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实施特点及动态过程管理模式

2022-07-06 05:48项鹏程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市政市政道路管理人员

◎项鹏程

引言:国内市政交通事业处于稳步发展状态,增加了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研发出各类先进性较高的交通工具,以减轻交通压力,增强路面畅通性。完善国内交通体系的进程中,表现出质量管理不到位的工程问题,比如用料性能欠佳、设备故障等,引发各类交通事故,形成较严重的工程风险。为此,结合市政交通项目的实际特点,分析质量管理不足,给出动态管理的有效方案,保证工程质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要分析了市政道路项目进行的不足:管理意识不足、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给出了优化市政道路施工体系的具体措施:树立牢固的管理意识、规范进行招投标等;探索了动态管理融合市政项目的具体表现:指标管理、合同管理等;结合实例分析动态管理实际用法,以期最大化发挥动态过程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有效消除市政道路项目的全环节管理问题,保证市政项目质量。

一、市政道路现存不足

(一)管理意识不足

市政道路开展各环节施工任务,如果未融合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降低质量管理的宣传效果,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欠佳,难以给出明确清晰的管理方案,会降低工程进展效率,甚至会增加设计变更次数,无法高效完成工程任务。人们出行对于市政交通提出了较高要求,社会对于优质市政项目提出了较高要求。结合现阶段项目管理的实际状况,管理人员并未认定工程进展的实际状况,工程决策缺失前瞻性,难以顺应人们出行的市政项目质量需求。加之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性较差,尚未开展有效的项目管理研究工作,安全意识欠佳,管理效果较差,致使发生多种质量管理问题。

(二)质量管理执行不到位

道路施工任务有期限要求,部分工人为追赶工期,过于追求工程进展速度,难以保障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效果,多个工程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工程监管期间会形成施工操作责任心、工作应付等负面心态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尚未开展深入基层群体,表现出工作主动性欠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依据个人主观判断会增加管理问题,形成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管理不到位等多种问题。以工期为目标,加强工程速度管控的运作模式,是一种项目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对于道路后续使用形成严重威胁。加强工程过程监管较为关键,如果管理人员给予的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措施约束性不强,会降低工程进展的顺畅性,无法有效提升项目管理实效性。

(三)招投标规范性不强

招投标环节是确定施工组织的主要流程。招标环节采取业主投票形式,综合确定招标结果。此种招投标方法表现出较高的信息公开性。招投标期间,部分施工组织刻意降低工程成本,选用质量欠佳的材料,材料规格与约定用料不一致,直接威胁着道路性能。

(四)材料管理待完善

工程材料是保障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用料管理可显著提升项目质量。现阶段多个道路项目存在安全风险,原因是材料管理存在疏漏问题,增加了路面破裂的发生次数。前期测定用料性能的抽检操作不规范、用料采购管理不完全、采购人员工作能力欠佳等问题,均会增加性能欠佳用料的使用可能性。

二、优化市政道路施工体系的措施

(一)树立牢固的管理意识

塑造管理人员优质的管理认识尤为关键,使管理人员明确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是保证人们高效出行、行车安全的关键措施。构建全面的道路缺陷防控体系,可显著增强质量管理的工作效果,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围绕道路施工项目配置必要的管理制度,形成制度约束体系,保证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管理人员需从多个视角分析管理问题,比如招投标流程的合理性、供应商能力考核等。各项管理人员均须制度约束,利用管理制度积极消除管理问题,保证各环节工作规范性,融合全环节监管工作。加强设备管理,利用设备运行数据,高效获取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对设备风险给出准确判定。工程现场配置的实验中心,可进行用料、设备的性能检测,保证项目各项物资监管、质量检测工作的进展效果。

设立项目性能目标,驱动工人关注项目质量,构建全面的质量责任体系,以此保障市政道路的进展效果。面对各级人员逐一构建完整的责任体系,比如项目经理、供应链管理人员,以此保障责任分配的细致性,显著增强质量管理有效性。加强市政道路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向,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结合法律、建筑规范各项内容,构建全面的目标责任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积极消除工程质量问题。质量总目标实践期间,需有效划分施工目标,严格参照工程合同的约定内容,提升工程进展的顺畅性,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强质量管理履职效果

