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之丘艺术品中的希腊化元素
——兼论草原艺术与希腊艺术的融合

2022-07-05 06:30:30张龙海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月氏怪兽希腊

张龙海

(滨州学院 人文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繁盛一时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来自中亚草原以月氏为首的游牧民族冲击下走向灭亡。这些游牧民族渡过阿姆河,最远到达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南部地区,在古代大夏腹地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在这片新希望之地形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部落并逐渐实现了由游牧向定居的转变。约百余年后,他们中的贵霜翕侯攻灭其他部落,自立为王,国号贵霜。从希腊-巴克特里亚灭亡到贵霜王朝建立的这段历史之前几乎是不可知的,直到1978年蒂利亚·特佩墓葬(Tillya-tepe,意即“黄金之丘”)的发现,填补了这段“黑暗时期”。

一、黄金之丘的墓主身份

黄金之丘位于今阿富汗北部西伯尔汗东北5公里处,墓葬建在一座废弃的古代城堡之上。1978-1979年前苏联考古学家维克多·萨里阿尼迪(Victor Sarianidi)带领苏联-阿富汗考古队对其中六座墓葬进行了挖掘。出土文物以金器为主,有两万件之多,被称为“大夏宝藏”。关于黄金之丘墓主人的文化与民族归属历来聚讼纷纭。学者们从出土艺术品的工艺、风格以及历史背景等角度来分析探讨黄金之丘墓主人的身份。目前存在大月氏人、萨迦人、帕提亚人或与帕提亚有密切关系等主要观点。萨里阿尼迪首倡大月氏人说或前贵霜人说,认为黄金之丘属于贵霜主要的王族之一,可能是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也可能是贵霜帝国的创始者。[1]萨里阿尼迪的观点一经提出就获得普遍认可,目前仍是学术界的主流。萨拉·彼得森(Sara Peterson)通过分析研究黄金之丘四号墓金腰带上的圆形浮雕及其他艺术品,认为蒂利亚·特佩与帕提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存在密切关系。[2]迈克尔·申卡尔(Michael Shenkar)通过复原四号墓主头饰,认为墓主人属于印度-帕提亚贡多法勒斯王朝(Gondopharid dynasty)一员。[3]考虑到黄金之丘出土大量带有草原风格的艺术品,还有学者认为墓主人是一位萨迦首领。[4]黄金之丘位于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移与商贸往来的枢纽之地。公元前后几个世纪,萨迦人、希腊人、帕提亚人和大月氏人等都曾驻足于此。张骞凿空西域后,丝绸之路沿线贸易更加活跃,巴克特里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商品、艺术品的汇聚之地。黄金之丘随葬品所体现的多元文化因素,恰是以上文化交汇与融合的反映。因此,单从随葬品所体现的文化因素角度,很难明确判定黄金之丘的主人究竟归属哪一个民族或文化群体。

从黄金之丘墓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来看,该墓葬与欧亚草原东部存在密切联系。黄金之丘是一座独立的贵族墓地,由七个坟墓组成,其中六个已充分挖掘(一男五女),一个部分挖掘。各墓葬文化呈现出统一的风格。[5]一般认为,各墓主人埋葬于同一时期,男性是一首领。[4]男性墓(4号墓)位于中心,其它墓在附近外围。类似墓葬布局也出现于蒙古和布里亚特地区的匈奴贵族墓地,在阿尔泰山麓、鄂毕河谷等地也有发现。[4]黄金之丘墓葬结构及仪式与蒙古、中国新疆等地区的匈奴墓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及单人仰身直肢葬,都有木棺的使用及在墓坑中放置马头颅和马腿的葬俗。[5][6]

图1:匕首鞘(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黄金之丘随葬品中很多带有浓厚的阿尔泰、天山等欧亚草原东部游牧文化元素。4号墓出土一件金制匕首鞘(图1),外镶绿松石,呈四叶形,便于系在骑手腿上。此类武器的最古老实例,是一件出自公元前3世纪阿尔泰地区的木制匕首鞘。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也发现一件此类骨制匕首鞘。[4]

3号墓出土两张金鞋底,由金薄片剪成,每张上都有两个孔用来扣系。[1]这种鞋底在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地,诺因乌拉(Noin Ula)、石灰沟等匈奴墓地都有发现。[4]

图2:国王驭龙头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2号墓出土一件垂饰(图2),构图为一人立于中央,两侧各有一条龙形怪兽,双龙躯体各呈180度翻转。4号墓两件皮带装饰上的动物图案也是后躯180度翻转。这种造型设计在早期草原艺术中十分流行。目前最早的案例呈现在图瓦阿尔然2号墓地(Arjan-2 Kurgan)出土的金腰带饰件上,年代为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前5-前3世纪,这种造型设计在阿尔泰、天山游牧人艺术中被大量使用。[4]

