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历史悠久,诞生了许多璀璨的文明,也留下了許多宝贵的财富,文物就是其中之一。文物本身价值巨大,需要国家和社会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利用。然而当前文物保护利用过于依赖政府支持,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而社会力量作为一种不亚于政府力量的存在,国家开展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文物保护工作也是如此,立足文物保护利用的现状与问题,浅谈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研究。
【关键词】社会力量;文物保护利用;现状;问题;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196-03
【本文著录格式】盛芳.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8):196-198.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国家政策层面中也多次涉及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文物保护工作是指对于具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其受到损害。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未来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新时期的今天,文物保护工作要注重五个方面:第一,依法依规保护文物,根据法律法规来开展各项文物保护工作;第二,坚守文物安全底线,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不能触碰文物保护上的“红线”;第三,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对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第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发挥其社会价值;第五,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其经济价值。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今天,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当前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建立文物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更好地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当前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不能很好地保护利用文物的种种价值,甚至可能对文物造成破坏。首先是部分地区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力量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会造成工作上的混乱,不利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想法显然是十分错误的,没有社会力量的支持,文物保护工作就只能停留在政府层面。然而中国文物数量众多,类目复杂,政府的保护利用力度有限,不能辐射到全部区域,难免会有所疏漏。即使有些地区的政府已经意识到社会力量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政府没有很好的政策支持,社会力量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在参与过程中就会有所顾虑,不能更加灵活地进行工作,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工作积极性。其次是当前缺乏专业的社会文物保护组织。社会力量虽然十分庞大,但是如果没有将其组织化,那么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力量不能聚集在一起,所开展的工作就不能深入下去,最终也只是流于表面。文物保护利用需要大量资源支持,如果没有合理规划,联结社会力量和政府力量,那就不能很好地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发展。
二、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研究
(一)政府树立榜样作用,进行资金、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
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拥有许多资源,可以通过行政等手段开展多种工作,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发展到现在绝对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如今引入社会力量,也是新时期的必然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自身就可以弱化文物保护工作,相反,政府部门要更加认真地优化自身,树立榜样作用,确保资金、资源等各方面的必要支出,从而更好地培养社会大众,发挥出1+1>2的工作效果。政府部门要在国家的引导下,进一步提高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资金支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对资金的需求巨大,作为一种精细化的工作,缺乏资金就容易使工作环节产生断裂,因此政府部门要运用大量的资金进行资源转换,通过更加多样的基础设施和更加优秀的人才,来给予公众支持。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对应的机构,与社会大众对接,当大众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存在问题时,政府部门要及时进行帮助,确保每一个区域的公众在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时都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帮助。要注意的是,社会大众对于文物保护利用的认知毕竟不够全面,如果没有具体的培训,直接参与其中,则会造成许多问题,反而不能促进工作的开展,这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政府方面要发挥领头羊作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邀请专业型人才,对社会大众进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仔细教学,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基础的文物保护利用知识,从而更好地配合政府部门,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社会大众数量庞大,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区域特性,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建立区域负责人制度,培养多个区域领导人,然后再由区域领导人进行下级培训,通过这种扩散式的培训教育,可以让更多的民众提高自身素养,而政府部门就可以调动各种资源,来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社会化、全面化。
(二)大力进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宣传,培养公众文物保护利用意识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并不被大众所熟知,有许多公众甚至都不了解文物的定义,也就谈不上开展具体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因此要想推动社会力量来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让社会认可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对其有足够的认知。政府部门要大力进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宣传,培养公众文物保护利用意识。首先政府部门以街道、社区、村镇为单位,立足基层,以宣传海报、科普小报、文物标语等形式,让民众无论是从工作,还是学习、生活中都可以了解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相关信息,从而对文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意识到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视。当大众对文物有一定的认知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内容主题化、系列化、丰富化,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影响来进一步提高公众认知程度,这样持续性地通过各种媒介来影响大众,大众就会慢慢形成保护利用文物的良好意识。同时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该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依托本区域的文物古迹,打造各有特色的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馆、历史街区、古镇古村等,并开放给大众参观,进行主题宣传,如嘉兴就有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子城遗址公园、苏嘉铁路遗址公园、运河文化展示馆、月河历史街区、乌镇、西塘、马鸣古村等众多范例。
此外,文物部门还可以在文化遗产日等开展主题活动,结合多种宣传途径,如书籍、宣传册、挂历等传统宣传模式,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平台宣传,将线上与线下的宣传渠道打通,让社会能够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之中,这样既可以通过文物部门开展集中式宣传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宣传力度,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让社会力量真正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之中,为后续的工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以给当地增加一个文旅风向标,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
