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2022-07-06 17:07徐敏丽
当代体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评价

徐敏丽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学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再加上来自学习、社会的各方竞争压力,导致我国初中生身体素质同比下滑严重,亚健康问题突出,这使得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初中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其体育和健康意识的重要载体,抓住初中生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对其开展各项体育训练势在必行。基于此,如何立足新课改教育要求,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成为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当下要务。

1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1.1 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同比其他学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相对较慢,这种慢是多方因素导致,一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重文轻武”思维,很多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压缩体育时间已成常态,这使得体育教学变得愈发举步维艰。为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教师只得加大体育训练力度,学生的个性化体育需求得不到切实满足,这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陷入两难境地,显然不契合新课改所倡导的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理念。因此,抓住初中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强体育教学创新,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度落实势在必行。

1.2 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基本物质需求都得到了切实满足,但与之而来的便是学习和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睡眠和饮食的不规律导致国民身体素质下滑严重,亚健康现象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这对青少年成长而言极为不利。调查显示初中生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有限,其校园学习时间大都用在了文化课上面,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匮乏。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效支撑庞杂的学习与社会活动,所以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通过教学创新调动学生运动兴趣,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观念,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2.1 体育教学受重不高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多数学校都更为重视文化课的教学,体育课程所处地位令人尴尬,不光是受到中考影响,甚至一些恶劣天气也常常让体育课“搁浅”,尤其是到了学期中、学期末,在考试大环境影响下,体育课经常成为语、数、外这些“列强”的瓜分目标。基于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体育课存在轻视思维,认为体育课只不过是文化课学习过后的放松环节,不必投入太多精力去学习旁余的运动技能。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三方轻视让体育教学目标的深度落实成为了空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发展带来了诸多阻碍,这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2.2 体育教学模式落后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涌现出众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学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情景教育、信息化教育、游戏化教育、翻转课堂等诸多教学手段为现代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体育教师并没有将之很好的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仍然沿用老旧的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缺乏一定创新融入,导致体育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运动热情得不到有效调动,学科魅力彰显不足,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体育综合能力进步缓慢,这与素质教育理念和快乐体育理念不相契合。

2.3 学生体育兴趣低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全面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实质提升,社会逐渐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体育运动已不是人们饭后娱乐、消磨时光、促进友谊的最佳方式。很多初中生在面临多样化的社会诱惑时普遍缺乏抵抗力,上网追剧、游戏竞技等活动形式成为了他们最爱,体育运动沦为时代“弃儿”,足球、篮球、跑步等运动项目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生体育意识、健康意识、运动频率都极为匮乏,再加上身体素质差,在体育课上没有良好的体魄支撑,很容易产生疲惫感,不能很好完成教师任务,无法树立良好的运动自信,所以愈发对体育不感兴趣,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2.4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便是没有深切认识到学生主体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时,大都基于主观思维和经验组织构建,采用哪种方式、选用哪种器材、开展何种竞技基本都是教师一言而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这种教学态势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基本都被教师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做到因人而异、以学定教,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足直接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而且在中考体育的影响下,教师开展体育教学主要将提升学生的应试技能作为根本目标,对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健康观念的渗透力不足,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就产生了训练抗拒心理,敷衍、散漫的学习态度为体育教学的深度实施带来了许多障碍。

2.5 缺乏完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构成有效教育闭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反馈、调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普遍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过于稀少,基本都是教师一人承担,这让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正性,而且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对一些教学细节缺乏细致观察,评价数据的全面性彰显不足。二是评价维度过于单一,传统教评多以学生任务完成度作为参考,以体育训练的最终呈现作为唯一標准,对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维度缺乏有机评价,这显然对一些身体较弱、意志顽强的学生而言有失公平,很容易打击学生的体育自信,削弱其体育兴趣。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把控整个教学节奏而言意义巨大,教师可根据教学反馈及时优化、调整教学战略,学生可根据综合表现数据针对自身不足展开专项训练,提升综合体育素养。

3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3.1 重视体育课程,开展特色项目

基于我国根本教育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及对体育课程教育本质的认知,首先学校和教师应从思想维度进行创新,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将体育课程作为重点教育项目,把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健康理念贯穿至教学始终,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足体育课时,杜绝占课、拖课和敷衍教学的现象出现,并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在保证学生运动效果达到的同时也要顾忌其运动体验,让体育课程真正为学生所接受,真正被学生所喜爱,真正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可见性增长。其次,为增加体育受重程度,还可以开展一些特色体育项目,融入不同民族运动形态,将体育学科打造成一门多元化、多样式的综合性课程。例如,将锅庄、抖空竹、中国武术、民族摔跤、射箭列为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运动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特征,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认同感、民族认同感,还可以激发其参与体育项目的动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运动形式,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实情深入挖掘各项体育教学资源,树立特色体育运动旗帜,聚焦学生参与。尤其是一些民族运动还不受空间限制,如青藏高原孕育的锅庄舞,简单易学,具有很高的运动性和娱乐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且不必依靠任何器材便可完成,在遇到恶劣天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展开训练,能够有效保证体育训练的如期落实。3781E304-A2A3-4BE1-A281-C11C35A1B19A