图3:动物捕食带饰(Mordvintseva绘)

4号墓出土一腰带饰件(图3),金片上图案为一带翼猫科动物捕食一蜷缩的羚羊,[7]此种草原羚羊不见于阿富汗。[4]带翼猫科动物头部呈正面形象,躯体为侧身。4号墓另一件带饰,两猫科动物捕食一蜷缩的马。[7]猫科动物头部也呈正面形象,侧身,躯体翻转180度。动物头部正面,躯体侧身的造型设计也见于巴泽雷克5号墓出土的木制马具装饰上。[8]

图4:刀鞘(Mordvintseva绘)

图5:虎形皮饰(Rudenko绘)

4号墓出土一刀鞘(图4),[7]上饰一猫科动物,头上生有牡鹿角。此类造型曾广泛流行于欧亚草原东部、中国北方、中国新疆等地。目前最早的标本发现于阿尔泰图埃克塔(Tuekta)1号墓(图5)。[8]猫科动物还长有分段式的尾巴。动物尾部分成数段的造型设计,在阿尔泰地区也曾出现,如巴泽雷克2号墓墓主人身上的怪物刺青图案。[8]此种尾巴造型可追溯到阿黑门尼德波斯。弗兰克福特认为,这种风格特征是由阿黑门尼德帝国传至阿尔泰地区,公元前4-前3世纪被当地的萨迦人所采用,公元前2世纪又随着萨迦人的迁移回传至巴克特里亚地区。[4]

图6:双马垂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图7:双马皮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3号墓出土一件垂饰(图6),上饰一对相背的马前体形象。[7]类似造型在巴泽雷克墓地(图7)[8]和伊塞克墓地(Issyk)都有发现。

帽冠上装饰动物、植物、山岳等形象是早期欧亚草原的艺术特征。巴泽雷克文化(公元前6-前3世纪)就有在头冠上装饰动物形象的传统。中亚的伊塞克墓地(公元前5-前4世纪)也发现了类似的帽子,尖锥形的高帽上装饰了飞鸟、虎、马、山羊、树和山峦等形象。黄金之丘4号墓墓主人颅骨附近发现一金树模型、一金山羊雕像和两个带环钮的金球。学者们推测以上物件应是墓主人头冠的装饰,与草原世界类似。[3]

黄金之丘不仅与欧亚草原东部(尤其阿尔泰-天山地区)存在许多共同之处,还与古代中国存在一定联系。中国或中国风的物品、工艺及形象在黄金之丘都有发现。2号、3号和6号女性墓都随葬有中国铜镜,铜镜放置在墓主胸前。三枚铜镜由高锌铜制成,尺寸相仿,纹饰相同,都有汉字。此类铜镜曾广泛生产于中国北方,在公元前2至公元1世纪的中国很常见。黄金之丘随葬铜镜的做法应该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这种葬俗在中国历史悠久,至少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铜镜象征光明为死者破除黑暗,起到辟邪作用。[9]

图8:驱龙战车鞋扣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4号墓出土一对金靴扣(图8),圆形环内有一中国风格的二轮马车,车有伞盖,车上坐着一位中国人样子的驭手。[5]类似中国风格的二轮战车在匈奴诺因乌拉、高勒毛都(Gol Mod)和查郎(Tsaram)墓地都有出土。[4]靴扣背面的痕迹或编织图案表明它们是用“失蜡-失织”(lost wax-lost textile)技术生产的,而这种技术主要发现于中国及欧亚草原东北部。它是失蜡铸造法的改进,织物是为了加固蜡模型,靴扣背面的图案就是织物留下的。[9]

图9:黄金之丘匕首鞘龙形饰纹(Boardman绘)

图10:汉代马车饰件(Eskennazi绘)

图11:汉代龙纹画像砖(Rawson绘)

4号墓匕首鞘上描绘有一幅怪兽打斗图,其中有一龙形怪物(图9)与汉朝中国龙(图10、11)极其相似。它们有着明显相同的口、鼻、眼、耳、角以及长而弯曲的身体。向后斜的短胡须、叶状特征的尾端以及锯齿形的鬃毛也都十分相似。此外,龙后躯扭转,下背向上,后爪展开,是中国龙的典型特征。[10]因此,黄金之丘的龙形象应该源自汉朝中国龙。

