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螺旋”孵化器建设路径研究*

2022-07-06 06:57华致雄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孵化器螺旋政府

龙 攀,华致雄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长时间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多次强调“民生为本,就业优先”。2017 年10月党的十九大代表会议中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9 年9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六稳”中,稳就业处于“六稳”之首。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到人民切身的利益,而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在民生发展上都需要高度重视“就业”这一问题。

2020 年5 月12 日教育部公布当年高校毕业人数高达874 万人,在疫情的影响下传统的就业岗位面临大幅缩减,这种缩减不仅仅体现在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缩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疫情期间的失业率上升为6.2%。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传统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最为严重的是零售行业,因此岗位量也产生了缩减,许多毕业生面临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毕业=失业”。传统行业衰落的同时,疫情冲击促进了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如在线教育、数字化医疗、人工智能等。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必定会造成摩擦性失业,因此需要快速度过摩擦性失业期。而“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和高校孵化器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摩擦性失业的快速过渡,改善行业人口结构,避免传统行业人口供给过剩、新兴行业人口供给不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从政府、企业、高校这3 个方面对于新型的高校孵化器展开了更深一层次的研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15 年2 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和要求,全国各地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活力、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推进创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也作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当前高校孵化器普遍孵化效率不高,大量入孵企业出现业绩、财务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的存活率普遍较低。20 世纪90 年代,Etzkowitz 和Leydesdorff 将“三螺旋”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运用“三螺旋”模型来研究“政府-企业-大学”三者在创新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并正式提出了“三螺旋”理论[1]。本文将结合“三螺旋”理论并根据当前孵化器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对高校“三螺旋”孵化器的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1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三螺旋”结构和高校孵化器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

1.1 “三螺旋”相关文献

对于“三螺旋”创新模式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三螺旋”结构的提出者为Linus Pauling和Robert B Corey[2],被用于解释基因、组织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一些学者为进一步探索社会的创新驱动因素,将“三螺旋”思想运用到经济学当中来,并从一个更深的角度揭示高校、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应该根据产业导向来决定知识的产出,而政府在这个中间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三者之间的组合也就形成了知识创新的一个基础系统[1]。Clark[3]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发展政府、产业等外部机构相融合的创新型大学支撑体系。Bhat 和Khan[4]提出高校应与外界非政府机构合作的形式来提升人才创新能力。而后Leydesdorff[5]通过熵值的概念定义了“三螺旋”结构的强度,并结合美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相应结果。Etzkowitz[6]对“三螺旋”结构中各机构所应履行的责任进行了划分。而国内一些学者结合“三螺旋”理论对政府所提出的当前“产学研”情况进行相关研究。刘有升和陈笃彬[7]从政产学的角度对“三螺旋”的人才培养绩效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然而人才绩效由什么来进行度量呢?蔡翔和赵娟[8]利用专利数据库的筛选、匹配功能,更深一步地对所谓的人才绩效进行了测量,并用面板回归的办法对“三螺旋”结构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进行了研究[9]。

1.2 “三螺旋”与大学孵化器相关文献

大学孵化器在产能转换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有助于完成知识到产业的快速转换。也有一些学者从“三螺旋”理论出发对高校孵化器进行展开研究,资武成、罗新星等[10]利用“三螺旋”理论对大学科技园的驱动模式进行了深度研究;苏竣和姚志峰[11]对“高校—企业—政府”之间如何进行良性互动进行了深度研究,并对我国高校孵化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许涛和李璐[12]对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型企业研究分析后提出了“培养人才—涵养人才—发展人才”的思路;边伟军和罗公利[13]在对官产学的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中发现政府在“三螺旋”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任何一方不平等都会由一方进行主导。还有一些学者利用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对孵化器的经营指标进行测算,并指出在孵化器的“三螺旋”系统中应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和大学支持的作用[14]。

以往的研究视角站位方面过高,缺少针对性。但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已有的文献大都结合时代背景,从强度、效率和背后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三螺旋”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拓展,很少有学者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对“三螺旋”理论进行细节研究。而在“三螺旋”理论与孵化器相关文献方面,大都只针对“三螺旋”内部驱动力量和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很少有对于“三螺旋”孵化器的构建路径、经营模式和各阶段参与度进行深度研究。

2 “三螺旋”理论分析

2.1 高校“三螺旋”孵化器形成过程

“三螺旋”理论利用了重叠思想,即寻找“高校—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重叠区域,具体形成过程见图1。

图1 “三螺旋”孵化器模型

图1中用孵化器表示三者的重叠区,重叠区外高校、产业和政府又保持着自身独立的关系,且另外两者又相互促进形成如“高校—政府”“高校—企业”和“政府—企业”的关系,在整个“三螺旋”体系中孵化器部分对于其他3 个部分能够明显地起到正向作用。高校可以利用孵化器完成“理论—现实”导向,政府可以利用孵化器促进产业政策的开展,同时孵化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供给转换,完成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正是由于三者之间的合作能够大于自身独立循环的利益,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三螺旋”孵化器也就形成了。重叠区域越大意味着“三螺旋”结构强度也就越大,各个部分投入到孵化器的内容也就越多,许多合作、沟通内部化,同时对于三个机构的利益辐射也就越大。

