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制造执行过程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型研究

2022-07-07 12:42黄雪芹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时库房定额

黄雪芹

(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2)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由著名科学管理家泰勒于1911年提出,其核心就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地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杜绝动作、不良改正、制造过多、加工过剩、搬运不合理、在库量过多、等待等各种浪费。在企业应用上,通过精细的思路,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逐步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过程中,使企业的规划和目标能有效地贯彻到每个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切入要点,抓住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并采用量化标准、考核制度、先进的技术、有效的工具,及时解决每阶段问题,提高企业效率,使得企业追求更高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百年的进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理念已经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现场管理、成本管理上形成了对应的管理方法和实施步骤,但在不同阶段,由于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的不同,执行的粒度又有不同,比如成本管理精细化,上世纪末,重点放在成本核算的精细化,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将成本核算精确,但这往往是不够的,事后的成本核算就算核算得分毫不差,也不能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因此提出了成本精细化管理要贯穿产品设计-计划-采购-库房-制造-交付各环节,必须要有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成本管理体系。本文也是在此基础上,以某个制造行业企业为背景,提出了一个基于产品制造执行过程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型,通过该模型工具,帮助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模型以“成本计划、成本管控、成本核算”三大主线流程为基础,从产品设计端开始进行成本计划制定,在产品制造执行过程中根据标准进行成本控制,事后细化核算粒度,核算出产品每个生产过程环节的成本,并实时与成本计划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流程,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最后通过内部结算及考核机制,加强企业内部部门员工的成本意识。

1 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型

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型分三层:成本计划、成本管控和成本核算。

成本计划以产品标准成本核心,根据每年年度经营目标(即销售预算),形成产品零组件、部装、总装、交付阶段成本要素的年度目标成本。功能模块包括:标准成本管理、成本预测、成本计划。

成本核算以产品制造执行过程为基础,按实际发生的工时、材料、费用进行批产、科研、工装等生产订单的实际成本核算。功能模块包括:成本归集、成本核算、成本报表。

成本管控,对比分析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及差异处理,实现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事中成本控制,制造完成后进行事后的成本分析、考核。功能模块包括:内部结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模型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型结构图

2 成本计划模块设计

2.1 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是有效经营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

模型设计中的标准成本管理是先依据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物料价格和小时费用率计算零件的工时成本和材料成本,再按照BOM结构进行路线车间成本横向卷积及父子层级结构的纵向卷积,最终形成组件、部件、产品的标准成本。支持按版本制定,同一产品根据不同条件制定多个版本的标准成本。

从该设计上看,标准成本的正确性主要依赖于产品BOM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工时定额和材料定额制定的准确度。

BOM结构要求:

(1)BOM需包含产品、部件、段位、站位、AO、组合件、零件、成品、标准件、原材料、工装工具、工序信息;

(2)需清晰记录父子结构、数量、主制单位、工艺路线、物料类型、外采/外协标识等信息,结构上不能断层、不能死循环;

(3)BOM结构上的物料编码为统一的物料编码,唯一的、不能重复,不同牌号、规格、版本或状态的物料应重新编制新的物料编码,并且物料编码能贯穿到产品生产计划、采购、库存、配送、制造、交付中;

(4)产品结构、数量、工艺路线等信息发生变更时,能将变更及时贯彻到生产中,保证产品设计端与生产端的结构一致。

工时定额要求:

(1)需按工序进行工时定额制定,任何一道工序只要有工人或设备操作,就得制定工时,比如:配送工序、检验工序、外协工序,都需要制定工时,且都是单件工时;

(2)返修、废补等一次性计划工时定额也需要制定,可单独形成一次性计划工时定额薄,保证工时定额的完整性。

材料定额要求:

(1)按部件、组件、零件或工序制定材料定额,材料定额中的零件物料编码或原材料、成品、标准件的物料编码与BOM中物料编码保持一致;

(2)存在长期代料的物料,应在长期代料关系表中记录清楚;

(3)材料定额中的定额为具体数量,不能含糊定义成“按需”,且单位为定额单位;

(4)返修、废补等一次性计划材料定额也需要制定,可单独形成一次性计划材料定额薄,保证材料定额的完整性。

物料价格即可以物料最后一次实际价也可以是计划价、移动平均价、最高价,根据标准成本的应用场景而定,比如标准成本用于成本预测,可采用移动平均价,比较稳定,用于审定价,可采用最高价,保证利润最大化。小时费用率根据历史三年实际小时费用率制定,粒度可到工序、工种级别。

标准成本核心算法:

• 零件材料费=材料定额*物料价格;

• 零件费用=小时费用费用率*工时定额;

• 零件废品成本=废品损失率*(零件材料费+零件工时费);

• 零件成本=零件材料费+零件工时费+零件废品成本;

• 组件成本=下属零件(外购件)成本*装配数量+组件工时费

具体标准成本管理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标准成本管理模块结构图

2.2 成本预测设计

成本预测,从销售管理中获取年度经营目标,将经营目标根据各产品的标准成本所占比例进行分解,得到各产品的年度经营目标,扣除期间、管理、销售等费用,得出产品制造的目标成本,即产品年度生产成本预测。

2.3 成本计划

将产品的目标成本,按成本要素构成所占比例再次分解得出各成本要素目标成本,按BOM结构各层节点标准成本所占比例情况由上至下进行分解,直到分解到最底层节点,得出零件、组件、部件的目标成本。