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大月氏)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可见月氏与匈奴一样也是游牧民族。又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虽然目前学界对“敦煌”“祁连”的地望有不同解释,但从大的范围上可以肯定月氏最初活动在天山以东地区,靠近匈奴与中国内地。公元前177-前176年左右,月氏为匈奴所败,放弃以上故地,西迁伊犁河、楚河流域。公元前130年左右,月氏又为乌孙所逐,经大宛(今费尔干那盆地),至阿姆河,击败并臣服当地的大夏国,在阿姆河北建立王庭,是为大月氏国。①以上月氏两次迁徙的时间,笔者采用了余太山先生的观点。参见余太山:《塞种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87-112页。最迟在西汉末,大月氏彻底攻灭大夏,移水北之王庭于水南,直接统治阿姆河南北大夏故地。②至《汉书·西域传》描述的时代,大月氏已定都阿姆河南,不仅国土与原大夏国土相同,国都也与原大夏国都相同。因此,《汉书·西域传》编者取消了大夏国条,附其事于大月氏国条之后。参见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100页。

从月氏的活动轨迹看,他们有接触蒙古、阿尔泰、中国乃至欧亚草原最东部文化的可能。黄金之丘年代为公元前1-公元1世纪期间,建造于大月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和地域,位置靠近古大夏都城巴克特拉(Bactra),墓葬呈现出浓郁的游牧民族风格。[1]综合考虑时代背景、墓葬特征及随葬品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该墓葬应与大月氏人存在密切关系。

二、黄金之丘艺术品中的希腊主题

黄金之丘很多随葬品的艺术主题来自希腊艺术。“小爱神骑海豚”嬉戏于海浪中的艺术主题在希腊、罗马艺术之中很常见。此主题在黄金之丘2、3号墓都有发现(图12)。2号墓“小爱神骑海豚”造型的钩扣上布满镶嵌孔,原来应该装饰各种宝石。小爱神头戴花环,脸颊宽胖,背有双翼,骑坐海豚头部有鳃,鱼鳞布满身体,背鳍、胸鳍、腹鳍、尾鳍具备。3号墓此种造型与2号墓略有不同,小爱神没戴花环,背无双翼。然而,黄金之丘的小爱神并不像希腊艺术中所表现的那样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童,反倒有些程式化,呈现出老成、凝重的模样。另外,小爱神骑着的也不是真正的海豚,而是江河里的鱼。很显然,黄金之丘的“小爱神骑海豚”形象是在原希腊主题的基础上融合当地的艺术元素创造出来的新造型,属于希腊化艺术范畴。

图12:骑海豚的丘比特扣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希腊化艺术品在黄金之丘中相当多。1号墓中出土七件金饰牌(图13),每个上面都描绘着一个人,学者们认为他是希腊艺术中的特里同,因为他长着类似鱼的尾巴。金饰牌上的造像特征与希腊艺术中的特里同主题基本相符,他右臂扛着船桨,左臂抱着海豚。但不同的是,在希腊艺术中很少见到特里同同时持着船桨和海豚的形象,并且金饰牌上的鱼形生物与海豚相去甚远,更像一种淡水鱼。有学者认为金饰牌上的人物是阿姆河神的化身,正因特里同是与水相关的神,在中亚经过转化后成为了当地的河神形象。[11]

图13:特里同与海豚饰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2号墓出土两枚各刻一位身材修长坐姿妇女的金戒(图14)。一枚为银质戒面,妇女前方刻有反写希腊文AΘHNA(雅典娜),身体一侧放置矛、盾各一。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是天神宙斯的女儿,是智慧女神和战争女神,通常被塑造为手持长矛和盾的战士形象。因此,2号墓这枚戒指上的女性是雅典娜。另一枚戒指正中镶嵌绿松石戒面,从戒面印纹图像的装束和盾牌来看,也应该是雅典娜。在希腊艺术中,雅典娜通常为站姿,头戴战盔,身穿希腊式连衣长裙,容貌丰艳,身体健美有力。2号墓这两枚戒指上的雅典娜与希腊艺术中的有一些不同,如呈坐姿、脸型瘦长、身材纤细等。由此可见,在希腊化的国度里雅典娜的造型有了新的变化。此外,从两枚戒指上雅典娜图像的风格和细节看,也与自然写实、复杂精致的希腊艺术大不相同。追求抽象、简约也许是墓主人所属时代和民族的风尚。

