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暨第四届中国早茶文化节在扬州启动
6月17日,由中国饭店协会指导、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扬州市商务局承办的2022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暨第四届中国早茶文化节在扬州开幕。本届早茶文化节主要从促消费和地标美食两个亮点出发,围绕七项子活动展开。
线上线下齐发力 让市场“旺”起来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江苏省也要求要以更实更细举措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大盘。
为促进消费,让市场“旺”起来,本届早茶文化节于6月17日在扬州迎宾馆开幕,为期一周,除2022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暨第四届中国早茶文化节开幕式、2022中国早茶(早餐)地标美食展示、早茶(早餐)产业圆桌会议、参观考察等针对专业观众的项目外,还针对市民百姓增加了中国早茶品鉴周、美食达人扬州行、美食促消费系列活动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带动地区消费市场强劲复苏。在线下部分,扬州市将面向扬城百姓和游客开展中国早茶品鉴周活动,6月17日-6月23日组织扬州扬城一味餐饮、冶春餐饮、富春饮服、怡园饭店分别联合广州、顺德、徐州、淮安早茶名店名廚制作广州、顺德、徐州、淮安等地不同风味的早茶、早餐,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品味到各地早茶、早餐味道。线上部分,开幕式现场上线小红书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官方机构号、发布扬州早茶必吃地图及官方小程序,同时还会发布2022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系列活动,通过1290万元的邗江、广陵餐饮、商超、汽车、沐浴足疗惠民券,带动扬州市消费市场强劲复苏。
打造早茶地标美食 带动地方品牌走出去
为扩大内需战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深化产业链合作,中国饭店协会2020年10月20日发布《地标美食质量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协会与头部平台企业、地方协会、300家理事单位、3000家绿色饭店合作,开展“一店一品”“百县千标”推荐工作。本届早茶文化节上发布了2022中国地标美食(早茶、早餐类)精选集,精选集收录中国21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早茶早餐美食风俗城市中的23道代表性地标美食,作为记得住乡愁的文化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美味健康放心的高质量体验式消费,提升消费者的幸福指数。
本届早茶文化节上还邀请了来自福州、长沙、深圳、杭州、济南、武汉、西安、南昌、芜湖等城市的早茶(早餐)地标美食前来参展,集中展示我国早茶地标美食成果。除各城市早茶展外,展览同时设有扬州本地美食和文创展区,吸引了扬城一味、冶春茶社、富春茶社、怡园饭店、香园茶社、东园集团、全域旅游、汉森熊、团禧、藕韵、枫乐居、边城书店、非遗手工绒花、扬州世界美食之都IP-绣虎等10多个本地美食和文创品牌现场参与。
本届早茶文化节通过促消费活动带动扬州消费市场强劲复苏,通过地标美食建立健全早茶、早餐品牌及产品,为下一步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墨菲)
《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发布
我国益生菌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但概念使用不当、功效作用难以科学界定、产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一直是益生菌行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和风险,为满足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做好行业标准法规建设,逐步构建适合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 6月16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牵头,江南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19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以下简称《通则》)正式发布。
据悉,该标准于2021年8月正式立项,中国工程院士、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在内的相关专家和近20家行业的代表共同研究及起草。此次发布的《通则》以我国益生菌相关科学共识为基础,同时也借鉴了国际标准法规及权威指南的重要科学结论,对规范食品用益生菌原料及其在食品中科学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在发布会上表示,基于菌株水平,加强益生菌原料的标准建设,从源头进行规范是推动益生菌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益生菌的评价要求分散和交叉在多个标准法规中,缺乏统一的“标尺”,不利于行业的创新发展。她指出,《食品用益生菌通则》的发布实施,首次在行业内提出了益生菌菌株系统性的评价要求以及在食品中的科学应用指导,对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副司长樊红平指出,益生菌原料本身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涉及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因此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科学监管也具有其复杂性。此次发布的《通则》聚焦原料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专家、行业层面已经达成对益生菌原料的共识,将更有利于推动益生菌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相关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表示,在做好与国家标准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发布的《通则》对我国现有标准法规体系形成有效补充,将有利于推动益生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陈卫院士指出,本次制定的团体标准强调了对产品中添加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健康作用评价应该到“株”水平,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流程和指南,这是一次较大的进步,有助于提升益生菌行业科技内涵。(王城)
《2022年中国无糖茶饮行业洞察报告》发布 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百亿
