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流砂现象的防治技术

2022-07-06 15:34刘雪妮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井点层间深基坑

刘雪妮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60)

层间水和流砂处理是建筑工程地基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施工时,要保证层间水的畅通性,同时确保防水设置达到预期效果,在具体施工时要高度重视排水沟的设计、施工,抓好施工质量,杜绝漏水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基坑施工时,要采用高效合理的层间水处理水泵排水方式和技术手段,尽可能避免流砂现象的发生。一旦有流砂现象出现,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处理措施,确保处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及时性。另外,要高度重视开挖支护方案的设计,提升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提高层间水和流砂处理的减灾效果。

1 建筑工程施工中流砂现象防治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层间水处理和流砂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并根据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不同状况,采取有效的流砂防治措施,把流砂防治工作放到首要位置。其一,针对深基坑施工时出现坑内积水的情况,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要确认坑内积水是否有明显流动的现象,如果坑内积水没有明显流动,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利用降水观测井来确认坑内积水的水位,并对深基坑开挖的土质进行检测。当开挖的土质是淤泥质土,并且坑内积水是滞留水时,则可以判定流砂现象不明显,土方开挖施工不受影响。假如基坑支护桩之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流砂现象,而且流砂带走了大量砂土,导致深基坑两侧发生沉降现象,使深基坑出现裂缝,造成支护桩发生位移的现象。针对这些状况,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流砂现象防治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顺畅地进行。

对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而言,通常施工规模较大,施工技术难度较高,对施工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基坑开挖施工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在施工时也必须时刻关注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以上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导致流砂现象的发生,导致基坑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流砂现象防治作为重要的工作,在施工前做好各种预案,在防治时确保流砂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减少流砂现象造成的影响。

现阶段,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多变,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会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再加上开挖支护施工水平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导致流砂现象时有发生,对建筑物整体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快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制定开挖支护方案,不断完善流砂现象防治措施,严格把控流砂现象防治的技术要点,切实抓好基坑开挖施工质量监测和维护工作,提升排水设施设置的科学性,成为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由以上论述可知,层间水及流砂处理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支护结构施工方案,而且在施工时要科学选取水泵排水和垫层等施工技术,严格执行相应技术管理措施,尽可能避免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水流涌出等问题,确保深基坑施工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流砂现象防治要义

(1)开挖支护施工流砂防治要点。在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做好开挖支护施工方案的设计,并精确掌控开挖支护施工中的质量隐患,明晰开挖支护技术的不足,做好流砂现象科学防治方案,针对流沙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确保水位、压力维持在正常范围。在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针对技术难点,做好技术实施记录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在施工时,针对开挖支护施工中相关的技术难点,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解决技术实施中带来的问题。比如在施工中会出现孔壁厚度和密实度没有达到正常值的情况,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提升黏土和泥浆的密度,来对孔壁厚度和密实度进行调整。如果深基坑开挖发生流砂现象,针对深基坑滞留水处理的技术难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比如可以有效利用排水沟和级配砂石,将基坑内的滞留水引入降水井,有效消除流砂现象带来的危害。

(2)水泵排水和砂石覆盖施工流砂防治要点。在层间水和流砂处理过程中,水泵排水和砂石覆盖是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如何设置砂袋,有效利用围堰,围堵深基坑涌出的水流,成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对流砂现象的重要内容。在发生流砂现象时,会造成深基坑内的水土流失问题,而采用水泵排水,可以有效防止涌水口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在流砂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在基槽底部设置集水井,利用细石混凝土覆盖管涌口。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流砂现象的实际情况,科学调整防治方案,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高效性和安全性为原则,快速推进工程基坑开挖进度,在达到坑底标高时,施工人员及时使用潜水泵进行排水,利用排水盲沟,把管涌的流水引流到集水井。同时,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预先备好砂袋,高效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流砂部位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增强土体压力,施工人员需要在基坑的护坡桩间堆砌砂袋,同时,要密切关注上部土体的下陷情况,并制定应急方案,确保流砂清理工作高效、安全地进行。

(3)层间水和流砂处理方案设计要点。作为基坑开挖施工中的重要施工环节,层间水和流砂处理安全、高效,不仅取决于施工技术的有效执行,而且与基坑开挖方案设计密切相关。如何根据施工方案高效落实层间水及流砂处理,为流砂处理提供基本保障,是基坑开挖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给水排水管道的功能性和密封性,在管道设计上要结合层间水和流砂处理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设计,确保给水排水管道的功能性和密封性达到要求。同时,要考虑到层间水和流砂处理对排水系统的要求,根据相应标准,严格选取相应设备和材料,科学设计层间水及流砂处理排水系统,特别是降水方案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排水管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流砂现象防治的需求,为层间水和流砂现象防治提供设计保障。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流砂现象防治技术比较评价

3.1 井点降水法

从产生机理看,动水压力过大是产生流砂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有效规避因流砂现象造成的危害,在基坑开挖前,可以利用相关技术,采取人工降水的方式,有效杜绝流砂现象的产生。从技术层面看,通过人工降水减少动水压力的方法操作简单,但是由于施工现场地下水减少,破坏了施工周边地下水系的均衡性,有可能会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建筑物产生影响,造成周边建筑物发生下沉现象(见图1)。因此,在使用该方法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周围建筑物加强保护,并严格把控施工技术要点。

