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庚 郭广猛
从济东新区到济东强区,章丘区正在经历新的历史跨越。
作为落实济南“东强”战略的主战场、主阵地,章丘主动融入黄河战略,勇担东强使命,从“5+4”9个方面系统施策,擦亮工业强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鲁科创大走廊、文旅名城5张创新名片,同时实施营商环境、生态治理、民生改善、风险防控4大改革攻坚行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新局面。
5月1日,一辆酷似“坦克车”的防疫消杀无人车在章丘大学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研发成功。
4月17日,最后一套东气10MW海上风电法兰从伊莱特发出,至此共计5套东气10MW产品全部交付。它们将被安装在三峡平潭外海海上风电项目中的风电机组上。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自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三号,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持续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
在北京冬奥会上,各国运动员在国家速滑馆13次打破奥运纪录,“最快的冰”制冰设备由位于章丘的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设计、生产。
这是章丘区工业发展的最好实证。工业是章丘安身立命之本,作为工业重镇,产业较为完备,企业数量众多,有工业企业2208多家、规上工业企业552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是全市唯一拥有两个沿黄合规工业园区的区县,包括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刁镇省级化工园区。
今年以来,章丘区通过创新路径、创新业态、布局未来、抓实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争创全省工业十强县。深入实施“链长制”,由相关区领导牵头,加强专班力量,聚焦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千亿级支柱型集群,协同培育新医药、新信息两大成长型集群,精准实施一批补链强群项目,着力引进培育“领航型”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形成“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力争年内四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260亿元、增长18%。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章丘区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不断推动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推出了“一链办理”“联评联审联办”“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章丘区推出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政策》,从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鼓励企业扩产增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建立企业首席服务团队、加强企业融资服务等10个方面,推出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
实施新一轮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加快产业数字赋能,加强产业生态创新,强化营商环境支撑,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强区正加速崛起。
近日,2021年度济南市区县(功能区)乡村振兴战略实际考核结果出炉,章丘区乡村振兴考核斩获佳绩,位列全市“一等”等次。成绩背后是章丘区长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奋斗目标,聚焦农业稳产保供、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努力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走在前列。
在曹范街道赵岭村,依托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从农户手中流转闲置土地200亩,还盘活村内1000亩荒山,集中租赁给山东珺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连片打造金银花、连翘等特色种植基地,村民每亩实现年增收500元,村集体年增收22万元。
这是章丘区推进“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章丘区继续推进“三变”改革深入攻坚,在拉长产业链、拓宽覆盖面、提高组织度上下功夫,重点在3—5个镇街开展镇级改革,力争再实现100个村分红,力争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村庄达到80%以上。
同时,章丘区进一步更新观念,推动乡村振兴升级,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坚持走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之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严格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建设粮食储备库,确保粮食储备达标。注重优化空间,发挥城区聚集功能,为乡村更好赋能;发挥街镇联接功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发展特色产业,更好承接农村人口转移;发挥乡村底版功能,强化村庄科学规划和整体管控,保留乡土本色,保护自然生态,打造令人向往的乡村乐土。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要求,更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开展出彩人家创建,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打造一批人居环境示范乡村。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常态安全管护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专员、产业带头人等引育机制,引领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持续健全乡村善治体系,深化移风易俗,打造和谐有序的文明乡村。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下,明水经开区积极出台多项稳产保供政策,依托政策支持,圣泉集团电子化学品等产品生产势头良好,享受到明水经开区的产值增长奖励资金近百万元,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濟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徐传伟表示。
日前,为应对疫情影响,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492万元惠企大礼包“免申即享”政策。在政策的促动作用下,辖区79家受惠企业较去年同期累计增加工业产值26.2亿元,同比增长38.2%。
举全区之力擦亮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名片,是章丘区今年的重要任务目标。本着务实管用原则,章丘区制定支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措施,并真正兑现,加快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先进位。
在临工智能装备产业园,为缩短审批时间,助力重点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部、汽车产业招商专班等相关负责人协同章丘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枣园街道办等部门现场指导、现场审批、现场放线,提供“送证上门”服务。
