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内涵与实施路径

2022-07-08 09:49张华
教育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探究

张华

大力倡导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和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色之一。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它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是什么?它与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的关系是什么?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是什么?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可遵循什么样的路径和规律?探索这些问题对深化我国方兴未艾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内涵

所谓跨学科学习,就是聚焦一个源自现实世界的有意义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和知识对主题持续探究,形成观念物化的产品,由此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课程。它既是一种跨越学科边界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又是一类新型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并系统设置的正式课程,学生需要运用不少于10%的学科总课时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且须达到要求。

跨学科,即突破学科边界、在学科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广义的跨学科可依据学科融合程度分为三种主要形态——

其一,多学科:针对一个现实问题或学科问题,以一门学科为主,联合其他学科,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研究,学科之间既建立联系又保持边界。由于其他学科的援助,对主题的理解得以加深。多学科的融合方式属于“学科+”或“学科之间”,类似“水果蔬菜色拉”,水果和蔬菜之间建立了联系,但又保持各自的性质。

其二,狭义的跨学科:针对一个现实问题或学科问题,将一门学科的知识或方法迁移、应用于其他学科,或将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整合起来建立一门“新学科”。前者如将核物理应用于医学,产生放射疗法,以治疗癌症;后者如将心理学用于研究教育问题,以形成教育心理学,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融合为STEM学科。狭义的跨学科是一门学科因融合其他学科而产生“新质”(新内容、新方法或新学科),其融合方式属于“跨越学科”,类似“鲫鱼豆腐汤”,既产生新内容,食材又可辨别。

其三,超学科:为了理解现实世界或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将学科知识完全整合,消除学科边界,将知识变为整体。超学科的融合方式属于“超越学科”,恰如“蛋糕”,各种食材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跨学科不只是学科组织方式的改变,更根本的是哲学认识论与世界观的革新。首先,知識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关系性。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知识也不是各部分的机械组合,正如水是湿的,但每一个水分子并不是湿的,水的特性不是水分子的机械组合,而是源自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知识亦然。知识中的任何部分都依赖并影响其他部分,反之亦然,牵一发而动全身。知识在关系中存在并发展,当我们把知识划分为不同学科时,学科之间并非只有空空如也的缝隙,而是充盈着内容和创造生机。其次,现实世界具有整体性、复杂性与关系性。个人、社会、自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和复杂系统。生活不“分科”,现实世界中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一门学科能够解决的,需要学科合作才能应对。急剧变革的信息时代使个人和社会生活空前提速,社会的不确定性增大,这对人的跨学科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空前提高。

为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第一次系统设置跨学科学习。这首先意味着所有课程均须摒弃“应试教育”价值观和“分科主义”,让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建立内在联系,不同课程之间围绕共同确立的现实问题或主题彼此合作,让学生学会用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思维探究同一个问题,能够根据情境和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学科视角,由此使课程体系整体走向“多学科学习”。其次,围绕对学生有意义的跨学科主题,以一门课程为主体,将相关课程的内容与方法迁移、应用于主题探究中,并与“主体课程”跨越边界、实现融合,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运用校本课程开设类似STEM的选修课程,由此使课程体系进一步走向“狭义的跨学科学习”。最后,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个性发展需要,在不同学龄阶段设置“超学科主题”,让学生超越学科边界、基于“超学科概念”探究主题,由此发展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由此走向“超学科学习”。从“多学科学习”到“跨学科学习”,再到“超学科学习”,构成跨学科学习的连续体,才能持续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

跨学科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跨学科学习不是学科课程的简单补充或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与升华。首先,它根植于学科课程及相应的学科思维。倘忽视学科思维,跨学科理解则无法形成,正如必须对两个以上国家经济体系有深入研究的人,才能称为“国际经济学家”,学生也必须形成两个以上学科的学科思维并建立有机联系,才能形成跨学科理解。其次,学科课程的学习要体现整体性、复杂性,并植根于关系之中。只有当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建立起联系时,学生才能学得有意义、有深度。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始终应用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之中。以孤立、割裂、训练的方式学习,只能掌握知识点,不可能发展学科思维,更遑论跨学科理解。再次,跨学科学习并不一定在学完学科内容之后进行,而是需要与学科学习进行整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伴随学科学习的始终。最后,跨学科学习是学科课程的关键要素,旨在升华学科学习的意义,深化学科理解。只有收到“10%+90%>100%”的功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与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两门综合课程(科学和艺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综合课程属于学科群以内的整合,而跨学科学习则可以跨越学科群进行整合,例如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加以整合。联系在于两门综合课程倘若围绕现实世界主题展开系统探究,其本身就属于广义的跨学科学习的有机构成。