图1 地下水流失造成邻近建筑物开裂

目前,在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时,普遍应用井点降水法降低水位,以减少动水压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轻型井点法。该方法是在基坑开挖前,根据基坑的大小,首先计算应使用井点管的数量,然后把这些井点管依照适当的距离,有序埋入蓄水层;其次,在把埋入蓄水层内的井点管用弯联管进行连接,然后串联到总管;最后,把总管连接到抽水设备上。在基坑开挖时,如果地下水水位高于基坑坑底,就启动抽水设备,基坑下面的地下水就经过井点管汇入总管,然后被排出,从而实现减少动水压力降低水位的目的。在技术层面上看,根据降水深度要求,结合真空泵抽水效率,可以采用单级或多级井点降水法。通常来说,单级井点降水法降水深度较低,一般小于6 m;而多级井点降水法则相对降水效果更好,一般可以达到12 m 的降水深度。

(2)喷射井点法。喷射井点法通常分为喷水井点法和喷气井点法。从喷射原理来看,喷水井点法和喷气井点法是一样的,二者都是把喷射器安装在喷水或者喷气用的井点管内。从结构上看,喷水井点法和喷气井点法使用的井点管均使用内管和外管,二者都在内管中安装喷射装置。从运行机理看,一般喷水井点法采用高压水泵输入高压水,喷气井点法采用空气压缩机输入压缩空气,在喷射压力下,基坑地下水会从外管与内管间隙中被抽走。

在喷水井点法的具体操作中,喷射器安装在内管下端,当启动抽水作业时,在高压水泵的作用下,高压水经内管循环到外管,在经过喷射器的侧孔时,高压水从侧孔快速喷出,在侧孔喷嘴附近,会形成由高压水喷射形成的真空状态,进而激发出一定的吸力,把基坑地下水吸入到滤管内,在真空压力的推动下,地下水和高压水经过扩散管流向内管,然后从总管被快速排出。该方法优点是排水使用设备较为简单,排水深度可以达到20 m。缺点是在高压作用下,喷射器容易磨损,由于内管埋在地下,给喷射器更换带来施工难度,造成维修成本加大。

(3)电渗井点法。该方法是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的改进版,针对渗透系数较小的粉质黏土,可以实现更好的排水效果。电渗井点的机理是,把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的井点管设定为负极,打入钢筋设定为正极,然后用电线把井点管和钢筋连接成通路。在基坑开挖施工时,如果地下水水位超过基坑坑底,就开通直流电,由于基坑下的土颗粒带负电,从而向正极移动,而带正电荷的地下水则向负极流动,在电渗和真空作用下,地下水流向负极井点管,从井点管侧孔排出。在通电情况下,通过井点管持续抽水,最终把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坑底以下。

(4)管井井点法。在间隔排列方面,该方法与轻型井点法相同,均是在基坑内按一定距离隔开;不同的是,井点管之间不用管道相连,而是每个井点管单独进行作业,从而形成每个井点管配备1 台抽水泵的情况。该方法的优点是多台水泵同时作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排水,从而可以高效降低地下水水位。由于管井井点法能高效排水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渗透能力强的土质,如果基坑土层下地下水存水量较大,也可以利用管井井点法进行高效排水。从维护角度看,由于各个井点管对应一个水泵,一旦出现故障,容易维护和管理。从降水深度看,该方法降水深度通常在5 m 左右,在对降水深度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深井泵点,该方法降水深度可以达到15 m 左右。

3.2 打钢板桩法

在基坑开挖前,可以用钢板桩代替井点管,在打入环节,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确定基坑中的不透水层,然后把钢板桩打入层内,利用钢板桩阻拦基坑水,实现减小动水压力的目的;另一种是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把钢板桩打入基坑底部,利用引流作用,使基坑水与地下水共同作用,有效提升了基坑水的渗流长度,从而改变了动水压力的方向,使动水压力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坑底,进而有效消除了流砂现象的隐患,保证了基坑开挖安全、高效地进行。

3.3 化学压力注浆法

化学压力注浆法的基本原理是以高压泵和输送管道为基本设备,以化学浆液为输入原料,在高压泵产生的动能推动下,这些化学浆液经过输送管道被压入基坑土层中,在高压的作用下,这些化学浆液与基坑土层中的细砂充分混合,巩固了基坑承载力和密封性,防止了地下水溢出的可能,避免了流砂现象的发生。该方法使用方便,施工效率高,能够产生很好的加固效果,但是施工成本太高,在建筑工程中很难得到广泛推广。

4 结语

层间水和流砂现象防治对于建筑施工高效、安全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基坑开挖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流砂防治技术尚待升级,在基坑开挖中流砂现象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对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坑开挖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勘测工作,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最佳的流砂现象防治策略,科学合理地选取流砂现象防治技术,以此制定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高效落实每一个技术环节,严把技术关,科学把控层间水和流砂现象处理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为基坑开挖施工提供保障,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高效地进行。

猜你喜欢
井点层间深基坑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沥青路面层间剪切性能研究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基于双向精控动态加载系统的路面层间联结性能测试仪开发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层间组合隔震结构随机动力可靠度分析
集水明排与深井井点联合降水工程应用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楚商电排站基坑降水井点的设计及其应用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