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喜 阳星仪
澳门作为一个以博彩旅游业为主的微型经济体和高度开放的经济自由港,新冠肺炎疫情下所采取的封闭式管理措施,大大抑制了要素的流动性,入境游客大量减少,博彩旅游业收入大幅下降,澳门经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对新冠肺炎疫情后澳门与内地产业链关系的发展进行研究,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皆不可低估。
产业链是指各个产业单位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按照一定的逻辑惯性,形成的具有关联形态的链式结构(徐忠华,2020)。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其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及产业链发展,一直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陈朋亲和谢宝剑(2020)回顾了澳门回归二十年以来,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的历程,并认为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区域、合作层次、合作领域和合作服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陈章喜(2015)在探讨粤澳两地高端服务业合作前提及合作理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粤澳高端服务业合作中,澳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两地高端服务业合作的政策路径;CEPA中的“自由行”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内地居民赴澳旅游热情,柳智毅(2009)分析了赴澳内地旅客人数与澳门经济各项重要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自由行”政策与澳门经济发展的巨大关联;吴崇伯(2007)则对CEPA下内地与澳门的经济合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路和对策;陈德宁等(2019)基于2002年到2017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对澳门与内地的COUMM指数增长效应的分析发现,两地的经济耦合度增长迅速,并且对澳门经济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对内地经济的影响。有学者还讨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澳门的金融服务业、高端物流业、国际会展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升级路径(廖君,2020;李岚睿和朱振东,2020)。杨爱平(2015)总结了粤澳合作机制从“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主导下的合作,转向《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主导下合作的变化特点,提出未来还应当与时俱进地对粤澳合作机制进行创新,构建粤澳参与全球竞合的平台与机制。
综合现有文献看,分析澳门与内地产业链关系的文献还比较少,且局限于分析少数几个产业链,还没有就新冠肺炎疫情后澳门与内地产业链关系的发展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文献。基于此,本文基于澳门与内地产业合作关系的现状,对新冠肺炎疫情后澳门与内地产业链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两地产业链关系发展方向,为疫情后深化澳门与内地产业合作提供实施依据。
澳门作为一个“微型”经济体,背靠祖国,依托珠江三角洲,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合作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互动与经贸合作,澳门和内地在合作区域、层次、领域上不断得到拓展。
根据商务部港澳台司统计,截至2018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澳资项目17203个,实际使用澳资155.2亿美元,澳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0.76%。内地对澳门的直接投资额呈现逐年增加的发展走势,从所占比例看,内地对澳门的投资额占澳门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呈现波折上升态势,从2002年的11.92%上升到2019年的17.08%,但总体看占比偏低。
澳门的对外投资额反映了各地区与澳门联系的紧密程度。2017年统计口径变更以前,澳门对内地的直接投资额呈现逐年缓步上升走势,仅次于香港地区;2017年更换口径之后,澳门在内地的直接投资额快速上升,增速提高。2017年,澳门对内地的直接投资额稍稍高于对香港的投资额;2018年,澳门对内地的直接投资额则是香港的4倍之多。
回归以来,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标志着粤港澳合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珠海成为唯一与香港、澳门陆路相连的城市,横琴成为澳门与内地合作的排头兵,粤港澳经贸往来取得诸多成效。分阶段看,2000—2007年,澳门出口到内地的货物总额在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2073.39百万澳门元增长到2008年的3034.07百万澳门元,其在澳门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10.17%上升至2007年的14.85%。但该阶段,澳门最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其次是内地;2008—2020年,香港一跃成为澳门的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不再成为澳门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澳门从内地的进口货值一直处于波折上升的走势,从2000年的7428.87百万澳门元增长到2019年的30647.49百万澳门元,虽然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1.05%下降至2019年的34.01%,但不影响两地贸易关系的密切性。目前,内地已是澳门的第一大货源地和重要的经济支撑。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发展低迷阶段,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导致的进口占比新低,是祖国强大的市场托住了澳门的经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两地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将日益紧密。
澳门地理位置独特,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中西文化交融发展的特色城市,是沟通中国和葡语系国家的桥梁。从表1代表性年份的数据可以看出,澳门出口到内地的货物,2000年以其他纺织品和机器、设备与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为主;2015年则以电子元器件,机器、设备与零部件,铜及铜制品为主;2020年以机器、设备与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铜及铜制品为主。从表2代表性年份的数据可以看出,澳门从内地的进口货物,2000年以消费品、原材料及半成品、燃料及润滑油为主,并且消费品中以食物及饮品、成衣及鞋类为主;2020年澳门从内地进口的货物种类相较于2000年多了资本货物,其中以手提电话为主。总之,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双方的合作区域从粤澳合作扩大到澳门与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层次深化形成互惠互利的经济共同体,合作领域从单一经济合作到多元化经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表1 2000—2020年澳门出口到内地的货值统计 单位:百万澳门元
表2 2000—2020年澳门从内地进口货物(按行业)情况 单位:百万澳门元
