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华
1 前言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的结果:本研究认为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1)参与者锻炼方式单一、项目结构不合理;(2)场地设施不足、群众满意度低;(3)体育组织管理不到位、缺少标准与协作;(4)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对此提出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開展的发展策略:(1)增设锻炼项目,充实群众体育锻炼方式;(2) 改造和调配场地设施,提高群众满意度程度;(3)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监管机制;(4)增加专业岗位,加大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战略倡导“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通过对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能够总体上把握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中参与群体的情况、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频率与持续时间、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的场地设施情况与相关的管理规范等,这些具体的情况可作为管理部门对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或者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基于所调查的现实状况,可分析是什么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当地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发展框架,可为当地社区群众体育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并以此切实推动当地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
2 关于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相关研究
2.1 社区群众体育推广方面的研究
李茂、杨聪(2020)《健康中国视域下达州市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需求研究》中指出,主城区社区体育设施设置影响居民运动习惯,体育设施使用情况存在人群差异性,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满意度偏低,体育设施规划不合理,体育设施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是制约当地主城区社区体育事业发展主要因素。李进文(2010)在《达州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认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应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指出实践中关系思维是解决各种问题、规避各种风险、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2.2 社区全民健身体育资源配给方面的研究
高国军(2020)在《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中指出,大众对健身的需求不断高涨,随之而来的是体育场馆设施的严重不足。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场馆,在业余时间对外开放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场馆不足的问题,为全民健身提供帮助。佘涛(2015)在《达州市通川区休闲体育设施现状调研》中提出,合理规划布局休闲体育设施、加强休闲体育设施的监督和管理、加大休闲体育设施配置数量和提高学校休闲体育设施利用率是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主要的发展路径。
2.3 社区群众体育服务方面的研究
范兆祥(2020)在《社区体育背景下全民健身中心设计研究》中指出我国的早期为承办各类体育事业而兴建的体育场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开展的需求,百姓日常健身所需要的并非专业的场地和宏大的场馆,更精细化、复合化、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中心正在成为人们日常需求更多的体育设施。
李雪松(2013)在《川东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研究》中将川东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发展的对策归纳为增加体育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修建便民的体育设施,加强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加强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尽快建立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具体措施,以推动川东体育公共服务的健康发展。
3 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3.1 参与者锻炼方式单一、项目结构不合理
多维度、多层次的体育锻炼是目前最新、最有效的锻炼模式,人的身体是一个极其复杂地生理系统,只有考虑到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才能产生更有效、更全面的锻炼效果,纵观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参与者的锻炼情况,其主要的问题有:(1)参与者锻炼方式单一,从问卷中得知,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参与者锻炼相同类别的锻炼活动单一,以有氧运动类为例,参与者往往单纯的只选择跑步作为唯一的练习手段,忽略了游泳、健身操等相同类型的有氧锻炼项目练习,这样就使锻炼显得过于枯燥,不利于长期坚持;(2)项目结构不合理,体育锻炼者只有通过不同类型的锻炼项目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通过数据发现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参与者只选择一些自身比较偏爱的体育锻炼项目进行练习,没有形成球类与跑步、广场舞类与太极拳类、瑜伽健身类与健身走类间的同比组合模式的练习习惯,大大限制锻炼效果的发挥。参与者锻炼方式单一、项目结构不合理已直接影响到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
3.2 场地设施不足、群众满意度低
在调研中也发现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地设施不足与锻炼参与者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形成了一对矛盾,这一矛盾严重影响了人们参加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了整个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从问卷中得知,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大部分是在公园广场、体育中心的体育场地,而在社区场地的相对较少,从参与者的满意度调查也侧面反映了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的许多不足,除此之外相关场地设施分布不均,也增加了参与者的参与成本,一方面,学校场地、单位场地由于只限于对内部开放,使多数其他参与者被挡之门外,场地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一些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长期以来因使用频率过高,维修保养不及时等原因长时间不能满负荷使用。同时,不少社区、单位体育场地被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也让原本捉襟见肘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变得更加雪上加霜。这些现象都直接导致各群体为争夺锻炼场地所产生的矛盾层出不穷。总之,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以严重制约了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
3.3 体育组织管理不到位、缺少标准与协作
如前所述,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自发组织进行占51%,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只占16%,这反映出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管理力度不够,当前,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体育组织管理不够完善,体育组织管理仅仅是一个监督作用,调研发现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的精力重点放在专业队建设和重大赛事方面,这些投入虽然能直接在短期内取得较大影响收益,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但对主城区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作用仅限于主观激励,体教局或文体局、社区居委会、相关学校各司其职,很少对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管理进行协调与统一组织。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各管理组织组织的相关培训也未有统一的标准,对各社区群众体育开展成效缺乏统一的尺度。而群众自发组织的锻炼形式和策划也缺少相关协助。从总体上看,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开展。