跨学科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互依存、相得益彰。首先,1~12年级整体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上属于“超学科学习”的范畴,是广义的跨学科学习的有机构成。“超学科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常识性探究”上升为“超学科探究”,使其根植学科思维又超越学科限制,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成为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因而发展到核心素养阶段。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狭义的跨学科学习形成连续体,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因而得到拓展与深化。最后,小学阶段的“超学科学习”主要基于生活经验而进行,伴随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到高中阶段,学生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新走向“超学科学习”,超越学科限制、理解并改造现实世界,由此实现从小学到高中的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螺旋式发展。

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

跨学科学习需要进行系统设计与实施,才能促进学生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发展。课程设计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跨学科主题。教师可从新课标建议的跨学科主题中进行选择,也可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当地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需要,生成新的跨学科主题。

提出“跨学科概念”并凝练“跨学科大观念”。提出理解并探究跨学科主题必不可少的关键“跨学科概念”,为探究跨学科主题提供“概念视角”;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关键“跨学科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跨学科大观念”,即学生探究完本单元后形成的可迁移的跨学科理解。

以“跨学科大观念”为基础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目标由三部分构成:跨学科大观念、关键学科知识、关键学科能力及品格。目标确定要充分依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提出“跨学科引导问题”。引导问题贯穿单元学习始终,引出探究线索。一般来说,可提出三类引导问题:概念性问题、事实性问题、争议性问题。概念性问题对应关键“跨学科概念”与“跨学科大观念”;事实性问题对应关键学科知识;争议性问题由更加开放的哲学性问题或实践性问题构成。

设计“真实表现性任务”与评价标准。“真实表现性任务”是学生探究完一个跨学科主题单元后体现其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产品”;评价标准是“产品”的成功标准及评分规则,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制定跨学科学习评价标准,并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开始前就知晓评价标准。

设计系列跨学科学习活动。将单元学习目标与“真实表现性任务”结合起来,围绕引导问题及探究线索,由浅入深设计系列跨学科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持续数周、数月或整个学期。因形成“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需要较长时间,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以“大单元”的形态呈现。

有效实施跨学科学习需要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征和个性发展需要,对学生正在学习的所有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可根据新课标按照“2223”分段的整体设计,1~2年级以“超学科学习”为主,3~4年级保持“超学科学习”与“狭义跨学科学习”的均衡,5~6年级及初中阶段可以“多学科学习”和“狭义跨学科学习”为主,辅以“超学科学习”。

需强调的是,跨学科学习切忌浅尝辄止,而要将不同学科10%的跨学科学习整合实施。倘若每门学科齐头并进实施跨学科学习,必然会走向肤浅、流于形式。只有将学生同时学习的各门课程的跨学科主题根据需要加以整合,使得每个学生一学期之内至多完成1~2个跨学科主题,跨学科学习才能真正走向深度学习。

有效实施跨学科学习需要改变“分科式管理”,创造跨学科教育管理体制,走向跨学科教学。学校要形成常态化实施跨学科教学和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比如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跨学科备课和教学研究,形成跨学科教师评价和管理的学校制度,等等。另外,每一个跨学科主题必须保证有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团队教学,例如数学教师、生物教师和历史教师一起设计并实施“全球疫情·共同面对”的跨学科主题。即使一位教师有能力教授多门学科,也必须采用多个学科教师协同备课和上课的跨学科教学机制,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和理解每一门学科的力量和局限性,真正形成跨学科理解。实践证明,走向跨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能够极大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有效实施跨学科学习需要避免常识化、简单化、功利化和庸俗化误区。仅满足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跨学科主题,忽视学科思维和跨学科理解,必然陷入常识化;仅把几门学科的内容拼凑在一起搞“学科拼盘”,并未在学科间建立联系、做出跨越或实现超越,则会走向简单化;仅从商业利益或学校品牌出发,忽视学生发展的需要,则会导致功利化;将跨学科学习变成一种教育时尚,为跨而跨、跨了就好,则会流于形式、走向庸俗化。广大教师须通过科学设计与创造性实施,使跨学科主题学习走出误区,走向常态化。

综上,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超越学科边界、突破学科与生活的壁垒,进而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培养严谨而开放、包容而负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国教育和社会阔步迈入新时代。

責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探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设问引导探究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超学科”来啦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