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妻子那一跤摔疼了丈夫的心
2003年春节后,河北石家庄市赞皇县了丝坡村村民晏爱维发现,丈夫赵振书从过完元宵节开始,天天早出晚归,用两轮小车一车一车地往家拉石头,拉回来还要加工,晏爱维问他这是唱的哪一出,丈夫却笑而不语。在晏爱维一再催问下,赵振书终于揭开了谜底:“给你修桥的事儿在肚子里憋了两年,该兑现了!”
丈夫一句话,让晏爱维恍然大悟,原以为当初他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人家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呢——
晏爱维是了丝坡村人,她是姊妹七人中的老小。1984年,晏爱维经人撮合,和在部队服役的同村小伙赵振书走到了一起。赵振书兄妹6人,3岁父亲去世,13岁母亲改嫁,他的家是全村最穷的,晏爱维看中的是他的踏实肯干。结婚时,两人住的是几间破土房,连做饭的锅碗瓢盆都是晏爱维用私房钱置办的。
因为家穷,赵振书走亲访友,大家都不愿和他坐得太近,怕沾上他的穷气。赵振书不善言辞,但敏感而自尊,对嫁给自己的妻子更是心怀歉意,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1985年,趙振书退伍后开始四处打工,挖煤、搬砖、和泥,各种体力活都干过,晏爱维则在家里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夫妻俩一个热情、要强、脾气急,一个性格内向嘴又笨,柴米油盐的生活难免磕磕绊绊,赵振书很少和妻子争执,妻子发火的时候,他就出去转转,回来妻子气就消了。
了丝坡村三分之二的农田在河沟对面的山坡上,村民下地干活,要么绕路,要么翻河沟,赵振书一家住在村子最边上,绕路也绕得最远。
2001年秋的一个傍晚,夫妻俩挑着玉米棒子往家走,为了早点到家就抄近路翻河沟,经过一堆乱石时,晏爱维脚底一滑,“妈呀”一声摔倒在河沟里。看到妻子滑倒,赵振书抢步上前,一把把她拽起来,时值深秋,河水冰凉,赵振书心疼地问:“摔伤没有?赶紧回家换衣服,别感冒了。”晏爱维回答:“没啥事儿。”赵振书没再作声,快到家门口时,他瓮声瓮气来了句:“以后有条件了,我给你修座桥吧!”
修桥可是件大事儿,一个人修座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晏爱维以为丈夫也就是随口一说,此后两年也没动静,她早把丈夫的那句话给忘了,没想到他一直挂在心里,终于付诸了行动。
男子汉一口唾沫一个钉,赵振书自从对妻子许下造桥的诺言后,两年来从没忘,没事时整天在河边打量,估摸造桥的事儿。经过两年准备,他决定兑现诺言。晏爱维知道造桥不易,但她支持丈夫造桥绝不为了自己,她说:“建了桥咱们好走,也有利于子孙后代,咱要是弄不起桥,孩子更弄不了。”赵振书佩服妻子的远见和格局,他握了握拳说:“为了后代是良心话,老母鸡还知道护仔呢!”统一思想后,赵振书决心铆足劲儿干一把。
在建桥这件事情上,赵振书既不懂技术,也没能力承担雇人、买材料等费用,村里交通不便,要想把建筑材料运进来并不容易,只能自力更生了。赵振书想在河沟上修桥的事情在村里传开后,不少人认为他修桥简直是异想天开,不少村民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说啥的都有,但赵振书不为所动,铁了心要修这座桥。
2003年农历3月19日,赵振书正式开始修桥。他只给人砌墙盖过房子,没有建桥方面的手艺,更缺少技术。他经常在村里几座小桥边转悠,琢磨建桥的原理。时间一长,赵振书形成了初步的计划:先开挖河道,清理淤泥,再把河沟两岸的两块巨石凿平当地基,地基上垒出两座桥墩,桥墩中间搭建拱形木架,往木架上砌满石头,之后,掰开每条石头缝隙,往里加塞小石块,等所有石头紧紧挤到一起,再撤掉木架,石桥就大致完工了。
有了完整思路,赵振书边干边学边摸索。修桥最难工程最大的还是备石料,建这座桥需要大量的石材。为了节省成本,赵振书就地取材,每天都拿着锺子、凿子,到村子后面的山坡上寻找大石头,把山石一点点凿开当石材,再用木板车拉到河沟边。
赵振书往木板车上装石头,妻子就帮他压车把,然后一人推一人拉。每天都往修桥的空地上堆石材。村里人看到夫妻俩天天运石头,不少人摇着头说他们“傻”,有这功夫还不如给别人打工多挣点钱呢!
