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商学院 王迪
公共服务连接民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2022年1月10日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基本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再次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文化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内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更广、更深的领域与层次发展。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梁八柱”这一制度框架,公共文化服务在法治建设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标准化、均等化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推进。但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群众对于文化领域实现公平正义的期望日益迫切。结合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出、资源和可及性,本文对山东省16个地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大多围绕均等化问题的研究。魏风云对山东省2010-2016年的教育有关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的问题。陈晓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山东省2001-2009年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异变化情况。史卫东等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占比权重,利用集对分析模型测度了山东省各地市2012年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并具体分析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张文礼等以甘、青、宁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例,分析了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以上研究对省域间及省份整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关注较多,对省份内各地市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和质量测度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某一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关注不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山东省16个地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计算各地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分来测度其服务质量,以期为山东省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供有效建议。
公共文化事业费总支出能够反映政府对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根据2020年山东省16地市公共文化事业费总支出情况可知,山东省内各地市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存在较大差距,青岛市的公共文化事业费总支出最高,为67093万元,枣庄市的公共文化事业费总支出最低,为8734万元。说明公共文化事业费的投入和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在公共文化事业费方面的支出也会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
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作为一个衡量不同地区人均公共文化支出费用的重要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该地区公民所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根据2020年山东省16地市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支出情况得知,公共文化事业费总支出较低的东营市和威海市的人均支出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分别为73.99元和63.66元,这主要是因为东营市和威海市人口数量较少。同时可以发现公共文化事业费总支出最高的青岛市,其人均文化事业费也维持着较高水平。
由2020年山东省16地市博物馆数统计情况可知,青岛市拥有的博物馆数量(102个)远远多于其他城市,除淄博市拥有的博物馆数量为66个以外,其他各地市大多维持在40-50个和20个以内的区间范围。另外,烟台市的公共图书馆数量最多,为14个,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济宁市、临沂市以及德州市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均为12个或13个,数量较多,但威海市和日照市仅有5个。
由政府设立的文化站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城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力量。2020年,菏泽市的文化站数量最多,为169个,东营市的文化站仅有40个,不及菏泽市文化站数量的四分之一。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的艺术表演团体数最多,为12个,而日照市仅有1个,可见山东省各地市间艺术表演团体的拥有量存在一定差距。
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也是衡量各地区公共文化资源投入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济南作为拥有山东省图书馆的省会城市,其图书馆从业人数最多,高达567人,其次是青岛市,图书馆从业人数为449人,这两个城市与其他14个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图书馆从业人数较少的城市,其从业人员数量还不足百人。聊城市的文化馆(站)从业人数在16个地市最多,高达853人。另外,青岛市、济南市和潍坊市的从业人员数量也较为可观,其他地市则与青岛市、济南市和潍坊市存在一定差距。
2020年山东省16地市,广播和电视覆盖情况比较可观,多个城市达到了100%的覆盖率,但菏泽市和日照市的覆盖率还比较低,说明广播和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稍微滞后,导致其覆盖范围有限。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指标体系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本文数据均来源于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各地市统计年鉴。
表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无量纲化处理
本文在数据的处理上采取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处理各单项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主观赋权法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分的计算
在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主观赋权法对各单项指标相应地赋予其权重,合成计算得出山东省16个地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分。同时,将16个地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分根据等距d=(0.878-0.090)/3=0.263分为三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秀(0.615-0.878)、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中等(0.352-0.615)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较差(0.089-0.35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地市:此类地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得分取值范围为(0.615-0.878),包括青岛市(0.878)、济南市(0.768)和济宁市(0.683)。
青岛市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策优势,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各方面都较为突出,多项指标居于首位,综合得分在16个地市中位居第一,说明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最优。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会相对较高,在分析中发现,其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城市,这得益于山东省图书馆在济南市的建设。济宁市凭借其儒学文化圣地的优势,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对比分析可知,济宁市的艺术表演团体数量相较于其他城市,有助于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高。另外,由以上分析发现,山东省各地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分与公共文化事业费支出排序大体一致,文化事业费支出排名前三名的青岛市、济南市和济宁市,其最终得分也位于前三名。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中等地市:此类地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得分取值范围为(0.352-0.615),包括烟台市(0.608)、潍坊市(0.521)、淄博市(0.461)、临沂市(0.433)、聊城市(0.403)和德州市(0.356)。
近些年来,烟台市紧抓文博设施的改造提升,投资资金改造升级多处博物馆和艺术馆等,建设烟台市博物馆、艺术馆群,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淄博市于2022年最新发布了文旅惠民二十条措施,擦亮其文化品牌—“书香淄博”,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聊城市以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其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较差地市:此类地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得分取值范围为(0.089-0.352),包括滨州市(0.308)、东营市(0.297)、菏泽市(0.284)、威海市(0.277)、泰安市(0.268)、枣庄市(0.104)和日照市(0.090)。以上7个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各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且卓有成效,但服务供给能力、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和文化艺术普及度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以上分析可知,山东省各地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分与公共文化事业费支出紧密相关。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因此,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所占比例,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增幅与财政收入增速的同步机制。另外,还要更加关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较差的城市以及贫困地区,适当加大其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解决其公共文化设施“短板”问题,防止差距进一步拉大,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做好准备。
公共文化设施是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其占有量上分析,山东省内各地市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要实现高质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就需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与完善,改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保证各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而且面向所有群众免费开放,保障弱势群体也能够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权益。要调整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加强文化馆和图书馆等的建设。另外,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这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联合工作,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合理配置,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广播与电视是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在群众生活中都发挥着传播重大事件信息的作用。目前山东省内已有多个地市达到了100%的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政府应该持续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制播能力建设等,改造改善广播电视的基础服务设施,构建完善的广播制作传播体系,尤其要关注覆盖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尽快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的全覆盖,使得广播与电视能够更高效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目前许多地区的公共文化队伍存在着人员老龄化严重、整体学历不高、结构优化不到位等问题。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政府合理地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把文化专干工资纳入财政,同时还要落实医疗、保险以及住房等政策,设立针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专项保障指标,解决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实施人才引进政策,这要求政府既要鼓励高等学校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等共同设立培养基地,还要面向全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对于在职人员,可以进行定向培训与进修,引导他们严谨笃学,抵制学术不端等不良风气,不断壮大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