3.4 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全民健身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也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审视当前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人员情况,却显得不容乐观。首先,在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人员数量配比方面,从事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的人員数量不足,不少社区群众体育长时间没有专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虽然各社区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的体育教师,但是由于平时学校教学工作的繁重而很少参与社区群众锻炼的健身指导工作。其次,在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人员质量方面,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体育指导员人数有限,经常性参与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是热爱健身锻炼的兼职体育锻炼指导者,这部分人员虽然在自身健身锻炼这个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但缺少组织群体性体育锻炼的能力,指导方式过于单调。由于兼职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了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员的不稳定。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人员紧缺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地群众体育的开展。
4 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的发展策略
4.1 增设锻炼项目,充实群众体育锻炼方式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锻炼者取得良好锻炼效果的前提,多维度、多层次的体育锻炼是目前最新、最有效的锻炼模式。通过调查发现,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参与者往往偏向于选择单一项目进行重复练习,以广场舞为例,由于参与者人数集中、时间跨度大导致所在广场、社区长期处于一种病态的喧闹状态,长时间舞曲音乐的播放,严重影响了本区域内其他居民正常的学习与休息,造成了不和谐社区关系。针对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参与者在自身锻炼方式和结构上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加强宣传力度,积极组织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参与者学习锻炼方法,制定正确锻炼计划,培养群众正确的锻炼意识;(2)在各锻炼场地内划分不同项目种类的锻炼区域,分派专业人员在各项目区域内指导群众练习,并组织大量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志愿者维护锻炼次序;(3)经常性组织不同类项目的比赛与活动,降低比赛难度并加大奖励力度,着重吸引高年龄段人群加入,使参与者通过不同锻炼项目的参与体验,充分认识多项目练习对增进健康的重要作用,达到提升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参与者整体锻炼效果的目的。
4.2 改造和调配场地设施,提高群众满意度程度
自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川东北的体育事业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当前“体育强国”等新时代背景下,川东北主城区应抓住机遇,合理布局。首先,主城区经济相对发达,开发时间早,可用于新建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土地奇缺,过多的新建体育场馆设施,投入成本必将难以承受。所以,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资金投入应重点放到对原有场馆设施的改造上,通过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改造与升级,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场地需求;其次,川东北主城区拥有数量可观学校场地,绝大多数学校因自身安全等因素的考量不对外开放,导致了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场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相关学校可采取仅对本校学生及其家长放学时段后限时开放的措施,让家长和学生参与共同锻炼,这样不仅能分离一部分锻炼人群,缓解公共场馆压力,还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学校的基本权益和增加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同时,也应发动社会性运营团体的力量,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或补助,鼓励私人和企业投入高级体育场馆设施运营,从侧面降低群众在此类运营性场馆的锻炼成本,促进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
4.3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监管机制
针对当前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首先发挥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和协调区域内各级体育健身组织,形成体育“主管部门—社区居委会—相关学校”的三级管理协同机制,其中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政策制定、社团审核、组织监督、资源调配等职能主导,社区居委会负责政策实施、矛盾调和、数据收集、沟通协调等具体实施工作,而相关学校则主要负责校内场地设施的协调和管理。针对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还应建立群众监督管理机制,设立独立的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组织监管委员会,委员由群众自发推荐,对各级管理组织工作进行评估,实时公布评估结果,促进体育主管部门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同时,体育主管部门还应提高服务全民健身的意识,对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进行总体规划,健全管理机制,积极与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参与者深度沟通、交流,从群众自身利益出发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政策,形成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制度保障。
4.4 增加专业岗位,加大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
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针对当前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的现实情况,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我们都应加强指导员队伍建设,从而保障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的健康开展。基于现实的状况,我们也发现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员相关人才培养的不足,以及社区相应的专业指导人员的缺少,是制约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兼职指导员缺乏组织指导群体性体育锻炼的能力,导致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员与其他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应增加专业岗位和加大相关的引进与培训政策,通过上级体育管理部门和各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指导员的招募培训机制,以增加或提升区域内指导员的数量及质量,满足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同时,上级体育管理部门、社区居委会、主城区学校、市区域内高校等可以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合作关系,为主城区社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构成一个全面的健身服务体系,促成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健康发展。
5 总结
川东北作为四川省的重要人口区域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全民健身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研究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视角,结合新的体育锻炼创新理念,剖析川东北主城区社区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发展思路,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川东北群众体育开展体系,针对性的补齐其中各要素的短板,通过对体系中各要素的协调联动提高川东北群众体育以及全面健身的整体效果,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川东北群众体育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