再难也要为妻子把桥建好
自从石桥开工后,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除开雨雪天和农忙,赵振书几乎每天都在造桥工地上忙活。五年来的每年大年初一,赵振书吃顿饺子休息一天,大年初二就又开了工。有段时间,赵振书每天的任务就是凿石头,白天叮叮当当干一天,晚上做梦,依然还在凿石头。
2004年8月的一天,赵振书在酷热天气里干了半天活,坐在树荫下歇会儿,看着干了一年多连石料都没备齐的半拉子工程,赵振书抽起了闷烟。他知道,造桥是个大工程,光石材就需要数万块,没有机械,光凭夫妻俩的力量,确实太难。
看到丈夫愁眉苦脸的样子,晏爱维明白丈夫的心思,她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便劝丈夫:“修桥这事儿就跟和面一样,你手都伸里头了,拽出来不白瞎了功夫?累得很了,咱休息两天,接着还弄,无论建多少年,我都和你一起干!”妻子的开解让赵振书心情为之一振,是啊,男人吐口唾沫就是钉,当缩头乌龟是孬种!
没造桥之前,赵振书和妻子下田干活,各干各的,没有话说。自从造桥后,夫妻俩很多事儿都要商量,晏爱维提建议,大主意赵振书拿,两人天天要讲不少话。干完一天的活儿后,夫妻俩还一起去贴垒起的石墙,量一量垒起的石块高度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做个记号。
从建桥开始,村里不少人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烈日炎炎的夏天,看着赵振书夫妻烈日下挥汗如雨,有的村民坐在树荫下说起了风凉话:“爱维呀,建桥得这么多石头,你都能弄成?还是撤摊别干了!”晏爱维回怼那位村民说:“俺家的石头就像棉花瓜子一样多,咋弄不成?!”
别人越是不看好,越得弄出个样子来给他们看看。赵振书拿出当兵时那股不服输的拼劲儿,发狠地想:“我这一辈子还有几十年,桥建不起来不罢休!”
整天跟那些尖利、沉重的石头打交道,受伤是难免的。有一次,晏爱维在院子里做饭,突然外面叮叮当当的声音停止了,她像有预感似的,出门看个究竟,这一看让她心里揪得紧紧的。只见丈夫坐在核桃树下,表情痛苦,右手用衣服包着,晏爱维赶紧走上前,把丈夫包着手的衣服拿开,看到他的一个手指指甲被砸掉了,流了不少血。
晏爱维赶紧把丈夫拽回家,拿出碘酒给他消毒,敷上药膏进行包扎。从修桥开始,晏爱维就知道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在家里准备了一些治外伤的药。有了妻子的疼爱和呵护,赵振书平添了许多把桥修好的信心。
指甲被石头砸伤脱落后,晏爱维嘱咐丈夫休息段时间再干。丈夫受伤第三天,晏爱维踏上赴新疆帮人嫁接果树的列车,等她两个月后回到家,丈夫早就开工了,而且工程进度挺快。晏爱维让丈夫悠着干,别累着了。赵振书说:“这些天我老想象着桥建起来的样子,这样一想,就停不下来了。”
修桥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2006年中秋节前的一天,晏爱维看着丈夫在半空中垒石头,一个趔趄,差点摔下来。之后,她看到丈夫脸色煞白,从石堆中走下来仍余惊未消。晏爱维也有些后怕,她走过去动情地说:“他爹,要不咱不弄了吧,你摔坏了我将来靠谁啊?到现在我心里还扑腾扑腾的。”
这是结婚多年来,妻子说的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情话”,赵振书虽没动声色,心里却热热的。他掐灭手里的烟头,发了狠地说:“男人一口唾沫一根钉,这个桥必须修,还得修好!”说完,他喝了几口水,又干起来。
无数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赵振书睡不着的时候,都会拉着妻子走出院子,来到建桥工地旁,在月光下打量着修得已见雏形的桥,憧憬着桥建好后的美好时光。晏爱维摩挲着丈夫粗糙的大手,感慨地说:“他爹,让你受累了。”赵振书嘴笨,只是用力握紧妻子的手,用行动表达他的决心。
18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2008年秋末,赵振书终于垒完了最后一块石头,最后一道工序是撤掉当初搭建的木架子。撤木架子时,赵振书心情有些忐忑,但看到木架撤除后石桥牢牢矗立,觉得很神奇。
担心石桥无法承受太重的车辆,赵振书又把运石头的双轮小车装满石头,在桥面上反反复复地做实验,直到确认这座桥承重没有问题时,赵振书激动得举起拳头,对妻子开心地喊道:“爱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为了造桥,赵振书五年里没靠任何机械,用完了6根两米长的六棱钢,凿了几万块石头。如今,赵振书和妻子靠自己的双手给自家造了桥,实现了愿望,夫妻俩自豪的同时,一路走来经历的困难也都随之远去了。
石桥见证着平凡夫妻的爱情
石桥修好后,不止方便了赵振书一家,也为乡亲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石桥没修好前,村里去田地的路窄得只能过一辆农用车,农忙时容易堵车。有了石桥,大家就有了错车的地方,逢雨雪天气,村民们更是体会到石桥的便利。
县里听到这件事后,派人给这座便民桥做了测量和评估,又加装了护栏。为了表彰赵振书夫妻的贡献,村里还把赵振书家旁的胡同命名为“石桥胡同”。赵振书为妻子修桥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有人给这座石桥取名“夫妻桥”,而在地图导航软件里,这座石桥被标注为“了丝坡爱情桥”。
赵振书修桥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事,因此,他被评选为首届石家庄市道德模范,并获评2008年度感动省城十大新闻人物。丈夫出了名,晏爱维开玩笑说:“人家都说你是为我修了这座桥,我也是出了力,有功劳的。”赵振书郑重地说:“没有你,我一个人是修不成的,要不怎么叫夫妻桥呢!”