3 成本核算模块设计

3.1 成本归集

基于产品制造执行过程的成本核算,核心是在产品每个制造环节中实时计算该环节的材料成本和工时成本,再根据制造执行过程的转移关系将成本进行转移,上一环节的成本作为下一环节的半成品,直至产品制造完成,成本也转移到了产品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中,最终得出产品成本及各制造执行环节的订单成。在此过程中重点是要清晰记录每一步制造执行的扭转过程,且顺序不能乱,否者成本转移就会存在断层,最终转移不到产品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将此过程的成本归集过程放入到MES中,避免系统间集成出现的功能和性能问题,提高归集效率。

根据产品制造过程,成本归集的过程环节点包括:车间执行订单领料、工序完工、工序分开、工序返修、工序报废、工序废补、完工入库(包括零件完工入库和产品交付入库)、库房返修、库房报废、库房废补、库房移库、配套核实,以及上述环节的逆向过程。而且每个环节记录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1)车间执行订单领料,由于材料库房出库时,一般是批量出库,因此一个出库流水会对多个领料单,而领料单又对多条执行订单,因此需要将出库金额分摊到每条执行订单中。设计上按照物料材料定额*执行订单零件数量所占的比例进行出库金额的分摊。如果出库不满足,则为部分出库,则可按执行订单已领料情况重新提请领料单,再次分摊。如果出库过多,则将多余的金额在对应的执行订单中分摊。此环节最重要的是要清晰记录出库流水、领料单、执行订单的关系及分摊到执行订单中物料的数量、实际价、金额。领料调回同样,要清晰记录退料的入库流水、退库料单单、执行订单的关系及执行订单中物料的数量、实际价、金额。

(2)工序完工,需清晰记录工序完工的执行订单、工序号、下达数量、完工数量、承接的执行订单、承接的工序号、是否是末工序及工序的单件实作工时(如果实作工时统计不了,可采用单件定额工时)。工序完工调回时,除记录调回的执行订单转移关系及调回的数量外,还需记录完工时执行订单的完工数量、单件实作工时。

(3)工序分卡,需清晰记录母卡执行订单和子卡执行订单的关系、母卡的数量、子卡的数量。

(4)工序返修,需清晰记录原执行订单和返修执行订单的关系、原执行订单的数量、返修的数量。返修调回也需要给出原执行订单和返修执行订单的关系,用于成本再次转回至原执行订单中。

(5)工序报废,需给出报废数量及对应报废的产品批次号,以便将报废成本分摊到产品对应的批次号的具体产品中。

(6)工序废补,需记录原执行订单和废补执行订单的关系、原执行订单的数量、废补的数量。

(7)完工入库,包括零件完工入库和产品交付入库,需记录入库前执行订单的信息、入库的库房、库房台账、入库前执行订单的数量、入库数量。

(8)库房返修、库房报废、库房废补与工序返修、工序报废、工序废补类似,但原执行订单为库房台账信息。

(9)库房移库,需记录移库前库房台账信息及移库后库房台账信息。

(10)配套核实,指的是装配阶段的配套核实,从零件库房配套零件或组件到装配指令的执行订单中,因此要清晰记录装配指令的执行订单信息、零件库房台账信息。

3.2 成本核算

产品制造执行过程的成本核算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图3:产品制造执行过程的成本核算过程

由于企业的间接费用、材料差异等费用,以月底为准,因此在月中的实际成本核算费用通过工时*小时费用率得出,仅用于成本管控使用,月底再将差异金额进行分摊到各执行订单中,得出执行订单的实际成本。

3.3 成本报表

通过材料消耗明细表、生产成本明细表、产成品明细表、在制品明细表、废品损失明细表、生产成本汇总表等各类实际报表,方便企业掌握产品的实际成本、在制品、产成品情况。

4 成本管控设计

4.1 内部结算

企业要快速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树立成本意识和认识是非常重要,对应到具体量化的指标就是利润,将企业制造部门都设置成利润中心,采用标准成本作为企业内部结算的内部价格,部门每交付一个半成品/成品,则用内部价格结算,结算的金额为部门的收入,部门每月支出的费用,无论是材料费用、工时费用、半成品费用,都作为部门的成本,每月收入-每月成本就是部门的每月利润,通过利润分析及考核,加强内部部门员工的成本意识。

4.2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通过产品标准成本和产品的实际成本的逐层各成本要素成本的对比分析,找出成本差异,分析以差异原因,是因为工程更改引起的差异,是定额制定不合理引起的差异,是小时费用率制定不合理引起的差异,还是制造过程中浪费导致的差异等,及时给出纠正措施,及时处理。

4.3 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设定成本考核指标及评分机制,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得出各责任部门每月的评分结果和排名。通过此方法促使各责任部门对所控制的成本承担责任,借此控制和降低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5 结束语

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只有不断地追求利润,才能使企业在激烈地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而想得出利润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因此为降低成本,企业采用了各种手段和方法,其中精细化管理是最有效地办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中MES的应用已逐步成熟,在此环境下,引入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产品制造执行过程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型,通过该模型工具,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产品的成本,促进企业利润增长。

此模型严重依赖制造执行过程,如果企业的MES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议不采用该模型,否者会增加企业信息化管理负担。

猜你喜欢
工时库房定额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