于地方,院校的文化将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文化也必然成为院校文化的重要源泉。

第二,抢占行业协作的先机,争取类型教育的“双一流”。应用型本科将职业教育体系的办学层次上限从专科提升到本科,为后续职业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应用型大学乃至职业教育的“双一流”更多地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发展前景:一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逐渐升级至顶端,即专业硕士、博士培养任务的承担;二是国家战略的深度参与,尤其是应用类型的国家战略。首先,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触动了中国教育体系的联动效应,正在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实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改变职业教育观念及公众认知。在一定期限内,职业本科将逐渐增强吸引力,并成为本科教育的主要阵地,招生数量也将超过研究型本科招生数量。随着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招生数量的扩大,职业教育的空间将彻底解放,尤其是部分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学位培养将逐步转移至应用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将成为小众选择,而应用型大学将成为大众选择。其次,国家战略以应用为重点,以研究为基础,应用型大学将获得比研究型大学更加宽广的施展空间,也将承担更加繁重的时代责任。中国制造战略从“中国制造2025”开始,每10年更新一轮,将逐渐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不断提升能级。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作为领头的应用型大学将发挥重要参与者角色。职业教育体系与学术教育体系的并立,既是智能时代产业化需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也是中国制造战略的现实需求对职业教育的期望。

參考文献:

[1]尹伟.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08):9-12.

[2]路正南,周西安,孙国.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及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33):26-28.

[3]钟秉林,周海涛.独立学院发展再审视[J].教育研究,2019(04):83-90.

[4]王长纯.1978—2002年中国教育改革的四次浪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102-107.

[5]朱国华,吴兆雪.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时代逻辑、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6 (22):8-13.

[6]周光礼.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国家战略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07):5-13.

[7]阙明坤,耿菊萍,雷承波.国有民办型独立学院转设的困境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21(01):59-68.

[8]吴兆雪,朱国华.独立学院发展模式及趋向量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20):15-19.

[9]朱建华.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克服趋同性,瞄准差异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48-49.

[10]安云初,荆光辉,谢志钊,欧阳斐.依托与依赖: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关系思辨[J].中国高教研究,2006(05):42-44.

[11]徐淑兰.独立学院本科专业设置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06):74-75,84.

[12]吴元欣,王存文.依托专业校企合作联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2(09):75-77.

[13]王小兵,胡青青.地方应用型学院应用特色学科建设成效研究——以湖南省7个高水平地方应用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03):71-75.

[14]姜淼芳,肖爱.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模式的反思与体制创新[J].江苏高教,2017(09):32-35.

(责任编辑:刘丽)

From Establishment to Transf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ZHU Guohua, LYU Xinyu

(Zhejiang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hua, Zhejiang 321013, China)

Abstract: Independent College is a comprehensiv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riving factors, population growth factors and education reform wave factors. After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dependent colleges have made certain contribution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econd round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dependent colleges are facing three ways out, exploring four directions, and will usher in the second climax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is the in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overall ori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have been preset. They have not only broad development space, but also will undertake more and more times' mission, and make new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to China and the upgrading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manufactur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independent college transfer; applied undergraduate; applied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