石桥建成后,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桥跨在河道上,通风凉爽,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村民,有的坐在桥上歇息,有的在桥上聊天。吃晚饭时,晏爱维有时会把饭桌摆上桥,一家人吃完了,还在桥上玩耍。
月色如银的晚上,晏爱维喜欢拽着丈夫到桥上看月亮,聊聊生活中的琐事,心情十分愉悦。某个时刻,她甚至感觉自己和丈夫有了城里人谈恋爱的感觉。
完成修桥心愿后,赵振书农闲时到石家庄一带打工,晏爱维在家进进出出,每天在桥上走过好多遭。让她最开心的是,自从有了那座石桥,她再也不怕下雨天气了。
这座石桥也给赵振书一家带来了好运气。桥修好后的第二年,女儿赵学敏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夫妻俩东挪西借,始终无法筹够学费。得知赵振书一家的困境后,赞皇县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带着家乡人的温暖和期望,赵学敏如愿到学校报到,开始了美好的大学生活。
女儿读大学的第二年,儿子娶了个能干、通情达理的漂亮媳妇。成亲时,乐队在桥上吹吹打打,乡亲们都来捧场,热闹的场景让赵振书和妻子激动得眼睛发潮。儿媳娶回家后,相继添了孙女、孙子。晏爱维以往每年都要去新疆给人嫁接果树,当了奶奶后,不再外出了,一心一意地在家带孙女、孙子。
老伴留守在家,赵振书每年农闲依然出去打工。前些年当小工,一个月只挣千把块钱,近几年跟着人学木工,赚得多了些。年纪大了,干活越来越力不从心,赵振书也想回家,守着他的石桥、果树,还有他一路走来相濡以沫的老妻。
晏爱维和丈夫共同驾驭着生活的小舟,就像当初造桥一样,一块石头又一块石头,一天又一天地建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赵振书除了打工外,还在10多年前承包了块荒山,栽了板栗和核桃。头几年,果树没多少收入,现在进入盛果期,核桃行情好时,一年能给家里增收几万块钱。晏爱维感觉这几年的日子,就像新婚时丈夫说的那样,越过越好,他们出门可以抬起头、挺起胸脯来了。
晏爱维感到,自从建好桥后,她和丈夫的感情越来越好,心里有了过不去的坎儿,丈夫晚上拉着她到桥头坐坐,月光下说说心里话,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赵振书和老伴在村里人缘好,名望很高。誰家夫妻吵架,都会找晏爱维来评理。晏爱维就劝人家:“家不是说理的地方,夫妻俩争谁对谁不对没有什么用,男人要让着老婆,老婆要理解男人!”晏爱维的话入情入理,让找她评理的人都很服气。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传播。不少城里人都开车跑过来打卡,然后拍照录视频发到网络平台上。网友们打完卡,还想见见修桥的夫妻,拉着赵振书和晏爱维合影。有的网友发视频称赵振书两口是“神仙夫妻”,他们的故事让自己又相信爱情了!晏爱维则谦虚地说:“把我们说得太神话了,其实就是家里需要有个桥,不过,老赵对我好那真是没说的,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想嫁给他!”
如今,赵振书已经61岁了,妻子大他两岁。这对花甲夫妇风里雨里走过近40年,彼此都离不开对方了。他们余生就愿守着这座石桥,让石桥见证他们晚年平平淡淡的幸福。也许有一天,他们会离去,但那座石桥将依然讲述着他们平凡而又值得追忆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