章丘区深化明水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理顺“开发区吹哨、属地单位报到”机制,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探索相关项目洽谈、签约、落地,由开发区“一规统揽”“一口办理”的流程机制。同时,做好产业招商,进一步梳理招商地图,“一链一策”找准行业、锁定企业,用好以外引外、以企引企、资本招商等途径,花大力气引进工业大项目、好项目。
日前,山东省工信厅公布2022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其中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及防护用品)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现有生物医药企业157家,其中医药类企业109家,医疗物资生产企业48家,规模以上企业18家,逐步构建起了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集群。
下一步,章丘区还将力促明水经开区做实特色平台,扩大开放合作,加强与自贸区、综保区的对接协调,加快推进与青岛开发区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力争2026年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国50强。
去年成立的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已经联合10余家单位成立联合实验室、公共实验室20余个,策划成果转化30余项。作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新生力量,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已经成长为齐鲁科创大走廊上的一颗新星。
推进科技创新,今年以来章丘区不断出实招。坚持科技创新优先级地位,聚力做强科技载体,主动对接中关村、张江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借势齐鲁科创大走廊,拓展大院大所合作,填实做实龙山国际创新城、山东战略新兴产业城、龙山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搭建“科创+产业”策源地。持续壮大企业主体,支持创新应用场景落地,用好首台套、首批次支持性采购政策,促进前沿科技和关键核心技术落地开花,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以龙山国际创新城为依托,强化先进材料、智能智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确保优质成果顺畅落地。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市场化配置创新要素,以泉城科技金融小镇为载体,吸纳更多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来投资。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系统做好人才引育用留的文章,章丘区发挥科技型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制定专项政策、规范运营体制、招引头部企业,提升产业聚才、人才引才的辐射效应。用好驻章高校及科研院所,发挥青年人才成长示范港等平台作用,谋划实施一批校企校地合作项目,创新人才节、双创大赛等活动形式,做强“百脉汇”人才品牌。建立“人才之家”服务机制,全面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全力解决人才落户安居、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深化百脉英才磁聚计划,实施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突出引育“高精尖缺”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齐鲁科创大走廊尽显才华、脱颖而出。
华侨城欢乐荟累计接待游客27万人次,经营收入1245万元;各镇街举办丰富多样的惠民活动共计220余场;区文化馆原创文艺作品线上展播25场、特色公益培训课堂34场、非遗线上直播18场、非遗小课堂及各类非遗项目公益培训66场,累计开展线上活动143场次,受惠群众62万人次……今年一季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章丘區多措并举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有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深度融合,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
作为千年古县、考古胜地,章丘区不断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举措,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章丘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方向,加强文化宣传创新,积极参与融入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和“中国黄河”国家形象宣传推广活动,实施龙山文化带、齐长城文化带、黄河文化带文物保护片区建设,推进城子崖、东平陵故城、焦家遗址保护,加快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龙山书院、龙山文化研究会等文化品牌,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依托明水古城等龙头项目,系统整合文化资源,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策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招牌。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目录,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养分。
提升“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全域化、常态化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昂扬向上、正气充盈的社会风气。
Zhangqiu has undergone a spate of new development, advancing from a new district east of Jinan to a strong district east of Jinan.
As a main front-runner to implement “making the eastern region strong” strategy, Zhangqiu district has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fulfill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ollowing a “5 plus 4” nine-pronged systematic approach, Zhangqiu polishes the 5 name cards of innovation represented by strong industrial district, the mod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Shandong, state-level Mingshu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Qil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and famous cultural tourism city. Zhangqiu also carries out 4 major reform initiatives in terms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ecological management, livelihood improvement,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t has created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district with strength in the east of J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