3.2 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动机

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扮演着“苦学者”“被学者”“弃学者”的角色,体育运动消极散漫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习惯于将教学内容直接灌给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枯燥单一无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动机。因此,在进行相关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时,需秉着创新原则,遵循当代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来创设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相一致,以新鲜的刺激感让学生持续迸发运动热情。例如,针对足球技能训练,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演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搜集专业的动作教学视频,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件,并结合足球明星的实际场景应用,加深学生理解,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把足球训练当做一项专业的教学事务来对待,提高教学专业性。再如,针对田径项目训练,改变以往单一、重复的训练模式,融入趣味训练元素,可以把训练和游戏有机结合。就跑步训练而言,单纯的绕圈跑既枯燥又劳累,很难给学生带来良好体验,甚至还会出现“谈跑色变”的现象,但若是创新思路,将跑步换成跑步接力赛,那么就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初中生一般感性思维较为浓重,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欲,接力赛的组织开展正是利用了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以趣味的竞技氛围削弱其身体疲乏感,充分调动学生身体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3 革新教学观念,深化体育认知

革新教学观念是推动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加深学生体育认知、运动认知、健康认知的必要途径。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和情感,让其基于自主认知树立终身运动意识和健康精神,推动体育教育向纵深发展。革新教学观念需做到理实结合,既要创新理论教育,又要创新实践教学,以此打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常规认知。首先,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渗透课堂教育,如,联合校方、师方、家方三方力量,积极向学生渗透“每天锻炼一小时”思想,通过每天运动“打卡”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借助先进的“卡路里”监测软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运动为身体素质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让其乐动、好动、善动。其次,定期组织开展“健康人生”座谈会,请业界专业人士为学生普及健康运动知识,通过现实案例明确阐述久坐不动带来的各项身体危害,如肥胖、抵抗力下降、发育迟缓等等,以此让学生对体育课程能效形成新的认知,转变其消极厌学的思维观念。最后,打造个性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树特色旗帜引八方来聚。一是将体育教学迁移至校外,打破常规体育训练的校园空间局限,构建新颖的教学情境,或是城市拉力,或是林间竞技、抑或山野攀登,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渗透绿色运动和健康第一理念。二是开设各项校园运动俱乐部,遵循混龄构建原则,通过师带大、大带小的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力量,让体育魅力彰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3.4 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分层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受各项因素影响,学生身体发育和体育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客观差距,而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采取统一的方法和考核标准来组织教学活动,这让学生的体育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导致常常出现部分学生学不够,部分学生学不会,严重抑制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学创新要切实立足学生差异实情,找到“教”与“学”的有效平衡点,从目标、方法、过程三个维度着手,落实分层教育。首先是目标分层设立,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学习领悟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既体育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在教学某项体育项目时,如短跑、跳远等,为三个层级学生设立不同难度的目标要求,以学生可达到的目标高度调动学生的训练激情,树立运动自信。然后是教学方法分层,对不同层级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专项训练方案,让每个学生的运动力都能再上一个台阶。最后是训练过程分层,针对体育优等生可组织其开展强强对抗,为其专门划分一个运动区域开展专项对抗训练;针对体育中等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开展合作训练,以组织性力量突破学习难点,完成技能拔高;针对体育后进生,则可以采取教师一对一指导策略,通过细致化的教学过程帮助后进生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学生个体差异作为切入点,创新体育教学设计,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凸显,契合当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予以重视。

3.5 完善评价机制,践行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起着重要的反馈和调控功能,能够为后续教学优化和创新提供有力加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应遵循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兼顾学生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涵盖多维度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技能、过程表现、情感态度等等,摒弃传统分数制、结果制的评价弊端,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引导与调控功能。首先,教学评价的参与主体要包括教师、学生两个方面,教师以客观视角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打分,做到公正、公平,让学生对自身不足做到清晰认知,利于其今后的学习改进。学生除了基于主观意识对自身表现进行打分之外,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对教师教学活动组织实况提出相关意见或建议,让教师也能够认识到自己教学手法上的不足,进而通过师生互评实现教学相长。其次是教学评价维度,教师要制定详细的学生成长档案,把评价内容落实到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并定期进行数据对比,清楚的掌握学生每个周期的进步情况,以此进行教学监测,并根据数据反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与指导,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度落實,教学创新成为师生长谈的热门话题。初中体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热情。这就要求教师需清楚认知当前课堂教学不足,切实立足学生发展视角调整和创新教学策略,挖掘一切有利教学提升的教育契机,充分彰显初中体育学科魅力,发展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初级中学)3781E304-A2A3-4BE1-A281-C11C35A1B19A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评价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