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模式下电子类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2022-07-05 03:01王玉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知识点

杜 红,杨 奕,王玉菡,徐 霞

(重庆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高等教育各领域”。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1-2]。

一些高校教师开始思考并研究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目标。有研究学者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构建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3-4]。有文献指出,专业课程思政是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核心问题包括课程思政的设计问题、教师思政素养和能力问题、课程思政的评价问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问题[5-6]。有学者分析了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撰写到教案设计等3个方面对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和具体举措进行了探索和实践[7-8]。还有学者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保障4个方面开展了“课程思政”实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9]。

然而,教师中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师授课时重视对专业知识的讲述,较少涉及思政教育,对思政教育如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缺乏思考,教师的育人意识、育人能力都有待提高。现阶段专业课教师在育人方面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及加强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提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成效。

智慧课堂是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融合的产物,是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平台,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智能教学。目前关于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的智慧课堂研究较多,而将智慧课堂与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较少[10],缺少实践经验,现实针对性不强,也缺少基于智慧课堂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研究。

1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前提

1.1 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

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这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只有教师对学生有育人的意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找出育人的契合点。反之,如果教师仍然只是一心教学,只顾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育人的重要环节,就无法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入。因此,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其首要职责,让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内心深处扎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思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专业课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立德与树人的结合,深刻认识课程思政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教师要将课程教学和思政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通过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1.2 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育人的能力,包括“价值引导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和“挖掘-提炼-融入能力”。

价值引导能力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历史观,不断提升自身思政理论素养,在课程教学中持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道德、科研诚信、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自我提升能力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能旁征博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把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之中,既达到助力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又反哺专业知识的学习。

挖掘[1]-提炼-融入能力要求在设计教学资源时,教师应深入挖掘专业课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元素从理论深度上加以提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搜集和引入本专业领域的先进人物、时事热点、前沿技术等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挖掘,创造性地运用其中的思政元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提炼专业课中能够启迪学生人生价值导向的内容,通过隐性渗透的方式将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

2 基于智慧课堂的电子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将智慧课堂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结合起来, 使传统课堂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教师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通过智慧课堂(例如学堂云、雨课堂)实现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思政教育,最后构建课程思政的学生评价指标,来评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成效。

图1 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框架

笔者将基于智慧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进行应用于实践,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考虑电子技术类课程内容的特点,挖掘专业知识点的思政元素,设计合理的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分别在课程资源建设、线上线下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

2.1 开发具有课程思政特点的教学资源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于智慧课堂(例如学堂云、雨课堂),教师开发可用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目标、教学视频等),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思政元素。如图2所示,一方面,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的讲授过程中。这个环节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需要教师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领悟,能够从中提炼出恰当的思政元素点,既不牵强突兀,又要能达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思想引导、价值与行为引导等)。另一方面,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这需要教师在开发建设课程资源时,在线上平台发布实验仿真演示的小视频,在线下课堂上布置电子课程设计小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其完成的成果在线上提交,还可以让学生课下进入开放的创新实践基地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启发,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

图2 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设计路径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气类、电子类、信息类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数制和码制,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数模与模数转换器等。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知识点的讲授中引入“思政教育”,可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教师应充分发掘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利用多元化的交互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和协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可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利用学堂云、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以尊重学生体验为前提,打破传统的说教式讲授方式,紧扣时代发展,回应学生的关注点,借助弹幕、短视频、讨论等板块升华互动,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全程育人的目标。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部分章节的专业知识点与提炼的思政元素点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点对应关系

教师在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时,可适当推送含思政元素点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通过引入中国芯片企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白科教兴国、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而发挥思政育人作用。结合学校科技竞赛等实例,根据电子技术特点,展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并对其所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多维思考,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2 智慧课堂下课程思政的授课模式

教师在智慧课堂上授课时,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端发送弹幕表达个人对思政点思考的结论,形成词云,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观点和动态,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能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2.1 线上课程思政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创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和更深入的思考,流程如图3所示。借助智慧课堂,学生可以在学习线上资源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也可在线上进行答疑解惑。对于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长、互动次数、完成在线学习任务的正确率等),教师通过在线评学系统进行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教师的答疑解惑情况等,学生可通过评教系统及时反馈评价。

