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黄麒霖,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南寧技师学院,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德育。
[ 项目名称 ]
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XZZJG2020B104)
[ 摘要 ]
中职是指我国有关部门批准,开展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职业学校的简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但是对实际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现阶段,部分中职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误解,并未发现劳动教育的实际价值,以至于经常忽略此项教学,产生错误的劳动价值观念。借助工匠精神开展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 关键词 ]
工匠精神;中职;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10
借助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中职院校教育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受此特点限制,中职院校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思想。为改变这一情况,中职院校教师尝试将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工匠精神的价值意涵与文化溯源
工匠精神本质为职业精神,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品质与职业能力的“具象化”说法,可以代表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体现职业行为表现。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尺度,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敬业、精益、专注与创新等内容。
1. 1 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
1. 1. 1 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根基
敬业是基于从业者对职业的敬畏、热爱之情,全身心投入且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敬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便有“事思静”“执事敬”的主张。从本质上讲,敬业是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其核心是无私奉献。在工作中,具有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条件下恪尽职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向职业理想奋斗。因此,只有保持敬业的态度,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拥有工匠精神,才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做到精益求精。
1. 1. 2 精益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精益即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道生产工序、每个产品的极致品质追求。如老子所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精益求精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精益求精,才能够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并推动企业结构优化调整,从而夯实企业长青的根基。
1. 1. 3 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关键
专注就是从业者内心笃定、注重产品细节的精神,是“大国工匠”必备的精神特质。工匠精神中的专注意味着对产品质量的执着与坚持。《庖丁解牛》证明了“艺痴者技必良”。因此,只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才能够激发出从业者的拼搏精神,在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同时为提升产品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 1. 4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动力
创新是勇于革新、敢于突破。从古至今,具备创新精神的工匠始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使中国创造和中国创新影响全世界。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1. 2 工匠精神的文化溯源
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与传承与工匠精神密不可分,“能工巧匠”“鬼斧神工”等词汇都是对工匠精湛技艺的认可。在技术传承的过程中,工匠传承和弘扬的技术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等,最终凝练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
1. 2. 1 儒家思想方面
“学而优则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儒家思想体现了刻苦、进取、精益的态度与精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现出孔子对技术的重识。“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表达出荀子对工匠社会价值的认可与对工匠的尊重。
1. 2. 2 道家思想方面
原始性、自发性和实有性为道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其基本原则为“道法自然”,注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技术精神的发展。例如,“道艺合一”是道家的思想,道家认为“技”是“道”这一根本目标的基本手段和初始条件。只有将纯熟的“技艺”与“道”的真理融合为一,才能够达到“道”的思想境界。
1. 2. 3 墨家思想方面
墨家的思想核心为“兼士”,其目的是提高“农”与“工肆”的技术水平,以达到“兼士”的要求。“兼士”的评价标准为“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兼士”注重人格、道德、职业精神等。同时,墨家思想主张“自苦为极”,注重实践精神、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体现。
2 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劳动除可以满足人民群中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是目前我国劳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2. 1 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不足,存在一定的偏差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介绍,但受我国国情影响,部分中职院校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较低,导致劳动教育的价值并未得到发挥。并且之前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教师认为“学习的重要性高于劳动”,使得学生缺乏参与劳动的热情,致使所制订劳动教育计划无法顺利落实。对当前中职学生劳动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将其细分为两类,分别是形式化劳动教育与变异式劳动教育。形式化劳动教育是指虽然会为中职学生安排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劳动教育课程会被其他课程瓜分;变异式劳动教育是指中职教师错误地应用劳动教育课程,将其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2. 2 学生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受家庭与学校兩方面影响,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了误解,认为劳动会伤害自己的尊严,学生希望找到“体面、轻松”的好工作。由于中职学生存在这一错误思想,导致教师所制订劳动教育计划无法顺利落实。除此之外,部分中职院校管理人员不重视劳动教育,并未对劳动教育进行宣传,也未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教育知识,但是无法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自身的帮助不大。造成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仅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并未发挥劳动教育的实践特点,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佳。
3 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
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劳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挥榜样精神与工匠精神,可以净化行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基于此,作为我国劳动人才培养主阵地之一,中职院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对传统的劳动教育进行优化,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中职学生的劳动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3. 1 从时空逻辑角度出发改善劳动教育
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劳动意识,确保其在之后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学生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分别是技能基础教育、关键能力培养以及劳动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需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以满足教学需求,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借助时空逻辑完成相关调整,具体做法如下:
3.1.1 以时间维度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重点制订具体的劳动教育计划。比如,在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应为劳动意识养成与劳动习惯培养,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思维转变;在针对二年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变为劳动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养,端正其学习态度;在针对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则应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精神,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
3.1.2 以空间维度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拓展训练,摆脱课堂对学生的限制。在之前,中职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学生无法顺利运用相关知识,出现了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匹配的情况,这对于学生形成工匠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在当今社会,教师应提高对实践活动的重视,通过实践活动完成理论知识传递;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应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 2 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是中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借助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现行劳动教育体系进行优化,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3.2.1 针对现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结合院校情况开展特色课程,编写专业教材,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对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2 针对现行劳动教育活动体系进行优化。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平台,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中体验一线的劳动情况,让企业员工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3. 3 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中职教师应对传统的校园文化体系进行创新,借助工匠精神完成校园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为保证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以劳动教育为媒介。具体做法为以劳动教育的学科特点为切入点,以此为核心完成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为保证此项工作完成的效率与质量,相关人员应针对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关教材,提高校园劳动实践活动的质量,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况制定激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惩,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争取早日在校园内构建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教育是推动我国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开展了教育改革,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其中融入了先进技术、先进理念。中职院校受其教育特殊性的限制,在之前存在教学效率过低、教学质量较差等情况,基于此,为提高中职学生劳动教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应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对传统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二者之间的联系,弥补传统劳动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臧芹. 新时代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探索[J]. 成才之路,2021(36):52-54.
[2]黄凌. 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策略分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144-146.
[3]钟杏. 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
[4]翟炜超. 工匠精神引领下,对中职生班会课的探索[J]. 亚太教育,2021(21):64-66.
[5]刘萌. 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4):186-187.
[6]余思维. 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分析[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39-40.
[7]王文静. 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8]隋玉亮. 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180-181.
[9]王生雨,吴玉剑.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论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8(1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