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办起第一家官办西医学校

2022-07-07 22:01陈玉清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北洋李鸿章西医

陈玉清

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的冬天,時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遇到一个难题。他的夫人突发急病症,先后找了17个当地医生,都没治好,反而病情日趋严重。无奈之下,李鸿章慕名邀请马根济前来调治。结果,一个月后李夫人病愈。

英国医学传教士马根济是第一个将西方近代医学治疗体系完整带入中国华北地区的人。他曾经在天津开设医院,行医多年,治疗了很多病人。天津人亲切地称这家医院为“马大夫医院”,也就是后来的天津市人民医院。马根济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致力于西方近代医学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早在给李夫人治病之前,马根济就曾向李鸿章递交了一封请愿书,希望这位洋务运动的领导者能支持西医、西药事业在天津的发展。此次,为李夫人治好了病,也让李鸿章体会到了西医的疗效。为了进一步争取李鸿章对于开办医院的支持,马根济特邀李鸿章等津门官员参观由他主刀的手术过程,再次给李鸿章留下深刻印象,消除了他对西医的疑虑和不信任。

在李鸿章积极倡导下,天津各界士绅纷纷捐款。1880年12月1日,李鸿章用募集的六千两银子和自己捐出的四千两银子在天津法租界海大道创办了一所小型的医院,名为“北洋施药局”,又称“总督医院”。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规模完整的私立西医医院。次年,李鸿章在总督医院内成立“北洋医学馆”,又称“总督医院附属医学馆”,聘请马根济为教官。1881年12月15日正式招生开学。

马根济孜孜不倦地教诲令学生大为感动。一位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马医生非常希望能够回自己的国家看看,但实际上,他舍不得我们。每天如果不能教授给我们一点东西,他就会十分不安。我对他的教育十分感激。”然而,繁重的工作使马根济积劳成疾,1888年4月,38岁的马根济不幸英年早逝于天津。不过,医学馆在李鸿章和马大夫培养出来的中国医生主持下依然得到发扬光大。

1893年,为满足海陆军队军医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医学人才,李鸿章在医学馆基础上创办了“北洋西医学堂”,又称“天津医学堂”,并附设北洋医院,专门培养军医人才。1894年6月26日,李鸿章提交的《医学创立学堂折》得到光绪皇帝的批准,中国第一所官办的近代西医学校“北洋西医学堂”正式在天津设立。同年,校舍落成,正式招生开学,学堂一切费用由海防经费支付,学生免费入学,以北洋医院作为实习医院。

北洋西医学堂在设立之初,李鸿章就决心要办成一座全国最好的西医学堂,为海军培养专门的西医人才。录取入学的学员,生活食宿均由校方无偿提供。另外,每人每月给纹银15两(约合大洋22元),待遇之高,全国之首。

学堂应试入学的学生,须品行端正,身体强壮。后来该校又逐步规定,学生年龄应在18-22岁,且具有中学毕业资格或同等学力者才有报考资格。新生入学之初,每人要请保人一人,并写“关书”(旧时当学徒时订立的一种契约)一份,以保证学生不会中途退学。若学生中途因故退学,保人要赔偿学校二百两白银。该学校每两三年招生一次,最多30名。招生考试相当严格,校长先亲自进行英语面试,考生朗读当时的《华北日报》,并口头译成汉语。第二天发榜,及格者才可以参加笔试。笔试有中英文作文、算术、理化等。笔试每次考一门,次日发榜,无名者不能参加下一场考试,依此类推。因此投考者虽逾千名,参加笔试者每次递减,最后优中选优挑选30名。

北洋西医学堂教学内容和水准与当时欧美的教育水平可相媲美。学生毕业后,由校长上报海军部,派赴海军医院及各舰队见习6个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中国,许多人接受不了人体解剖。因此,当年医学馆和北洋西医学堂开设这门课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这也是众多医学史研究者对其推崇备至的原因。

民国时期,北洋西医学堂共培养毕业生16期218人,基本满足了海军军医的人才需求。但由于民国政府腐败无能,该校也难逃劫难。1933年,中国最早的官办西医学校在坎坷中走向了夭折。但它作为中国西医官办教育的发端,在中国医学教育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意义不凡。

猜你喜欢
北洋李鸿章西医
李鸿章的尴尬
李鸿章
两手
洪昭光:中西医将相和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