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柯
随着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近几年,成都市室内高端少儿运动馆逐渐新起,幼儿运动的发展也更为普遍,致力于少儿运动相关能力的培养。但跟踪调查中发现幼儿在室内运动训练中易出现厌倦,注意力不集中,兴趣持续性不高等问题。当前,3-6岁幼儿运动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以游戏、情景制造为导向,针对性游戏以多样化器材为工具,吸引幼儿参与运动,因此,发现3-6岁幼儿运动训练规律,遵循其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推动幼儿运动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1 前言
“幼儿运动训练原则”指培养师在设计教案、指导幼儿进行运动训练等活动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我们学校中的教师角色在少儿运动馆统称为“培养师”。通过知网查询“幼儿运动训练”相关的文献内容较少,仅有52篇,其中有24篇是关于幼儿基础训练,其余则是关于幼儿“关键期”“语言发展”等内容的研究,基于幼儿运动训练的研究还较少。幼儿是民族的未来,幼儿的体质健康发展决定个人、社会、民族的强大与否。教育部调查显示,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状况20多年持续下滑并未得到明显扭转,提升幼儿体质是整个社会的愿望。幼儿运动训练是针对人体系统的训练,运动训练可以加强幼儿运动能力,提升运动表现水平,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能够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有利于发展智力。幼儿时期是人类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正确科学运动训练可以打好身体成长与发育的基础。
2 幼儿运动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运動作为幼儿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和表达形式之一,是通过有意识地采取走、跑、跳、投、攀爬等多种动作发展体能素质的身体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具有计划性、组织性、重复性等特点。动作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时刻,运动的本质是动作,动作的优劣程度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表现,因此幼儿时期的正确动作模式习得对其一生的动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运动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运动不当则会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调查发现,成都市现有的运动训练馆的课程体系缺少个性化定制,不能针对每名幼儿的身体特点进行训练,且多数少儿馆过早的对幼儿进行了专项化训练,对幼儿生理造成一些消极影响。从2019年-2022年“运动博士少儿馆”的开展调查中发现,少儿馆可帮助0—6岁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活动,旨在传播科学合理运动力量,提供优质运动健康服务,始终遵循3-6岁幼儿运动训练原则,结合低龄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结合运动交给孩子基本型知识。
3 幼儿运动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3.1 安全第一原则
一节课的安全流程应包含,场地安全、器材安全,培养师主要要做到课前的教案设计、场地检查、器材检查。课程设计与执行安全,培养师要在课前带领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课中,注意主教、助教的站位保护、器材保护、相互保护等安全教育、运动防伤教育融入课堂,课堂里的循环关卡设置中,主助应教根据小朋友进行的活动是否有安全隐患,选择是否保护跟随。在课后由培养师带领小朋友找到家长,值班培养师则负责幼儿课堂外的安全管理。
3.2 动机激励原则
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幼儿主动从事训练任务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动机激励原则的基础主要是激励幼儿,主要考验培养师自身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可以尝试蹲下来跟幼儿保持统一高度。课程趣味性是幼儿参训的原动力,成功体验是强有力的激励手段。其次是激励家长,这就要从培养师的专业程度,通过肢体或语言形式定期持续为家长灌输运动的重要性,个体运动优弱势的定期交流以及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