2.2 高校“三螺旋”孵化器创新经营过程

笔者对多个高校的孵化器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孵化器普遍存在孵化效率不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知识产能不够迅速、企业成活率不高和盈利能力低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许多,如学生创新意识低,许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率较低,还有一些学生抱着挣学费拿奖学金的想法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当然也有可能是学校的导师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或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等。从学校单方面来看,学校的科研经费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因此建立高效率孵化器的一个条件是必须跟政府、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一个完整和科学的“高校—政府—企业”“三螺旋”经营体系。

基于当前背景和“三螺旋”理论,本文构建了“三螺旋”理论下的孵化器创新经营模式体系,见第86页图2。

图2 “三螺旋”孵化器创新经营模式

图2中,大学、企业和高校通过孵化器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在此之外两两之间直接联系,各部分又与孵化器之间形成独立的循环系统。1~6 是各部分与孵化器之间的交流互换。图2 是对图1 的更深一层次的展开,从经营体系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整个“三螺旋”孵化器系统中各个部分与孵化器的关系。

2.2.1 政府方面

政府对孵化器的输入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税收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减轻刚入孵企业的财务压力;同时在政策上进行指导,明确哪些领域可以涉足,哪些领域是政府鼓励内容,以及企业进入市场的证书审定时间。另一方面,孵化器也以税收、增加投资和就业需求的方式反馈给政府。这样参与到孵化器外部动力供给的同时,政府内部也得到了良性循环。

2.2.2 高校方面

高校的输入主要体现在技术、人才方面。高校是知识技术的诞生地,拥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和先进的技术储备,能够为孵化器提供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一些知名大学还可以提供品牌上的支持。孵化器能够反映市场的需求信息和一些前沿、实用的科技信息给高校,而高校利用这些信息在技术上做进一步研发和改进,完成“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循环过程,同时孵化器的收入可进一步向高校输送充当科研基金,这样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科研基金压力。且当孵化器孵化企业成熟时,还可以以“校友会”的形式增加对高校的就业需求,提升高校的就业率。

2.2.3 企业方面

企业是市场的直接面对者,能够捕捉市场的风险系数和收益率,还可以通过产品的销售数据来捕捉用户的消费数量和消费偏好。而一些成熟的企业还会以投资的形式输入到孵化器中,为孵化器打开通往市场的桥梁。孵化器对于企业的回报也是比较丰厚的,可以是先前的投资回报,也可以是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反馈,而这些都能够很大程度帮助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产品功能升级,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明确三方与孵化器之间的关系后,三方与孵化器之间保持着独立的循环体系,且与其他两方除合作关系外不存在越权行为。孵化器处于整个“三螺旋”体系的中心且促进三方螺旋式上升发展。

2.3 企业孵化过程各方参与度时间轴

一个企业的成功孵化必然会经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3 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三方角色的参与度有所不同,见图3。

图3 不同时间段各方参与度变化

图3中,t1~t3分别表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高校与相关企业进行市场探索后明确了技术成果在市场的接纳程度,企业在孵化器步入初创期,这一阶段主要角色为高校和政府,高校通过技术和人才输入,政府通过融资补贴及相应资格证书的审核来促进企业成长。成长期阶段,企业参与度上升,政府还会以税收补贴等其他方式加速企业的成型,同时高校也还会提供技能上的支持,然而能够明显地看到,成长期阶段高校和政府的参与度开始下降。成熟期阶段的主要角色为企业,此时所孵化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自负盈亏、无税收补贴,政府和高校完成孵化过程中的责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三螺旋”理论对当前高校孵化器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径进行深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政府—企业”在各自的利益驱动下促进了“三螺旋”孵化器的形成,而企业或技术在孵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各方参与度不同,初创阶段主要为政府与高校,而在成长阶段需要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来维持,成熟阶段与市场其他企业无差异,自负盈亏,无税收补贴,按税收标准缴纳税金。

3.2 建议

当前大量高校存在严峻的就业问题,许多高校在上报就业率时往往会故意隐瞒问题,因此真实的就业率可能低于高校所汇报的数值。同时,在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知识—产能”转换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高校孵化器建设能够明显有助于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因此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当前高校孵化器建设现状,从“高校—政府—企业”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 高校方面应加大对教育方式改革,完善科研基金监管体系。许多高校侧重理论教育,教育成果偏分数化或者论文化,在实践教育方面严重不足,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也只是走过场,并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加强科研基金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科研基金的回报率,增加技术产出效率。同时,高校推动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产出高效率提升,进一步扩大高校对孵化器的知识流和技术流。

2) 政府方面牵头校企合作,推动多样高效率的产业扶持政策。政府在“三螺旋”结构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可以说政府是孵化器企业与孵化器外企业的桥梁,为外面成熟企业和孵化企业之间牵头搭线,让成熟企业带动孵化企业成长。政府根据企业的孵化阶段制定不同的产业扶持政策,如在初创期通过融资补贴或者贷款利率补贴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扶持;而在成长期阶段,可通过降低孵化企业的税收比例,扩大孵化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扶持等。

3) 企业方面,发挥在孵化器中的主体作用。企业在孵化器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应根据自身内在条件和外在市场环境进行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猜你喜欢
孵化器螺旋政府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旋风“螺旋丸”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