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酸米饭

2022-07-06 05:17窦改林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河曲米汤罐子

窦改林

一说起老家的饭菜,最想吃的且买不到又自己做不出来的那一味美食,莫过于河曲酸米饭了。

河曲酸米饭,是河曲人的“保命粮”,河曲人一年四季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酸米罐,祖祖辈辈大人、娃娃都爱吃酸米饭。河曲酸米饭,外地人难以领悟它的魅力。

说起酸米饭这个“酸”,不知情的,有的人会以为是老陈醋的酸,有的人会以为是饭发酵的臭酸,更有甚者会以为是老陈醋倒进白米饭搅拌而成。谁让山西人喜醋、喜酸呢?其实不然,河曲酸米饭是河曲人精心制作的一种特色小吃美食,它的“酸”是一种精心制作而天然发酵散发出来的“清爽酸”。

河曲酸米饭,是用本地所产的粗粮糜米经酸汤里泡半天或一天发酵后,倒锅里煮十分钟精做而成的。根据其稀稠程度,又可划分为酸稀粥、酸粥、酸捞饭三种。在河曲,家家炕头蹲着一个浆酸米的罐子,无论贫富都是这样。每当家有来客,各种蔬菜和肉类通过煎、炸、炖、炒等烹饪后摆满餐桌,但最后总要捞点儿酸捞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要喝一碗酸米汤捞饭才感觉吃好了,要不然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好像没吃饱似的。

酸米饭,比一般的米饭要黄亮爽口,而且具有清热败火的功效,庄户人家一天不吃就口干舌燥。在我小时候那会儿,夏季农民去地里干活儿时,总是在锄头的一头挑着一个盛满酸米汤的小罐子,另一头挑着笼布包的酸捞饭,中午不回家,在田间地头吃酸米汤捞饭,如果吃其他的食物,就会口干舌燥,野地里又没有水喝。离家多年,随着时代进步,数字化、机械化的发展,人们无须过分抢农活儿,已是可以轻松返家安心享受美食了。

我自从离开老家在异地生活,谈起“家”,心里有个地方总有点儿空落落的。有夫、有儿、有房子,该是心满意足之境,何来空落落呢?想是心里还期待儿时那一抹“家”的味道。尤其是一到夏天炎热的时候,没有自己想吃的东西,经常会想老家的酸捞饭,它霸占了我的食欲。姐姐曾用快递给我寄来酸汤子和糜米,我开心至极,每天按她教的做法,先把浆米罐的酸汤子倒出一小碗,然后把剩余的全部倒入沸水锅中,等开锅后小煮两分钟后,再把锅里的米汤往罐子里舀,到半罐子就可以了,凉一会儿后,碗里的老汤倒入罐中,用手摸罐的温度,变温乎后把米放入,以备下次食用。

吃一碗酸米汤捞饭,我就像久旱发蔫的禾苗喝了雨水一样神情饱满、精神焕发。

我对浆米罐子倍加小心谨慎,不让油脂和其他杂味混入其中,可是纯正的味道维持不了多久,酸汤子就會慢慢失去原有的味道,最后坏了,只能可惜地倒掉。但也能解解馋。

酸米饭的发明,据资料记载是在一个盛夏,农家女主人正在淘米做饭,不巧有兵匪入侵村庄,村民慌乱中不得不弃家而逃。几天后,待战乱平息女主人返回家中后,发现泡湿的糜米就发了酸味,倒掉吧,舍不得,那样的年代一粒米救一条命,就凑合着下锅。待煮熟后尝一口,喜出望外,发酸的米饭比不酸时还要好吃可口,米粒的颜色也黄亮好看,而且还解热去火,清口提神。酸米饭从此在本地流传下来,盛行不衰。这饱含了河曲一带百姓辛酸的食物,竟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离不开的一味美食。

糜米不但在色泽上与黄河、黄土一致,而且追溯它的历史起源竟到甲骨文时代,它的古老和久远在河曲县的文化中与黄河、黄土并称,充满历史的味道。

在山西民间还流传个说法:河曲出美女。河曲女孩儿皮肤白皙透亮、细腻光滑,身材细长匀称,现代人分析就是与每天吃酸米饭有关,因为酸米饭中含有益生菌和乳酸菌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能有效地改善血液的酸碱度,减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形成;含有多种维生素,能够对皮肤起到抗氧化的作用;热量低,不易发胖。这些都是形成“美”的先决条件。

在地道的河曲人心目中,最大的精神享受是在苦闷的时候哼唱几首河曲民歌,最大的物质享受就数吃酸米饭了。

酸米饭不随时代的变迁而落伍,永远以无穷的魅力伴随着人们。我永远怀念酸米饭的味道。

猜你喜欢
河曲米汤罐子
一罐子清风
糖果罐子
河曲民歌合唱电子伴奏的研究
新时期河曲民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浅谈
哈尔滨冰雪之旅
浅析河曲方言中的“兀”“兀今”
夏日罐子沙拉
吉林冬季之旅
地质素描
——西藏河曲
碎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