新冠肺炎疫情给澳门特区政府带来严峻的考验,在防控疫情的工作中,特区政府始终将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2020年,澳门特区政府施政的总体方针是“抗疫情、保就业、稳经济、顾民生、推改革、促发展”,联手各界力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稳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但澳门与内地的产业链关系,由于疫情影响所采取的封闭式管理措施受到了严重影响。
澳门被誉为“东方蒙地卡罗”,自从CEPA签署以来,内地赴澳旅游人数远远超过香港,成为赴澳门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地,并且占比逐年增大,澳门旅游客源市场的内地化倾向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后,人员流动性迅速下降,旅游需求骤减,对澳门旅游业的冲击力度大、冲击时间长。据统计,澳门博彩业2020年的毛利收入仅约为2019年的四分之一;2019年澳门的入境游客中来自内地的(按证件签发地计算)为27923219人次,而2020年的数量缩减为4754239人次,旅客数量不到2019年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已严重影响澳门与内地旅游服务产业的合作。
澳门会展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举办的活动是“澳门工业展览会”。2003年以来,在CEPA制度保障下,在“一程多站”“一会两地”等合作模式基础上,澳门会展业与内地形成了良好合作基础,两地之间不断加强相互参展参会、联合对外推广和招揽商客等方面的合作,业界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推动了澳门会展服务业的强劲发展。产业关联理论表明,会展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条,与批发及零售业、酒店业、饮食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银行业以及旅游业等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效应。澳门产业结构单一,会展业发展缺乏其他产业支持,而与内地加强合作,可以与内地特别是广东各地区形成产业互补,利用会展业对澳门宏观经济的结构效应,为澳门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也可以为内地的会展业和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陈章喜,2012)。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澳门会展业与内地的良好合作受到冲击。据统计,2011—2019年,澳门开展会议和展览的活动项目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035项增加到2019年的1536项。同时,澳门会展业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并与旅游业互促互进。但2020年的会展活动项目数量骤减,仅为381项。
澳门有深厚的中医药民众基础,在中医药研究与发展方面,人才培养和科研基础相对较好,紧邻珠海的横琴为澳门的中医药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自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CEPA签署后,澳门与内地之间的中医药基本实现自由贸易,2011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横琴新区正式奠基,成为粤澳合作产业园区的首个落地项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澳门与内地中医药产业合作提供了新支撑。目前,澳门已拥有中国第一个中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成符合欧盟标准的GMP中试大楼,为粤港澳大湾区中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陈章喜,2020)。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整个医药产业的需求骤增,给未完全成长的中医药产业链市场秩序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使澳门与内地中医药产业链的协作在机遇面前同样也面临挑战。
澳门的文化产业是澳门走向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将文化元素注入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是丰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内涵、提高澳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澳门的文化产业主要由“创意设计”“文化展演”“艺术收藏”“数码媒体”四个重要领域组成,包含丰富的内涵,其中“创意设计”包括广告业、会议展览筹办业、建筑设计业、品牌设计等等;“文化展演”包括表演艺术制作、文化展演经纪服务、表演艺术培训等等;“艺术收藏”包括艺术品创作、销售和拍卖及摄影服务等等;“数码媒体”包括资讯、出版、电台及电视节目制作、电影院经营等等。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特性,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不依赖于固定资产的增加,据统计,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在2019年以前呈稳定增长趋势,其中增长最显著的是艺术收藏行业的受理机构,增长7.64倍。根据有关学者对疫情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得出,在产业经济层面上,消费型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冲击最大,例如服务业产值相比常态下降6.3%(吴锋等,2021);从影响分区来看,受疫情影响冲击呈现出以湖北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蔓延格局,且不同地区受损的主要产业存在显著差异。从文化产业的特性及澳门文化产业的组成结构来看,澳门文化产业受疫情影响的短期状态明显,从而影响澳门与内地文化服务产业合作的进程。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各城市之间更紧密地联系与协同发展是各城市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澳门与内地之间的经贸关系、产业合作正向紧密融合不断迈近,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现,不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加剧各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而且造成全球产业链的混乱。进一步观察,世界各国为了规避风险,全球产业链可能会加速内向化、多样化,促进生产基地尽量靠近终端消费市场,以缩短供应链流程,实现产业空间集聚化和市场配置多元化,达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为此,澳门与内地要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供应链的变动,有序推进两地基础产业高级化,增强两地产业关联、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产业链嵌入度和全球供应链“黏着力”,共同提升两地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动态地考察世界上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其共同点突出表现在: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合作机制,如果只是民间组织或企业间的经济往来,没有政府的参与,便不能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般应由政府出面,签订经济一体化协议,而澳门与内地产业合作的难点之一就是两种制度的差异。两地制度之间的协调,是两地区产业良好互动合作的前提。因此,需要针对澳门与内地制度差异在产业协同方面可能引发的潜在冲突,优化顶层设计,寻找制度的利益衔接点和最大公约数。澳门自回归以来特别是赌权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澳门与内地的制度差异及澳门公共行政和法律体系的某些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