3-6岁幼儿运动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以游戏、情景制造为导向,针对性游戏以多样化器材为工具,吸引幼儿参与运动,这就要求培养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与科学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等来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幼儿们喜欢游戏,内在动机体现在幼儿们常常会在课堂中询问:“我们今天可以玩游戏吗?”“你在玩什么游戏”,其次游戏满足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要求,游戏传达的情感冲动突显了学习的痕迹。奇怪的是,孩子们非常致力于行动,常常对自己要求很高。如果他们通过这种个人游戏经历发现和学习某些东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概念和精通的能力将比被解释或被证明来得深刻。在游戏过程中,得益于强大动机,孩子的学习深度得以实现,儿童有机会解决自己选择或根据自己的项目提供给他们的问题,孩子会受到挑战,并且会坚决参加。通过玩耍,孩子将能够养成积极的态度:自治和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他会发现自己是自己行动的源头,并且事实上,他是自己行动所带来的后果的源头。幼儿运动游戏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安全性,场地安全、器材安全、队列安全、执行安全。可进化,通过改变游戏一定的规则,可以反复玩耍,多次练习的。由易到难原则,完成动作、学习技能、运动负荷。由简入繁,规则从简单到复杂、道具从少到多、从单一道具至组合道具。知识穿插,身体认识、自我保护、社交技能穿插,自我保护、基础动作模式、专项动作模式。
那么6-12青少年运动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以游戏、比赛、挑战等作为情绪、兴趣激发手段,以训练为主的形式进行。要求培养师运用科学、专业、趣味性较强的手段,全面提高儿少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应与学校体育考试相结合。
3.3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等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全面发展(心理运动技能)的目标是使孩子意识到身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三者的关系。全面原则的基础是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上肢、下肢、躯干;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如: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平衡、协调;全面建立运动品质,积极、勇敢、团队协作、意志力、受挫能力、专注力、创造力。全面性原则的要点在于理论与认知的结合教育,循环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灵活运用,最后是运动品质的融入。
3.4 适宜负荷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幼儿的现实可能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提高幼儿运动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获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适应负荷的基础在于,适宜负荷原则下集体的生物适应现象以及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特别要注重幼儿的超量恢复阶段,是指幼少儿承受相应负荷后,能量恢复过程的阶段之一。在此阶段,机体在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不仅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先水平。待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有水平。适应负荷的要点在于PRE试用,主要针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且人数不宜过多,评价标准如下:
(1)0级:没感觉,没有任何疲惫,呼吸平缓,休息时的状态
(2)1级:很弱,没有任何疲惫,呼吸平缓,看书时的状态
(3)2级:弱,没有任何疲惫,呼吸平缓,拿衣服时的状态
(4)3级:温和,没有任何疲惫,呼吸缓慢而自然,从卧室走到客厅的状态
(5)4级:稍强,呼吸略微加重,散步时的状态
(6)5级:强,明显能感受到呼吸,快走时的状态
(7)6级:中强,呼吸急促,追赶公交车时的状态
(8)7级:很强,感到疲惫,喘气,勉强能和人说话
(9)8级:非常强,极度疲惫,呼吸非常急促,不能和人说话
(10)9级:超强,呼吸困难,不能和人说话,接近人体运动的极限
(11)10级:极强,筋疲力尽
(12)而通常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感觉的疲惫程度而感知运动强度,这是一个约数。1-4相当于低强度运动;5-7相当于中强度运动,8-10相当于高强度运动。
3.5 有效控制原则
通过测试了解幼儿的运动能力水平,观察与分析训练因素的影响以及幼儿的情绪,有效控制原则的要點在于沟通,课后沟通与评价,每节课结束后与每位家长进行交流课评发送;段性沟通与评价,隔1-3个月与每小班/私教家长进行阶段性沟通(评估阶段效果、交流培养大纲与目标);效果反馈,幼儿训练效果反馈(月度考试、学校考试)。要想实现有效控制,那么课堂中的区别对待原则就必不可少,区别对待原则的基础是整合班级情况,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区别对待家长诉求,区别对待学员运动能力现状,区别对待班级运动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区别对待单次课中的特殊学员。