图14:雅典娜戒指(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黄金之丘6号墓出土一对方形扣(图15),上面饰有一对相互拥抱的男女,并排坐于一像狮子的怪兽之上,其后面飘飞着一带翼女神,她右手执花冠,左手拿着棕榈枝。怪兽前身正下方蹲坐着一老人,他一手持棍,一手举着角杯,想从坐在怪兽身上的女人手中的酒杯里接酒滴。这个方形扣上的纹饰,无论是主题还是细节都极具希腊特色,应与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神话有关。有学者认为,怪兽背上坐着的是狄奥尼索斯和他的新娘阿里阿德涅(Ariadne),地上坐着的老者是酒神的教师和同伴西勒诺斯(Silenus),后方的带翼女神是胜利女神尼克(Nike),她在为阿里阿德涅戴上金冠。这幅场景描绘的是酒神与米诺斯女儿阿里阿德涅的神圣婚礼。[12]然而,若将6号墓方形扣上的图案与希腊神话和艺术相比对,会发现不少相异之处。比如,在希腊文化中酒神的坐骑和挽兽是豹,酒神与阿里阿德涅婚礼中乘坐的是两只豹子拉的车,替阿里阿德涅戴上金冠的是小爱神,而方形扣上酒神与阿里阿德涅骑在了狮子般的怪兽身上,给阿里阿德涅戴金冠的成了胜利女神。有学者推测,胜利女神一手持金冠,一手握棕榈枝,为狄奥尼索斯加冕,象征着他征服东方的胜利。[11]除了主题内容上的改变,造型细节也融入了一些希腊之外的艺术元素。譬如,狮形怪兽颈上的鱼鳍状鬃毛,此种样式的鬃毛常见于希腊狮鹫之上,但出现于狮形怪兽上则是草原艺术的特征。

图15:狄奥尼索斯与阿里阿德涅扣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6号墓出土一件女性雕像(图16),容貌昳丽,体态婀娜,上身袒露,下肢用带有流畅衣褶的衣裙遮住,肩上有两只翅膀,强调了其神性。这件女性雕像所表现的应是女神阿弗洛狄特或维纳斯。阿弗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罗马人称为维纳斯。6号墓的阿弗洛狄特雕像在造型与风格上带有明显的希腊艺术特征,但与纯正的希腊本土艺术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女神的容貌、身材与希腊人差别较大,额头宽阔、脸盘圆润、身材娇小,可能是当地人的长相特征。其次女神眉间点有“迪勒格”(Tike,又称吉祥痣),双臂带有臂钏,这又是印度女神的装扮特点。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爱神身上的双翼,在希腊艺术中阿弗洛狄特一般不会长有双翼,这一造型显然是收到了当地艺术的影响,西亚与中亚地区自古就有带翼女神的造像传统。[12]总之,6号墓的爱神造型是以阿弗洛狄特为主题,多种文化的融合体。

图16:阿弗洛狄特像(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三、草原艺术与希腊艺术的融合

黄金之丘4号墓出土匕首(图17),剑柄一面装饰着源自希腊艺术的茛苕叶,双叶左右对称,叶片呈S形或螺旋形,由剑格到柄头垂直分为五层。另一面,圆形柄头中央部分装饰着一只小熊,小熊双腿交错站立,上肢展开,用嘴和前爪撕扯葡萄藤蔓,熊的形象在古代草原与西亚艺术中都很常见。[9]这一面的柄中央及匕首的剑鞘上是一连七只动物相续噬咬的饰纹。剑柄上的两只为带翼猫科动物,剑鞘上一只回首的猫科动物走在最前面,其肩胛处有一卷曲的长毛,一只鹰首猫科动物躯体的带翼怪兽在后面撕咬它,再往后是一只带翼猫科动物,它的后面是一只带翼的龙形怪兽,最后又是一只鹰首怪兽。动物噬咬主题以及以上风格的怪兽造型在欧亚草原艺术中非常流行。这把匕首上同时出现了希腊艺术元素与草原艺术元素。

图17:黄金之丘匕首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希腊艺术形式也会融入草原艺术设计之中。3号墓出土一对长方形环扣(图18),透雕的金片中间站着一位战士,两旁各有一柱子,战士两腿旁各有一狮形怪兽。战士全副武装,头戴战盔,头盔顶部装饰着长长的丝带,两边有一条环绕下巴的皮带用来固定头盔,这种盔型在希腊世界非常流行。[11]战士隆起的额头、直挺的鼻子、波浪状的长发,侧面轮廓看起来很像亚历山大本人。他的形象在东方很有名,经常出现在硬币和雕塑上。战士上身穿着胸甲,甲衣外系着轻柔的长斗篷,腰系皮带用以挂剑;下身穿着镶以甲片,边缘有褶的裙子;一手握着长矛,一手持着圆盾。战士的武器装备为典型的希腊罗马式。

