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四史”中的“艺文志”说开去

2022-07-05 11:50:21陈德弟
博览群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汉志二十四史小类

陈德弟

一提正史,我们就会想到“二十四史”,其中有一部分内容称作“艺文志”,它是记录通代或一代的图书目录,古典目录学将其称为“史志目录”,对于稽考以往图书的名称、种类、数量、存佚等状况,从而回溯当时学术文化的兴衰流变,都极有意义。遗憾的是,“二十四史”中仅有六部有“艺文志”或称“经籍志”,它们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和《明史·艺文志》,而且体例不一、详略各异,从而给学术研究造成不小的困难。

《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东汉班固根据西汉刘歆所撰《七略》而编成的,其在“总序”中说:“今删其(指《七略》)要,以备篇籍。”它著录了自上古迄西汉末年国家所藏图书,有图有书,共分为6大类、38小类,596家(即目),凡13269卷(按:此卷数著录不确)。前有总序,概述了东汉以前书文化发展简史,道: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寥寥三百余字,讲了孔子卒后,学术分化,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汉初恢复国家藏书,汉武帝建立官藏各项制度,汉成帝诏令刘向、刘歆父子先后整理官藏,最后编成国家藏书分类目录《七略》的经过,言简而意赅。六大类皆有序文,现举《六艺略》序文为例,道: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蓄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序六艺为九种。

先叙“六艺”即六经的功能,次说世人研习六经情况,最后评述腐儒习经之患。各小类也皆有序文,简述该类图书主旨及发展源流,如《诗经》的小序说:

《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詠其声谓之歌。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先讲诗与歌的功用,次说它们的产生和二者的区别,再说《诗经》的来源、孔子进行编辑及遭秦火能保存下来的经过,最后说《诗经》在汉朝的师传情况,通过此序,后世洞晓《诗经》一书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总序、类序和小序皆学术价值极高。然后著录书名、作者、卷数,书下多有简注,这些简注亦极具价值,比如儒家类“《王孙子》一篇”,注曰“一曰《巧心》”,此为注书之异名;又比如道家类“《文子》九篇”,注曰“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此是注作者时代并疑其为伪书;还比如小学类“《史籀》十五篇”,注曰“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此乃注存佚;同类“《急就》一篇”,注曰“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此是注作者;又如兵技巧类“《鲍子兵法》十篇”,注曰“图一卷”,此系注附录;还如儒家类“《晏子》八篇”,注曰“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此注较为详细,解题书名,简介人物时代和事迹,并告史有其传。如此著录,书虽亡,阅这些简注,就能知道很多信息。《汉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所录图书至今十不存一,但其保存至今,就非常珍贵。比如,西晋时期出土的汲冢竹书和近代以来大量出土的东汉前的简策帛书,都要先与《汉志》核对,看是否著录,再作进一步研究,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简帛图书,《汉志》或有或无,无者乃秦焚书之遗存,有者《老子》帛书甲乙本,与今本字句多有歧义,可考孰是孰非。再如《汉志》有《齐孙子》一书,唐人颜师古释为孙膑所著兵法,但世无此书,千百年来一直聚讼纷纭,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简书《孙膑兵法》,疑团顿释。

《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成于唐初,是对先唐典籍存亡状况的总结。它主要依据隋唐国家藏书,并参考以往官私目录编就。其体例首次明标“经史子集”四大类,下分四十个小类,著录存亡图书4191部共49467卷,附录佛、道经凡2327部7414卷,不录具体书名。《隋志》多仿《汉志》,亦前有总序,笔削了萧梁目录学家阮孝绪的《七录序》和隋朝文献家牛弘的《请开献书之路表》而成,是一篇极佳的书文化简史,辞丽而意赅。各大类、小类亦皆有序文,序该类学术源流,前一部分从《汉志》,后续《汉志》至隋前,较《汉志》讲述更为详细,仍以《诗序》为例,道:

……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终于后汉,三家并立。汉初又有赵人毛苌善《诗》,自云子夏所传,作《诂训传》,是为“《毛诗》古学”,而未得立。后汉有九江谢曼卿,善《毛诗》,又为之训。东海卫敬仲,受学于曼卿。先儒相承,谓之《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润益。郑众、贾逵、马融,并作《毛诗传》,郑玄作《诗笺》。《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唯《毛诗郑笺》,至今独立。又有《业诗》,奉朝请业遵所注,立义多异,世所不行。