近日,零点有数发布《2022年中国无糖茶饮行业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无糖茶饮产业已经步入成长期,并已进入快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品类市场进一步成熟,预计到2025年,中国内地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
《报告》显示,农夫山泉东方树叶作为最早的入局者之一依旧领跑行业;新锐国货品牌元气森林势头也同样强劲,旗下燃茶、纤茶双双入围无糖茶饮品牌市场份额TOP5,其中,在品牌力表现排名上,纤茶位居行业第一,有望带领无糖植物茶饮这一细分领域走上发展快车道。
《报告》指出, 饮料行业近年来发展进入瓶颈期,但无糖茶饮正在依靠惊人爆发力为饮料产业发展注入活力。目前,我国无糖茶饮占比仅5.2%。随着行业规模迈向百亿、消费者认知不断提升,无糖复合口味、无糖植物茶饮两大品类的消费者预期会出现较大增长,其中无糖复合茶饮未来一年消费者预期增幅为8.9%,无糖植物茶未来一年消费者预期增长为33.9%。《报告》还显示,预计到2028年,无糖植物茶饮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2%,跃居市场第二位,而其在无糖茶饮的市场份额将超过40%,竞争优势明显。
《报告》指出,通过无糖植物茶饮用户的饮用行为分析发现,42.2%的无糖植物茶饮用户为优质用户,即近期有过消费、消费频次高以及消费金额高的用户。其中,61.6%的无糖植物茶饮用户至少三天内要购买一次无糖植物茶饮,17.8%的人群几乎每天饮用。
《报告》指出,在社会转速不断加快下,亚健康问题是大众寻找健康摄入品的根本原因,“药食同源”型饮料或将为行业品牌打開产品研发新的思路,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王城)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发布 不得从事31种行为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明确,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人员,包括在网络平台直播、与用户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以上传音视频节目形式发声出镜的人员,应当遵照本行为规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及内容,应当参照本行为规范。
针对网络主播从业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行为规范》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和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强调网络主播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抵制破坏网络表演、网络视听生态的不良行为;从事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直播的网络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
同时,《行为规范》列出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和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的31种行为,为网络主播从业行为划定了底线和红线,包括不得发布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不得蓄意炒作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不得炒作绯闻、丑闻、劣迹,传播格调低下、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不得介绍或者展示易引发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险行为,不得表现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内容;不得引导用户低俗互动,组织煽动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实施网络暴力;不得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不得营销假冒伪劣商品,夸张宣传误导消费者等。(思雨)
五部门发文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轻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占工业比重基本稳定,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明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增强。
在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方面,指出要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功能基料、在线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工业核心菌种、酶制剂产业支撑技术及装备、危害因子发现和智能监控溯源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工程。
在构建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方面,指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推动“地方小吃”食品工业化,在特殊膳食食品,营养强化食品,菜肴类、自热方便以及功能性罐头产品,新型功能发酵制品、发酵水产食品、发酵肉制品、功能性益生菌发酵食品、食用酵素产品,工业用途食糖产品,高品质日化、生活盐产品,适用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低度化的白酒、黄酒等酒类产品,无醇啤酒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
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提出要在面包、饼干、传统蜜饯智能加工设备,智能生物反应器、智能化分离纯化装备,发酵过程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与装备,智能化信息采集、监控、分析和控制技术,基于大数据机理混合驱动的智能管控系统,产品追溯体系,酒业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发展推进工程。
在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指出要在肉制品、大宗油料、粮食、食品添加剂绿色加工技术,先进膜分离、色谱分离等清洁生产技术,盐、生物发酵产品绿色制造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废水沼气纯化制清洁能源技术,酿酒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制糖生产热能优化集中控制及高效煮糖系统等方面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工程。(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