图18:武士扣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除希腊艺术元素外,这对环扣也有着明显的草原艺术风格。首先浮雕采用了草原传统的三层构图设计,体现了游牧人的宇宙观。两边柱子顶部各坐着一只鸟,象征着天上世界;两根柱子上分别装饰着一排棕榈叶,它们与战士代表着大地世界;底部的狮形怪兽则代表着地下世界。其次浮雕中的狮形怪兽带有明显的草原动物艺术风格。这种造型的怪兽不见于希腊罗马艺术,但在中亚、阿尔泰和蒙古等地区的草原艺术中常见,尤其是怪兽身体的180度大翻转。另外,战士还佩带着一把东方直剑,剑把装饰着鹰头,其造型与巴泽雷克此类造型[8]十分相似。

6号墓出土一对方形金垂饰(图19)。镂空浮雕中央站着一位几乎全裸的妇女,头戴王冠,面带微笑,左手握着一个水果,右手扶着旁边的怪物,胯部斜向下披着一件带衣褶的薄裙,隐约可见双腿。有学者认为她是动物女神,并且这种形象的动物女神源自希腊传统艺术,后来传入希腊-帕提亚和印度-帕提亚艺术之中。[4]动物女神的艺术主题很早就在两河、近东和希腊地区盛行。此处女神长裙的穿着方式为典型的希腊“缠绕式”,裙布固定在女神的腰部,使宽大的面料收缩,形成自然下垂的褶裥,人体在自然的服装中若隐若现,服装被赋予了一种生动的神采。

图19:女神动物坠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同样,这对金垂饰也采用了草原的三层构图设计。方形底部两端各有一个鱼形动物的头,象征地下;中间一层,两边各竖着一根立柱,柱旁是两条倒垂的狮首形怪物,怪物尾巴是茛苕叶形,这一层有动物、植物和人,象征着地上世界;上部两端柱头上分别站立着一只鸟,象征着天上世界。

四、结语

从出土文物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来探讨黄金之丘墓主人的身份,首先要明确墓主人与这些文物的关系。这些文物是墓主人所属民族制作,还是来自其他民族?除了明显的进口物品,如中国的铜镜和叙利亚的玻璃,大部分应是为墓葬主人制造的。为墓主人制作物品的工匠中有来自草原的,也有本地的。文物中有一些属于典型的草原艺术。上文提到的4号墓中猫科动咬噬食草动物的主题构思、造型设计及细节刻画等明显出自草原工匠之手。只有十分熟悉和掌握草原生活环境、审美取向和表现手法的工匠才能制作出此类艺术品。文物中还有许多属于希腊化艺术。这类艺术品的制作者应为当地的希腊化工匠。在大月氏到达阿姆河之前,大夏地区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希腊化过程。从亚历山大征服并统治该地,到之后的塞琉古、希腊-巴克特里亚,大夏地区的希腊化程度不断深化。大夏工匠熟知希腊艺术,黄金之丘很多艺术品都借用了希腊的主题,但在造型设计和表现手法上又融合了其他文化元素,体现了制作者或定制者的审美观。

黄金之丘中也有融合草原与希腊艺术的物品。它们的制作者可能是希腊人后裔、巴克特里亚人或来自草原的人,无论身份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深受希腊文化的熏陶。早在大月氏之前,中亚的希腊人已与草原民族(如斯基泰人、帕提亚人等)交织在一起,他们有熟悉彼此文化的机会,因此融合二者文化元素的物品可能由他们制作。当然,这类物品也有可能出自大月氏本民族之手。上文提到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二轮马车,其细节刻画惟妙惟肖,若非亲眼所见,单凭想象很难制作出来。只有曾经的邻居大月氏人才可能熟悉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因此,黄金之丘中也应有大月氏工匠的作品,融合草原与希腊艺术元素的物品可能也在此之列。综合以上分析,黄金之丘墓主人属于大月氏贵族中的一员,其随葬品有些出自本民族或草原民族之手,有些是希腊后裔或希腊化的中亚民族制作而成。它们有的是携带而来,有的是通过购买或掠夺而来。

猜你喜欢
大月氏怪兽希腊
丝绸之路开拓者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靴扣:贵霜王朝建立者源自大月氏新证
敦煌研究(2020年5期)2020-05-12 12:22:59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有一个怪兽
儿童绘本(2020年1期)2020-02-17 10:40:51
失眠这个小怪兽
中学生博览(2019年4期)2019-03-15 02:07:32
希腊Baiser餐吧
现代装饰(2018年1期)2018-05-22 03:05:13
浅析大月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文教资料(2017年31期)2018-04-26 09:36:58
浅析大月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文教资料(2018年31期)2018-03-23 11:55:56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