(三)建立文物保护利用的对价补偿机制,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对价补偿机制是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长效发展下去的重要环节,能够让社会力量、政府方面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持续性地开展工作,因此有关方面要积极建立文物保护利用的对价补偿机制,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在建立这个机制时,政府部门要慎之又慎,既要从整体上合理规划,也要在细节上贯彻落实。由于该机制涉及文物管理、财政税收等各方面,政府部门要协调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一个优秀的文物补偿机制是可以对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个人或者企业提供一定的补偿奖励,可以从财税制度上来给予足够的优惠,从而吸引广大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其中,给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注入新的能量。同时对于一些特殊领域,也要专事专办。例如对于捐赠文物,如果是企业捐赠,除了相应的荣誉回报,还要有明确的税收减免,让企业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果是个人捐赠,则要通过多渠道进行案例宣传,进行荣誉回报的同时,能够给捐赠人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并且以此来达到文物捐赠宣传的目的。总而言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形式是极其复杂的,政府部门在运用对价补偿机制时绝对不能固定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规定,让社会大众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政府和社会的共赢。
(四)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体系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行业的革新发展。可以说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虽然是立足于文物古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脱离于现代社会。相反,在新时代的今天,传统的文物保护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想更好地在新时代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就要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新时代文物保护体系。文物部门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文物保护网站,在网站上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该网站要面向社会大众,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更多的文物保护利用信息,与工作人员互动,更好地进行交流合作。2014年,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建设了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其配套建设的嘉兴市文物保护网将文保点以上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文物分布地图,公布其简介、照片,并在地图上明确标示市级文保单位以上文物保护范围线、建设控制地带线,公众可以通过该网站了解嘉兴市本级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信息,并与工作人员互动,自项目建成以来网站浏览量达到300多万人次。
(五)加强多方合作交流,实現资源有效配置
社会力量可以细分为多个部分,不同的社会力量有着不同的特性,文物部门要合理划分多种社会力量,加强多方合作交流,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更好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之中。
在社会力量方面,学校方面有着非常优秀的资源,因此文物部门可以与学校合作,学校可以协助进行文物宣传和文物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大众的文物认知度。同时学校方面可以派送志愿者进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合理引导,解决文物部门的人才紧缺问题,实现人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文物部门还可以与社区、街道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行基层的全覆盖,让文物保护工作可以走入每一个公民的心中。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除了以文化讲座进校园、进社区的形式进行文物保护利用的宣传展示,还和嘉兴技师学院签约,双方围绕“五彩嘉兴——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宣传展示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安排专业人员给合作班级的学生上课,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合作开展文旅专业志愿者培养工作。
文物部门还可以借助一切热爱文物、愿意为保护利用文物奉献的社会力量,组建志愿者队伍,在多种职业、多个年龄层中共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在文物部门积极开展多方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人才累积,慢慢构建一个专门的社会公益组织,从社会中抽取人才,组建志愿者队伍,直接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事业之中,这样文物部门就可以直接与其对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对于社会公益组织,文物部门要予以尊重,不能将自己的工作意愿强加在社会组织上,要听取并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为社会公益组织的工作开展提供各种支持。在专业知识上,文物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提高其专业素养;在人员管理上,文物部门要帮助其建立弹性轮换制度,确保志愿者能够灵活运用闲暇时间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又不会影响自身的工作生活;在工作管理上,文物部门要解决其关于政策、管理技能等各方面的问题,使之可以获得足够的荣誉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文物部门不断推动我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发展。嘉兴市文物保护所2011年开始组建以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为主的文物保护协管员队伍,2020年又组建了涵盖大中学校师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自由职业者,全职妈妈等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讲解员队伍,目前这两支队伍都在有效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物部门还可以与企业合作,通过政策支持让企业投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之中,迅速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平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是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因此政府相关人员一定要抛弃以往政府至上的观念,对社会力量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来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体系。政府方面要大力提供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以此来解决大众的后顾之忧,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之中。政府部门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力量的组织化、现代化、科学化,从而凝聚所有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让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可以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为我国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晓林.以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重点工作助力夺取双胜利[N].中国文物报, 2020 (3).
[2]蓝向东,杨彦军.以公益诉讼方式开展文物保护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人大,2018(6).
[3]刘爱河,于冰.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名城,2018(4).
[4]李学嘉,邹伟华,邹芙都.论习近平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1).
[5]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J].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报,2020(1)
作者简介:盛芳(1974-),女,硕士,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