其学术价值很高,《四库总目》说,“后汉以后之艺文,惟借是以考见源流,辨别真伪”。登录图书的形式是,书名除标作者、卷数外,尚注存、亡、残、伪等,并以夹注方式依类附入亡佚书目,注释较为丰富,对考证先唐古籍之传承,大有裨益,后有佛、道简史。《隋志》可谓中世纪学术之总括,影响深远。

《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唐志》)由五代后晉刘昫所编,是根据唐人毋煚的《古今书录》而成,著录图书止于开元(唐玄宗年号),之后两百年所出图籍如李白、杜甫的诗集等,都没有著录。其体例,大类为四经史子集,小类分45个,著录图书3060部,为51852卷;登录图书的形式是,书名下标出卷数、作者;前有总序、尾有后序,类序小序皆无,致使学术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断层”。前后序文简述了自先秦至唐末书文化之流变,有一定史料价值。

《新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新唐志》)是宋欧阳修撰,它在唐人所修多种目录基础上,又加录了唐代学者之著作,共录3277部52094卷,唐代藏书及唐人著作较《旧唐志》更加完备,亦分经史子集4大类、44小类,有总序,概述了先秦以来的图书文化史,重点叙说了唐朝书文化的盛衰,而无类序和小序。登录图书的形式是,先作者,次书名,再卷数,间有注释。

《宋史·艺文志》(以下简称《宋志》)元脱脱主修,主要依据宋朝的《国史艺文志》纂成,仍分经史子集四大类45小类,著录图书9809部为119972卷,有总序,简叙宋朝图书事业及编纂本志情况,无类序和小序,登录图书的形式与《新唐志》相同。《四库提要》评之曰“纰漏颠倒,瑕隙百出,于诸史志中最为丛脞”,就是说,它缺录、重复、记错书名、作者等较多,但其记一代藏书之盛,所据国家目录皆以亡佚,为保存古代文化遗产,为研究元朝以前书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以上五史“艺文志”所录图书皆为通代,即从上古至近编者的朝代,自然重复著录、不够准确之处难免。而《明史·艺文志》(简称《明志》)则是名副其实的明朝“艺文志”。《明志》由清张廷玉编定,一改以往通录的做法,仅著录明朝人的著作,其他朝代不录,仍分经史子集四部,部下设35个小类,著录图书4462部105794卷。《明志》仅有总序一篇,叙述明太祖以来政府图书事业的活动以及编撰本志的经过。登录图书的形式也与《新唐志》《宋志》相同。《明志》对于稽考明人著作最为方便。

“二十四史”中尚有十八史无“艺文志”,于是清人不断补修,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补成史志目录达30余种,其中补《后汉书》“艺文志”就有六种,均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如果把六部正史“艺文志”加上各种补志,再加金德建《司马迁所见书考》的《叙论》和《清史稿·艺文志》,倘若再将近代以来出土的简策帛书加上,组织人力经过精心整理编纂,就构成了中华民族自远古至近代一部“古籍总目录”,在它上面会呈现出无比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例如《汉志》无“史部”,而《隋志》以后,皆立“史部”,说明史学自东汉以降,日益发达,人们越来越重视史鉴。再比如,各目录的大类和小类的“子部”书,都是儒家经书居首,说明两千多年以来,儒学的统治地位从未被撼动。又比如,通过小类某种书之增减,可知当时某项学术之盛衰。若想了解先秦至明清各类古籍或某部古籍的流变,稽考这些艺文志和私家目录,便可知其在不同时期流传情况,包括某朝存、某朝残、某朝亡、某朝与它书合刻、某朝编入丛书等,可考真伪、辨学术、定性质、识优劣、作辑佚……功用巨大。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汉志二十四史小类
单座物流车专利布局分析
汽车智能驾驶领域专利布局分析
《曹安和纪念文集》首发式暨曹安和先生藏“二十四史”捐赠仪式
中国音乐学(2021年3期)2021-04-17 01:12:20
从《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到《隋书·经籍志》“集部”看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文教资料(2020年4期)2020-04-20 11:46:54
从目录学看古代文体分类意识的演进
浙江配电网物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
物流技术(2017年4期)2017-06-05 15:13:46
二十四史
中外文摘(2016年8期)2016-12-22 17:08:07
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刘洲宁
中学生博览(2015年5期)2015-05-05 14:51:44
文论的渊薮
艺术百家(2014年6期)2015-01-19 20:33:08
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
文学与艺术(2010年2期)2010-05-19 09: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