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2022-07-06 10:07:02贵一琦
智库时代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支部

贵一琦

(浙江财经大学)

根据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951.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52.0%。在新发展党员方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222.0万名,占46.8%,新发展的学生187.2万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9.5%。由此可见,大学生是党员发展的重要储备群体,如何才能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就变得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强调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要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做好高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要建设好学生基层党组织,就要充分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培养好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致力于调查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找出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旨在更精确地提出新时代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一、调研概况

为深入研究本科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发现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次采取问卷调查、交流访谈、实践探索等形式,探寻本科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了1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6份(88.3%)。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资料,包括政治面貌、年龄、年级、专业、入党动机、自身理想信念等;第二部分为所在党支部调查,调查大学生基层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开展频率、参与人数、积极性、制度建设、组织形式、现状、使用何种社交媒介辅助活动等等;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对党支部建设的预期以及想法,包括理想的活动频率、组织形式、教育内容、设置模式,当前党支部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工作等。

106位受访者中,正式党员占42.45%(45人),预备党员占57.55%(61人)。其中,大三学生占40.57%、大四学生占52.83%,由于发展党员必须经历提交入党申请书、推荐优秀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五个流程,每个流程又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绝大部分党员都来自大三、大四的学生。72.64%的受访者来自18-22岁年龄段的学生,24.53%来自23-25岁时间段。106位受访者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嘉兴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等六所学校,涵盖了文学、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哲学等九个专业门类,学科覆盖范围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以下特点:

(一)党建活动按时召开、参与度高

大学生基层党支部党建活动按时召开、党员参与度高。39.62%的党支部每月开展多次党建活动,92.45%的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党建活动,仅7.55%的党支部每半学期开展一次党建活动,其中每次党建活动参与人数多于80%的党支部多达95.28%。是否为正式党员不影响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83.02%的受访者认为支部内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在参加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上没有差别。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够严格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部分高校能够做到一月开展多次党建活动。

(二)党员先锋作用发挥良好

据调查基层党组织作用显著。61.3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党支部很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同学们很信任,33.96%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党支部可以较好地发挥作用并且能够维护普通同学们的利益。在身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中,多达93.4%的受访者对身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表示满意。同时,83.02%的受访者对自身在党支部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表示满意。在“党员应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研中,99.06%的学生党员认为应加强个人修养,增强自身责任意识;82.08%的学生党员认为应积极组织同学开展活动。从座谈会中得知,学生党员多数在校院两级学生组织任职或者班级中担任班委,换言之,学生党员更愿意服务师生,主动承担责任。

(三)支部建设中新媒体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快速崛起,并在学生当中广泛应用。从新媒体总体发挥的作用看,50.94%的学生党员认为新媒体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具体而言,97.17%的学生党员所在的党支部能够运用新媒体平台发送日常党支部活动等通知;88.68%的学生党员所在的党支部会运用新媒体平台讨论支部活动;76.42%的学生党员认为支部能够运用新媒体平台分享学习资料;64.15%的学生党员认为新媒体平台发挥了催缴党费的作用。调研结果显示,新媒体平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中,用于发布活动通知、讨论活动内容、分享学习资料、催缴党费、召开线上会议等,增加了党建工作开展方式的广度,拓展了党日活动内容的丰富度,为学生党支部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二、学生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代学生掺杂着错误的入党动机

争取入党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入党的问题,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产生正确的争取入党的行动,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正确的动机一般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而“荣誉”型、“从众”型、“报恩”型、“功利”型等等,都是错误的入党动机。如图1所示,在入党动机的调查中,80.19%选择了“成为党员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与锻炼,能让自己有很大的提高与发展”;28.3%选择了“成为党员毕业时找工作有帮助,是自己未来发展的一个筹码”;还有少部分受访者选择了“随大流,并不是很确定自己为什么要入党”以及“顺从父母或老师的期望或安排”。新时代学生的入党动机具有复杂性,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中掺杂着错误的入党动机。

图1 入党动机调查

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第一,大学生把入党作为是身份、地位、资格的象征,认为党员身份在大学生就业、升学、评奖评优中有一定的优势[1]。此类大学生对一些评价考核存在一定误区,往往认为党员身份在考公务员、事业编制,研究生招生考试以及高校的评奖评优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实际上并不然。党政机关因为性质的原因对政治面貌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党员身份并不是绝对的要求。以浙江省2022年公务员考试为例,2022年全省各级机关单位计划招考公务员6211名,其中明确要求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仅为141人,占比0.66%。研究生招生考试看重的首先肯定是专业技能是否过关,评奖评优中也是如此,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创新水平等。第二,大学生对入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也不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入党,往往人云亦云,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者跟着身边的同学一起提交入党申请书。