3.6 直观教练原则
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幼儿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直观教练原则的基础在于直观—实践—建立概念—学会掌握技能;动作技能形成原理;动作的习得阶段:泛华、分化、巩固、自动化,如:跳远的预摆—蹬地—腾空—落地。直观教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在于运用多种身体语言,多做直观示范,并与讲解相结合,图片、视频等视觉直观在课堂中的运用,注意与幼儿的思维有机结合。
3.7 运动能力测评原则
3-6岁定期移动测评为主,再加上精细测评,既可以评估幼儿当前的运动能力,也可以看出训练对于幼儿的改变。测评相对简单,以动作素质为导向。测评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3.7.1 姿势素质
评估幼儿维持其身体控制在重心之内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包含:身体的稳定性与灵活性、重心控制能力、躯干与四肢的平衡与协调能力,与孩子的本体感觉、前庭功能发育,身体运动全面发展和运动损伤风险等有密切关系。延伸意义,第一,姿势等于语言:平衡、前庭对大皮质层产生的影响,从而形成的语言功能区;视听神经发育对于交流能力演讲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至关重要。第二,姿势等于惯养成:不好的姿势会造成驼背、近视眼、身高缺陷等方面的影响。
3.7.2 移动素质
主要评估幼儿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能力,包含:基本动作、基本运动模式、基本动作技能、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动态平衡能力与稳定性、移动协调能力与孩子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运动动作表现以及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等。延伸意义,第一,移动等于记忆,长期有氧运动增强记忆基因表达一蛋白质生成神经突触生长一海马体激活记忆产生;第二,移动等于安全运动,移动是所有运动的基本载体,降低幼儿日常受伤风险率。第三,移动等于初步引导,儿童更适合的运动+儿童更适合的学习项目。
3.7.3 实物操作素质
评估幼儿控制身体与控制物体的能力,包含:空间感觉与定位能力,身体肌肉力量控制(爆发力)、身体稳定性、对外接物体速度的感知、自我保护反射的敏锐程度等。延伸意义:第一,实物操作等于阳光、自信、引导、社交;第二,实物操作等于初步思维,如:高低上下、左右等等,幼儿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第三,实物操作等于学习与运动再次筛查,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可以了解神经发育情况,从而判断学习能力是否偏科。
3.7.4 抓握素质
幼儿手的能力,从一手抓握物体开始,到控制性的使用双手手指的动作。包含:指幼儿用手指灵活性,手功能的稳定性。延伸意义:第一,抓握等于生活:系纽扣吃饭喝水等等;第二,抓握等于学习:捏笔、书法手工等等。第三,抓握等于语言再发展:精细运动神经发育完善,刺激发音组织小肌肉,唇、舌、颚、声带;第四,抓握等于音律:发音组织发育完全引发音感。
3.7.5 视觉—运动整合素质
评估幼儿运用视知觉技能来执行复杂的手眼协调任务的能力,包含:视知觉反应能力、视、知觉与手的联合控制能力。视觉:运动神经系统发育水平等。延伸意义:第一,视觉运动整合等于理解力、逻辑推倒能力、辨别力、操作能力等等。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掌握了以上原则,3-6岁幼儿运动训练的课堂应该是完整且丰富科学的训练课堂,但在课程开始之前,还需要一些教学和课堂组织技巧。第一,探索与创造力法,在您开始不同的挑战和游戏之前,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发现与探索”新材料与材料的运用方法。第二,观察法,用心观察孩子喜欢做什么。例如,小孩举起手来敲打气球,你可以说:“你可以让气球乖乖的跟着你走吗?”第三,变化的万花筒,用这个方法可以保持孩子的动机,让孩子们兴奋不巴。这要求您使用各种材料并定期切换到新的游戏方式和挑战。第四,发挥想象,课程当中很多练习和游戏需要以想象的形式,用孩子的语言描述,在课程中,尝试让所有游戏形式和挑战都具有吸引力和想象力。让故事情节充满课程。例如:如果在游戏形式中不同的组必须在某个区域中收集材料,我们所说的“部队”必须在“城堡”中收集宝藏。第五,重复,相同的训练工具会定期重复训练。孩子是通过大量重复才能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根据这个原理,我们需要利用相同的材料,经过变化和重复,让孩子获得新的体验。第六,发展优势手和优势脚,从5岁开始,孩子会发展出自己喜欢和擅长利用的手和脚。因此,需要保持平衡训练的同时,用他们自然发展出来的优势手脚的动作模式去完成所有挑战。
本文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20年院级科研基金教育教学类一般项目“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研究及分析”编号:20JY207。
(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