材料管理具有较高的工艺基础性,需保障道路材料选用的规范性,以此顺应道路质量控制的各项要求。现阶段,市政道路选用的材料性能欠佳。对此种质量问题,需加强用料管理。管理人员需形成较强的用料管理思想,以此显著控制材料损耗量,达到节材管理效果。多数技术人员依据图纸内容开展施工活动,图纸是施工配合、施工进行的主要指导。为此,工程前期需加强方案内容审核,由专业人员给予审核意见,以此保障道路工程进展质量。图纸审核工作,对审核人员岗位责任心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审核人员能够辨知图纸中各个因素,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此保障图纸审核的高效性。比如,管理现场加强用料采买环节控制,保障入场用料具有性能优质、成本经济等特点。混凝土用料的使用次数较多,对其进行材料配比、用料搅拌、材料储运等操作,保证材料取用、存储、性能检查的规范性。工程施工完成后养护施工机械,增加设备养护的及时性。

(三)规范进行招投标

市政施工多数使用机械设备。主要运行的施工设备可合理控制施工量,保证进度控制效果。施工设备应保障性能规范性,依据严格的设备要求,高效开展设备运行,减少路基性能问题。加强施工监管尤为关键,工程现场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可显著控制项目质量。工艺人员需形成全环节的质量监管认识,加强人员专业性管理,周期性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提升业务质量。针对特殊工艺的施工项目,采取施工资格审查方式,工人拥有上岗证方可开工,以此提升施工操作的专业性,积极排查各项工程风险。构建完整的岗位责任体系,结合工程各类问题,开展必要的岗位意识强化工作,积极优化施工环节,确保各项施工资质的真实性,加强工艺管控,努力监管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切实保证监管质量,有效延长道路的可用时间。

(四)全面落实工艺管理

全面开展工艺管理工作,可显著增强管理效果,整改体系不全面、结构松散的管理问题。施工组织需结合工程具体要求、施工规范等因素,制定内容全面、管理有效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显著提升管理质量。构建管理责任体系,需关注分工合作质量。构建完整的奖惩体系较为关键,是保障管理质量、给予管理激励的关键措施。管理人员需结合实际问题给予必要惩处,防止同样问题重复出现。针对责任意识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进行激励、鼓励等方案,以此发挥其管理优势,促使其他管理人员争相学习。动态监管是一种极为关键的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可有效分享监管资料,便于各级人员掌握工程情况,形成全员参与的监管体系,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执行效果。

三、融合动态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指标管理

融合动态管理思想,由第三方组织落实工程设计工作,实行设计环节的指标管理。设计前需给出规划方案,考察工程地质信息,测定项目建筑质量。指标审核环节,施工单位需仔细查看勘测组织的行业资质,保证勘测组织信息收集的专业性。依据勘察设计组织的具体规定,有效划分各施工任务,顺应工程进行的各项要求,出具内容完整、管理周祥的施工方案。每个施工环节、每项施工任务的操作规范,进行专项设计,出具规范的操作要点,增加分项方案的可调整性,保持方案数据的可变性,以此达到动态管理目标。施工组织需加强动态方案的格式管理,有效划分各项工程数据的类别。单一工程数据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工程信息的改变。比如,工程量改变会引起设备运行、材料消耗量、用工成本均发生变化。

(二)合同管理

合同内容的签订效果,依赖于合同管理的合理性。施工组织需有效划分各施工成员,明确说明各主体的权责义务,保证责任归属的准确性、责任描述的明确性。施工组织需与各主体建立高效沟通体系,诚邀监管人员查看项目负责组织的施工情况。施工组织可指定质量管理专员,联合监理共同前往工程现场,检查工程质量,以保证市政道路项目监管工作履职效果,及时公开监管结果,增强合同管理的落实成效。

履行合同约定内容,作为市政监管的关键项目。动态监管工作需设定专项工作,查看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市政道路的各项工程任务含有多个环节,利用动态管理方法,可保障市政项目管理的灵活性。管理人员需依据项目管理方案的各类指标,分层次、分区段地预测合同履行情况。如果发现特定环节的合同履行,存在明显的质量风险、安全威胁,需及时暂停风险区段的施工任务,制定可行对策,积极排查风险问题,保障工程进展质量。

