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立
有一首歌唱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别让我的人生就地打转转……”既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就让亲朋好友带你去饱览风景名胜,然后抓住几个写作要诀,巧绘山水。
写游记时,必须交代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可如果我们只用“真好看”“真壮观”等字词来形容,肯定写不好游记,而应该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方面,对景物进行全方位的描写,交代事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音、气味等特征,让其变得生动而立体,使读者如睹其物。请看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片段:
不知不觉中,我们从下坡路已经转到上坡路。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一直很宽整,只有探出身,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朝西望去,只见半空挂着一条两尺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想凑近细看,可隔着宽阔的山沟,走不过去。随后,我们遇到了一挂飞瀑,水面有两三丈宽,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打在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上,飞沫喷得老远。
这段文字中,作者先用眼睛看,然后自下而上描写了地势、道路、“白带子”的形态,具体可感。接着,用耳朵听飞瀑发出的“龙虎声威”,以动衬静,突出了泰山的壮观。整段文字具有诗情画意,生动而真实。
为了避免将游记写得杂乱无章,因此,无论描写自然风景还是人文景观,都需要设计一条或几条线索,比如: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可以旅途中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还可用移步换景法来写作。只有线索明晰,文章才能散而不乱,气脉贯通。例如学生习作《春游颍州西湖》片段:
我们沿着湖岸来到两个漂亮的院子里。第一个院子里有许多用石头刻成的雕像,包括八仙过海、天女散花、鲤鱼跳龙门等,还有高高的石塔。院子东边排列着十二属相的雕像——可爱的兔子、威风的老虎、憨厚的老牛,顽皮的猴子??走进第二个院子,中间是一个百龙亭,栏杆和柱子上刻着许多条龙,有的绕着柱子盘旋而上,有的互相戏耍,形态各异。
这段文字按照空间顺序先描写了第一个院子里的石雕,然后描写了第二个院子里的百龙亭及龙的各种姿态,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游记除了要让读者领略风景的魅力,还要突出观景时作者的个人感受,表达作者的独特体验,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而不只是简单的“风景宣传片”。请看学生佳作《游日照金沙岛》片段:
到了码头,我穿好救生衣,晃晃悠悠地上了船。我一只手紧紧地抓住爸爸,另一手紧紧地抓住扶手,心扑腾扑腾地乱跳。这时,只听司机大叫一声“坐稳了”,快艇就“嗖”的一下冲了起来,像一支脱弦的箭向前射去。它劈开海水,船尾后方留下一条白色的、翻滚的长龙,吓得我双眼紧闭,双手紧紧抱住爸爸,“啊,啊,啊”地乱叫。清凉的浪花溅到我的脸上、身上,还有几滴海水滴进我的嘴里。“啊!真咸!真刺激!”我興奋地尖叫道。过了一会儿,我已经沉浸于这种乐趣之中,没有了恐惧感。
小作者主要描述了快艇在海面上飞驰这一情节,表现了日照金沙岛的特色,将小作者内心的兴奋与喜悦自然地融入字里行间。
看多了单纯的景物描写,即使写得再美,也是乏味的。为了让游记更吸引人,可以再向其中加点“调料”,比如故事传说、历史知识、民风民俗,这样既能凸显游览的意义和文章的深度,又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请读学生习作《美哉,湖光岩》片段:
我们走近镜湖,一行行挺拔、俊逸的水杉守护在湖边,镜湖显得更加清秀,富有灵气。湖面水波潋滟,白帆竞飞,犁起道道白浪,充满诗情画意,令我赞叹不已。“猜猜,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爸爸见我一脸疑惑,接着说,“经联合国地质勘探专家组鉴定,湖光岩是距今16万至14万年间经多次平地火山爆发深陷而形成的玛珥湖,镜湖就是当时的火山口。镜湖由地下泉水汇聚而成,被称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玛珥湖。”我好奇地下到湖里。湖水漫过大腿,却仍能看清脚丫,真清澈啊!
这段文字采用静动结合的方式,形色俱备地描写了诗情画意的湖光山色;然后向读者介绍了湖光岩的形成原因,使文章的底蕴更加深厚。
描绘自然美景时,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游记更加生动和形象,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整齐优美的排比句,贴切传神的比喻句,生动形象的拟人句,朗朗上口的叠词,都能使文章文采飞扬,诗意盎然。比如崔子美的《洛河峡谷》片段:
秋日,峡谷南北两侧的山脉金色灿灿,富丽而高贵,烂漫而多情。浓雾藏起了鸟音,红唇似的太阳变得朦胧起来,群山似披了婚纱,行走在出嫁的路上。草丛里到处布满了银丝般的蛛网,能黏几斤虫吟,可贴几番笑声。路边的野菊花抿起小嘴,看着飘飞的树叶变作金币,纷纷坠落。原来,树在岁月的舞台上也要卸妆,将“舞台”让给白霜。
这段文字中的第二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浓雾、太阳和群山表现得极其可爱。最后一句,写野菊花“抿起小嘴,看着飘飞的树叶变作金币”,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野菊花含蓄绽放时的可爱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句想象奇特,拟人贴切,使掉光叶子的树、白霜等事物顿时变得亲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