目前,澳门与内地产业合作与产业协同面临着“两种制度、两个关税区”带来的独特挑战。迥异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环境造成两地在政府功能、规划内涵及执行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刚性制度和行政程序成为推进合作的主要障碍。澳门要与内地产业联动,应突破两地产业合作的制度瓶颈,科学制定产业合作规划,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应对澳门自身制度环境和产业环境进行提升,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完善特区政府法律体系,落实国家关于澳门与内地产业合作的战略部署。由于澳门博彩旅游业需求端的内地客流量受澳门入境政策、内地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澳门应深入利用“一国两制”、CEPA等制度优势,简化口岸管理程序,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贸易新环境,在金融环境、要素流动、旅游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符合国际水平的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两地的优势互补和产业联动,带动澳门和内地产业融合发展进入新层次。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目前澳门土地总面积32.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位居世界前列,土地利用率接近饱和。土地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长期影响着澳门经济发展的进程。如何突破土地资源的制约,不仅要在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已有的土地资源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向周边地区辐射,特别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突破自身地理局限、促进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应积极促进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使内地及珠江三角洲各个城市成为澳门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支撑。在新时代,澳门与内地海陆空交通布局日趋完善和成熟,港珠澳大桥、广珠城轨延长线、澳门轻轨、横琴口岸的设立及口岸设施的建设,为催化澳门经济飞跃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早在2017年,澳门特区政府与阿里巴巴就签署了《构建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阿里巴巴运用领先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澳门发展智慧城市,双方在环境保护、海关通关和经济预测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澳门“城市大脑”的构建,将助力澳门实现全城资源的智能调度,也为赴澳旅客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状态下,澳门应积极参与“互联网+”的产业合作,与内地共同建设互联网网络体系,推动形成澳门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新思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澳门主导产业博彩旅游业大幅度下滑,同时也影响了澳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暴露了澳门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因此,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化,推动澳门与内地旅游产业链的深化合作迫在眉睫。由于博彩旅游业作为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是维持澳门低税制和自由港的经济基础,在带动澳门其他行业发展方面举足轻重,因此,推动澳门旅游业与内地产业联动,是提高澳门旅游业韧性的重要手段。应推动澳门与内地旅游产业链的合作,促进澳门博彩业与非博彩业相互拉动,加大对非博彩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澳门与内地旅游产业链的深化可借鉴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典型城市的经验。美国拉斯维加斯从世界赌城升级为国际会展之都和世界会议之都,与其打造的高品质的生产性功能和消费性功能密不可分。在发展生产性功能方面,拉斯维加斯在市区和周边布置了数十个商业园区;在发展消费性功能方面,拉斯维加斯的国际酒店、主题公园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为游客提供品质服务。
目前,澳门与内地特别是与广东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规模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新合作阶段,国家通过有针对性放宽对澳门投资者的准入限制,统一地区行业标准和认证标准,实现澳门与内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澳门生产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利于全面深化澳门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窗口、桥梁、国际通道”的功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珠澳跨境工业区”的升级改造、粤澳联合开发横琴岛和广州南沙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建设等,都为深化澳门与内地旅游产业链的合作提供了新方向。随着内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等方面政策的实施,澳门与内地旅游产业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因此,应在推动澳门博彩业与非博彩业彼此促进的过程中,延伸澳门旅游休闲产业链条,形成与内地旅游产业全方位合作的新局面。
首先,大力发展澳门与内地会展产业合作。经济全球化动态进程中,会展经济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一个城市的国际城市地位和形象,并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承载。应坚持扬长避短的思路,统筹澳门整体利益和比较优势,在澳门与内地会展经济合作中,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会展产业集群,加快会展产业优化,形成“互联网+”数字会展产业。可以预见的是,澳门数字会展产业有望进一步打通和融合多方数据资源,带动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产业方向发展,为国家发展数字经济作出澳门的贡献。同时,澳门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过程中,应推动澳门与内地会展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发挥澳门龙头作用,带动湾区其他城市会展产业发展,形成会展产业集群,这不仅对澳门形象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国际地位和形象的提升形成重要支撑。
其次,创新澳门与内地文化科技产业合作。要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升,离不开文化科技产业体系的健全与公共文化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经过与内地教育科技的多年合作,澳门具备了较好的高等教育基础,为澳门及内地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同时,澳门依托大湾区建设,在科创方面与其他城市形成了优势互补和科技成果共享,不断推动澳门的科技创新。为提升澳门与内地文化科技产业合作,应全面推进澳门高校与内地企业的产学研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有序开放粤港澳之间的重大科研实验室和基础设施,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应支持粤港澳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实现人才资源流动,推动文化科技交流合作。由此,推动澳门与内地的产业合作迈向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