(三)设计管理

项目施工进展的顺利性,依赖于项目勘察信息的全面性。市政道路立项后,施工组织需及时选定勘测组织,有效对比各勘测设计的工作优势,结合市政项目的实际需求,高效落实勘测工作。勘察设计的侧重要点:一,全面落实市政交通项目的勘测工作,合理划分勘测任务;二,加强勘测人员技能建设;三,施工组织需关注市政交通项目的勘测信息准确性,减少勘测偏差;四,有效落实安全、质量工作,防范勘测事故。

设计人员使用实测结果分析方案内容的可用性,是动态管理工作高效落实的集中表现。针对各施工任务、各位置的工程规划内容,给予有效的方案调整措施,有助于显著提升设计质量。施工组织获取优质工程资料的五个要点:一,增强勘测成员技能;二,加强工程衔接;三,融合动态管理;四,开展分流程的成本管控工作;五,保证各施工成员的协调效果。

(四)监理管理

监理是落实市政交通管理工作的主要成员。监理可融合动态管理思想,提升自身工作的实效性。一,设定专门监督单位,构建设计与工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桥梁,积极开展各环节的质控监管工作。项目完工后依据监督单位的各项需求,进行工程验收。二,施工期间加强工程规划,给出可用的工程方案。市政项目拥有较大的工程规模。施工进行时会发生多种意外问题,前期设计方案可能无法用于下个环节的施工任务。融合动态管理思想,设定总体施工纲要,梳理工程任务、工艺方案等内容,给予适当调整措施,保证工程方案的可用性。市政道路项目开工需进行项目评估,评估工作包括:立项合理性、设计内容的有效性、勘测结果的真实性、设计方案的成本控制效果,方案内容的清洁性等。

(五)工人管理

市政道路项目的工艺专业性逐渐完善,初期工程处理突发事故的方式尚需完善,积极使用多种先进科技,增强工程现场的管理效果。参与施工的工人学历较低,无法掌握新型工艺,对于工艺方案的理解存在欠缺。使用动态管理,施工组织可有效回收施工资料,开展高效测算,给出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及时向工人阐明方案内容,确保工艺交底的有效性,融合动态化工艺讲解工作,确保工艺调整内容的传达质量。强化工人动态学习成效,可采取操作演示方法,减少原理讲解的复杂性。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工程细节剖析,让工人存储课件视频,多次观看规范的操作方法,增强工人技能。多数情况下,施工问题表现出突发性,各项工艺方案具有应急性。为此,融合动态管理工作,加强工人能力指导,具有较高的执行必要性。

四、动态管理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述

以某交通项目为例,施工起点里程为K11+241,施工终点里程为K16+081。项目整体规划:地面道路设计为双向通行方式,车道数量设计为6 个。

(二)初期设计环节

结合案例项目的施工设计规划,使用BIM 技术开展全环节的动态管理,确保道路施工质量。运行建模软件,导入施工方案,初步预算工程量,给出成本预算表,生成模型图片,协调各成员开展专业设计,预测各环节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积极商讨对策,以期降低设计变更次数,达到动态管理的变更防控目标。

(三)建模环节

案例项目融合动态管理,主要是利用BIM 平台合理优化管线设计方案。有效整理各类工程图纸信息,导入建模程序,作为工程施工的基础资料。建模完成使用BIM 技术,开展线路规划的碰撞检测,及时排查线路规划问题,提前消除设计问题。利用BIM 系统共享设计资料,碰撞测定完成时,依据管线避让规则,合理解决碰撞问题,增强动态管理效果,提升方案调整的前置性,保证工程进展顺利。

(四)深化设计

结合建模发现的各类问题,汇总问题出具设计报告,积极解决工程设计问题,提升方案优化的全面性,保证模型更新的同步性。结合模型结构,增加必要设施,必要排水、照明等。模型建立完成后,仔细测算工程量,合理分类管理设计文档。深化设计期间,结合程序的方案模拟运行情况,排查市政道路施工问题,给出用料配比、设备更换等优化设计,提升设计方案可用性,保证动态管理的有效性。案例项目深化设计如表1 所示。

?

五、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项目决定着交通体系的运行质量,需加强市政项目质量控制,融合多种动态管理方法,借助先进科技的管理优势,尽可能地提高交通的运输能力,增强市政交通服务能力。动态管理期间,从合同、设计、人员等多个方向融合管理工作,形成全环节、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保证工人操作专业性,发挥BIM 技术信息处理高效性优势,促进市政道路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施工任务。

猜你喜欢
市政市政道路管理人员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