(二)党支部活动与学生个人学业、生活、未来就业脱钩

据调查,40.5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党支部工作现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党支部活动与个人学业、生活、未来就业需求脱钩。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党支部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较弱;第二,党支部书记、支委对支部党员谈心谈话较少,生活上的关注度不够;第三,在党支部活动中对党员的思想引领不够,导致党员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三)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一半受访者所在党支部组织建设主要依赖于支部全体党员共建,但是仍有一半主要依赖于支委会部分成员,甚至依赖于支部书记个人。普通党员未参与到党支部建设中,造成党员组织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引起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现象。

(四)党支部活动枯燥、缺乏吸引力

党支部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党员大会、党课教育以及党日活动等,但是调查结果显示46.2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党支部开展工作存在最主要的困难是党支部活动枯燥、没有吸引力。目前针对党员的教育内容主要以党的理论知识或党务工作技能、实事解读为主,其他学习内容较少,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容易给人带来疲惫感、减少好奇心。

(五)党员群体分散,活动时间难以统一

调研的六大高校中,有47.17%的党员认为目前党支部建设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群体分散,无统一时间。本科生党支部设置多数以专业为基础纵向设置,即一个党支部里面有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且大四毕业班的党员占比较高,各个年级的课程安排不同,加之毕业班在校外参加实习的党员较多,从而导致党支部活动时间上难以协调。

三、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方案

(一)严把党员发展关

各二级学院和各党支部要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第一,严格把关提交入党申请书、推荐优秀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党员发展的五个流程。做到不满18周岁不得提交入党申请书;入党推优要完善团支部推荐、辅导员谈心谈话、学院团委考察推荐、学院党委公示,做到对共青团员的全面了解,流程清晰,公开透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要规范发展流程,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需要经过审核入党积极分子材料,党建联系人谈话、党支部书记谈话、各团支部征求意见、入党积极分子公开答辩展示、党支部征求意见、支委会讨论等七个环节。在党员发展的各环节中,始终把考察入党同志的入党动机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保证入党动机正确的学生才能入党,从而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第二,加强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素养。新生入学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让大一新生对党组织有最基础的了解和认识。开好入党申请人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系列课程,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引领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党的性质、宗旨、发展历史等,引导学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二)党建与专业相融合

党建工作与专业相结合,擦出更多精彩火花,让支部党员更有收获。本人任外语专业党支部书记,2021年支部建设过程中突出“外语+党建”的特色,积极探索了党建与专业融合的新路径。在理论学习上开展了双语学习、研讨模式,学习了英语版和日语版《共产党宣言》、政府工作报告等,带领党员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了解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故事,同时通过中外文对照学习夯实支部党员外语翻译等能力,中外文研讨则促进了学生党员外语口语能力的锻炼。创新党员讲党课的主题,以“旅日”“旅欧”的中共党员优秀事迹为主题,讲述他们在异国他乡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程以及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引导支部党员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融合,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2021年度的实践表明,与专业相融合的党支部建设深受支部党员的喜爱,支部党员凝聚力显著提升。

(三)党支部活动贴近学生日常

定期开展党员谈心谈话,支部书记做到每学期和支部每位党员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支部党员目前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记录下支部党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党支部活动开展过程中,将教育、就业等支部党员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党支部活动的一个环节广泛开展交流讨论,支部书记向党员讲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并对党员进行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就业、升学中表现优异的党员给支部党员分享经验,形成师生互助、朋辈互助的良好氛围,引导党员在学习、生活、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四)形成支部全体党员共建的新模式

支部的重大事件以及支部活动事宜皆通过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提高党支部党员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首先,探索全体党员参与支部建设的新路径,支部在每年度撰写年度“三会一课”、党日活动计划时,可面向全体党员公开征求意见,形成全体党员参与活动策划的新形式。其次,支部书记及支委会适当放权,将大部分决策权下放给普通党员,支部书记及支委会起到引导和监管作用。最后,经大会讨论、一致同意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在全体党员的监督下严格地贯彻执行。

(五)丰富党支部活动形式

新型党支部建设要力求时间固定、形式创新、内容多元,富有新时代特征。针对支部党员群体分散,无固定时间开展党日活动问题,建议结合学校课程安排,把每月的党支部活动固定在公休时间,让支部党员形成每月固定时间参加支部活动的仪式感。针对支部活动缺乏枯燥,缺乏吸引力,利用高科技、多样的信息平台,进行活动创新,比如利用VR技术浏览博物馆、纪念馆等,破解了距离远无法实地走访学习的困局;组织党员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党史故事宣讲活动,引导青年学习讲好中国故事;搭建和地方政府、企业、社区、其他兄弟高校的共建平台,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共同开展党支部活动,积极助力“我为群众办实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支部应积极开展支部实践调研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支部党员深入实践,深入一线,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促进知行合一。同时,党员教育内容可以增加经济管理、科学知识、职业技术或业务技能以及团队管理、领导力建设、社交文化和礼仪、健康知识等,丰富党支部活动的内容。

四、结语

目前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各党支部应加强思想引领,把牢党员发展入口关,强化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当代党员(2022年7期)2022-04-14 21:51:05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6
憨娃入党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6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6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2年27期)2012-09-06 09: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