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林 陈楠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13)
近三十年来,居民生活物品越来越丰富,最明显之一是机动车的使用,人们出行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享受机动车便捷的同时,堵车、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为解决这些矛盾,各种监测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其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数据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处理等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实时精准定位出车辆当前位置、速度,一旦出现违规等状况时,做到及时提醒,将交通监测的人工管理变成对交通监测的智能化精准管理,极大降低了安全隐患,给管理部门采集精准数据提供了可靠性、便捷性,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本文设计的定位检测电路,力求电路系统简单实用,设计的检测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监测电路系统框图
使用的ATGM332D模块,首次启动定位的加载周期为32S,完全冷启动捕获灵敏度为-148dBm,进行跟踪定位(也称测速定位)的灵敏度为-162dBm,模块在本设计中的电气连接通过单片机的P3.0、P3.1引脚,实现数据通信交互,ATGM332D模块如图2所示。
图2:ATGM332D模块
采用温湿度模块DHT11,它是一个单总线复合型环境传感器,内部集成了基于电阻原理的湿度感知单元和NTC温度感知单元,具有非常精确的环境温湿度值获取、计算输出以及解析算法等功能,经过市场长期考验后的公平校准,已成为现今主流的温湿度检测元件之一。
DHT11模块在设计中采用总线制串行接口,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m,可以满足诸多场景。本设计DATD接口和开发板P1.1相连,温湿度检测电路及实物图如图3所示。
图3:温湿度DHT11模块
将前述模块全部连接后,搭建的整体硬件电路如图4所示。
图4:整体硬件电路
电路运行时,需先初始化电路信息,重新建立单片机通信时序,然后解析来自DHT11的温度、湿度及ATGM332D的经纬度信息,并根据实时经纬度变化计算速度,最终将信息送至LCD1602屏幕进行显示。因为LCD1602每次只能显示两行分别16个字符,因而需要通过按键进行翻页,需要单片机判断有效触发并进行控制翻页操作,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主程序流程图
利用卫星对地球发出电磁波实现定位功能。由于电磁波传输速度不变,根据信号发射和接收到的时间差,当地面设备接收并解析数据后,即可获得卫星和定位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一般一个定位的过程由多个卫星信号的计算组成,利用多颗卫星的信号传输时间得出多个时间差计算出多个距离,可以列出一组方程,方程需要解析4个参量:即定位设备的(X,Y,Z)三维坐标,以及本地时间与卫星系统的时间差,多卫星定位参数获取模型示意图6所示。
图6:多卫星定位参数获取模型示意图
R为三维坐标函数,卫星发送信息也是以报文的形式进行,三个参量的差值分别来源于3颗卫星的最近一次和最新一次两者之间的报文数据差,通过插值计算实现地理经纬度分析输出。由于卫星与地面的通信属于超远距离通信技术,每隔6秒会发出一个数据包,包含有“数据位、CA码序列、载波波形”参数,通过卫星的有源天线将数据包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到地表。地表的终端、车载设备等持续锁定卫星信号并不断接受数据包进行解析。在解算的过程中,需要计算每颗卫星当前时刻的时间戳(最近一次收到的时间戳加最新报文的时间偏移量),然后根据数据形式公式进行位置数据计算和输出。
表1:$GPRMC数据格式
表2:$GPVTG数据格式
表3:经纬度测试值及对照值
串口缓存数据如图7所示,开始提取方框中的数据,说明如下:
图7:串口缓存数据
(1)日期转换:
提取数据:020513 显示数据:2012-05-13
(2)速度转换:
提取数据:0.095 km/h 显示数据:0.095 km/h
(3)时间转换:
提取数据:045223.00(UTC时间) 显示数据:12:52:23(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UTC时间+8小时
(4)经纬度数据:
提取数据:3017.93607 N,12022.88352 E 显示数据:3017.93607 N,12022.88352 E
(5)真实经纬度格式:将其转化为度(°)分(′)秒(″)
得$GPRMC数据,数据格式如表1,
//$GPRMC,<1>,<2>,<3>,<4>,<5>,<6>,<7>,<8>,<9>,<10>,<11>,<12>*hh
得$GPVTG数据,数据格式如表2所示。
在系统上电后,首先定位模块需要三十秒左右的预热,进行搜索卫星信号、校准位置参数等准备工作,然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个部分的测试,我们需要以手机端获得的经纬度参数进行对比得知准确度,分别如图8-图9所示。
图8:手机端经纬度
图9:电路测试经纬度数据
准确度测试需要多次测量,得出最终结果,如表3所示。
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车进行测试,速度分别控制在1.2米/秒、3米/秒、5米/秒,LCD显示屏显示结果如图10所示,各种不同物体,所测值如表4所示。
图10:速度显示
表4:实时测速测试
分3次测量温湿度数据,用网络数据值与设计电路对比,结果显示如图11所示,测试数据如表5所示。
图11:系统端温湿度显示
表5:温湿度检测值
经过调试和测试,该电路基本可以平稳运行。实现对物体经纬度、温湿度、速度的检测功能。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1)LCD分辨率较低,显示的字体有大小限制。
(2)本系统的整体集成度不够。因此主控芯片在进行分析计算时,计算量较大、功耗较高,容易造成系统灵敏度低、信息延迟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