图3 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流程

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引入相契合的思政点,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教师可在网络教学平台——学堂云上发布让学生预习课程的学习任务及有关课程思政的思考题。以任意计数器的设计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式学习,让学生用74160计数器自主设计实现指定进制的计数器,方法不限(可用置零法或置数法)。引导学生要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认识学习过程,利用自然规律进行创新创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2.2 线下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讨论

如图4所示,数字电子技术线下课程思政教学主要从学生和教师2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电子技术的重难点及答疑解惑,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问题解析,同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点,线下对学生实现育人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线上学习电子技术过程中有疑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思政相关问题,都可以进一步在课堂上与授课教师进行线下交流。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利用课堂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去解决。

图4 线下课程思政两个角度

2.3 课后线上知识点自测与思政心得结合

教师可打破以专业习题为全部课后作业的常规方式,适当适量地布置和思政有关的心得体会,使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对电子技术相关的思政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在电子技术知识检验方面,每学完一个章节,如逻辑代数基础章节,学生需要在智慧教学平台上完成随机自测线上考试,测试内容涵盖逻辑式化简(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逻辑图与逻辑式的转换等知识点,完成后系统自动评分,学生能够看到错题解析,也可以在线上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在思政心得方面,学生将对本章节所学的知识点的理解和体会通过线上平台提交,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心得体会和个人认知,对思想有偏颇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深入的交流,对学生的个人困惑(如迷茫、人生选择困惑、心理困境等问题)给予一定的建议并沟通。

2.4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可发布电子技术实验包“盲盒”,学生以3人小组为单位,抽选数字电子技术小实验的题目。以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红绿交通灯电路设计为例,教师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与实验箱实现交通灯运作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涉及芯片功能的实验,教师通过播放芯片制作的相关教学视频,并组织学生讨论中美芯片之争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要秉持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及科技强国的爱国之情。

在实践教学环节,基于电子设计竞赛实训基地,可提出基于“BP”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激励教师有恒定持久的热情(Be Passionate),引导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Be Persistent)。构建学生、教师双闭环分层的培养模式,学生环以立德、创新和创业为闭环目标,教师环以师德、实践和研究为闭环目标。师生双环,以学生环为主、教师环为辅,以立德树人为交集,“BP”精神融入贯穿双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3 电子类课程思政建设评价

数字电子技术的专业课程通常逻辑式繁多,逻辑电路图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到枯燥,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引入课程思政的电子技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学习,学生通过手机发送弹幕,及时表达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或困惑。学生既能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又能从中产生更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考。这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特点等方面是有正面的引导的。

为了评价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是否合理,应打破以卷面成绩为主、出勤+作业成绩为辅的惯用考核依据,把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同实践教学环节紧密衔接,考查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程度。以下分别从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个方面来衡量,并基于智慧课堂,分别制订线上、线下评价指标。如图5所示,在过程性评价中,线上平台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互动率)可作为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指标;在表现性评价中,线上平台提交的心得体会可作为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的指标,来衡量学生在学习知识点引发的价值观思考;在总结性评价中,可进行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随机自测,学生随机抽取相关知识点试题,在有限时间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答题提交。

图5 课程思政的学生评价指标

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将电子技术的知识点(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讲深讲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设计的综合能力,更要关注学生道德与品行的提升,用知识来武装学生的大脑,用道德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包括学术规范道德、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以实现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统一。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引出更多价值导向,而课程思政又能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点的学习。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个性特征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线上互动教学)与题材(最新前沿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勇担建设科技强国的重任。要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答疑解惑,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

4 结语

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将育人理念融入电子类课程教学中,设计出具有电子技术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且合理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将设计方案实际应用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设计出课程思政的学生评价指标,使得思政育人贯穿于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在教书过程中不忘育人,使学生既获得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塑造了正确价值观。

基于智慧课堂的课程思政是今后高校教育教学的主线,高校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思政元素,通过现代技术教育的多元化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和融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还需要建立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多元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知识点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