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广 张本玲
摘要:目的:探讨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采用CT与磁共振技术(以下称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诊断时采用CT检查,研究组诊断时采用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MRI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MRI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较高,P<0.05;MRI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均较高。结论: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时运用MRI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与对症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股骨頭坏死;CT;磁共振技术;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 R44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7--01
股骨头坏死是发生率较高的骨科疾病,该疾病是因骨骼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使得血供不足造成骨小梁断裂、骨髓细胞失活等,诱发该疾病的因素与患者自身骨骼组织受创、饮酒过量或者激素使用不合理等有关,加上近些年交通、建筑行业等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该疾病致残风险较高且治愈难度较大,越早发现并诊断对改善其预后越有利[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采用CT与MRI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纳入50例(男/女=31/19),年龄及均值32-78(55.06±2.43)岁,病程及均值2-12(5.36±1.03)个月;研究组纳入50例(男/女=28/22),年龄及均值30-79(55.13±2.54)岁,病程及均值2-14(5.47±1.13)个月,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计算得出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配合相关检查。
1.2方法
CT检查:使用仪器为64排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让患者在检查床上取仰卧位,设置参数:管电流设定250mAs,管电压设定120kV,层厚设定3mm,层距设定3mm,窗宽设定1800-2000HU,窗位设定300HU,矩阵设定520×520,扫描范围从髋臼上缘到股骨颈基底部,获取横断面的图像。
MRI检查:使用仪器为MRI诊断仪(美国GE公司)让患者取髋关节体位,使用体线圈,设置参数:层厚设定4mm,层间距设定0.4mm,横断面层厚设定5mm,层间距设定0.5mm,矩阵设定256×256,实施横断面T1WI与PDWI观察以及冠状位T1WI与T2WI观察,所有图像均由2名资深影像学专家阅片给出统一的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1)对比CT与MRI诊断准确率。
(2)对比CT与MRI检查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
(3)对比CT与MRI诊断效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分析与处理本轮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表示本轮研究中出现的计数资料,用x2值检验数据。计算后P<0.05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CT与MRI诊断准确率。
见表1,MRI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较为难治的骨科疾病,当发生外力冲撞时负重骨小梁应力受损,而骨小梁在修复的过程中股骨头因血液循环障碍可诱发缺血,当旋股内侧动脉与股骨头小凹动脉出现异常就会引发股骨头坏死,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饮酒过量都可能引发骨组织变性坏死[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诊断准确率也逐渐提升,CT与MRI都是常用的诊断方式,CT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多层且连续扫描,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后骨小梁会增粗,在CT检查中可通过观察骨小梁增粗的特征来判断股骨头是否被破坏或增生,可明确是否有关节脱位现象[3]。MRI同样具有分辨率高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无辐射,可运用多种技术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可获得更加有效且准确的信息。与CT相比,MRI早期监测能力较强,通过多样信号的变化反映出病变组织的代谢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疾病早期诊断率[4]。
综上,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时运用CT与MRI检查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诊断准确率较高,但费用稍高,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薛向东,李波,张燚,等. 螺旋CT和磁共振在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9,30(2):223-225.
[2] 刘斌,王娟,马园. 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观察[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3):151-153.
[3] 闫雄伟,赵银东,刘娟. 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 贵州医药,2022,46(3):470-471.
[4] 张蕾,王立生,杨霖. SPE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比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9):99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