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明
椋鸟是一种小型鸟类,有着粉红色或紫色的羽毛,非常漂亮。它们的歌声也很美妙,还像鹦鹉一样善于学舌,可以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甚至模仿其他动物和汽车喇叭的声音,其中的紫翅椋鸟被誉为“欧洲八哥”。椋鸟每天要吃虫子400克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杀虫高手”。
178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店铺里,音乐大师莫扎特哼着《G大调第十七号钢琴协奏曲》中的一段旋律,结果店铺里养的紫翅椋鸟竟然模仿了出来,这让他惊喜万分,立刻掏钱将其买回家。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对其也有着奇异的想象——诺森伯兰伯爵之子霍茨波想尽各种办法对抗国王,“我要养一只椋鸟,仅仅教会它说‘摩提默’三个字,然后把这鸟儿送给他(国王),让它一天到晚激发他的怒火”。
华丽的外表、惊艳的才华以及从事灭虫公益事业,这些都是令人称赞的优点,椋鸟集这些优点于一身,自然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这么可爱的小生灵常常是猛禽——欧洲鹞鹰的口中美食。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叫希费林的人。据说他是莫扎特和莎士比亚的超级粉丝。
希费林原籍德国,早年移民北美。希费林全名尤金·希费林,是驯化学会的成员。驯化学会主要由一些欧洲移民组成,旨在从欧洲引进植物和鸟类,想着力打造一个舒适而亲切的美国。希费林作为驯化学会的成员,同时又对莫扎特和莎士比亚充满崇拜,因此对椋鸟怀有一种天然的悲悯情怀。
为了让椋鸟拥有一个没有天敌伤害的新家园,希费林从欧洲收集了100多只紫翅椋鸟,准备带往美国。但当他费尽辛苦把椋鸟带到美国时,活着的小鸟就只剩下60只了。希費林非常担心剩下的这些紫翅椋鸟不能活下去,于是在自己家里养了一个月,让它们慢慢适应新环境。幸运的是,60只紫翅椋鸟在希费林的悉心照料下全都活了下来。
在1890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希费林在纽约中央公园放飞了这些紫翅椋鸟。看着紫翅椋鸟在天空中逐渐消失,希费林内心充满着自豪和自我感动。他想,从此以后,在美国的天空中,他可以看到家乡的椋鸟了,既解了乡愁,又给美国的天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希望它们给美国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也希望这些椋鸟能够受到美国民众的喜爱。
椋鸟有着强大的繁殖能力,再加上它们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天敌,于是以惊人的速度猛增。没过多少年,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已经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椋鸟生存,它们飞到了美国的农场、果园和草地。成群的椋鸟如蝗虫般给美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奶牛也因为饲料被椋鸟抢夺而减产。
1960年,一架民航客机从位于波士顿的洛根机场起飞时,椋鸟群正好经过,被飞机强大的气流吸了进去,结果直接导致发动机停止工作,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航空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事件之一。
希费林当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好心放飞的椋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在动物界,天敌是最好的制约。狼是鹿的天敌,有狼的捕食,鹿群才不会过度发展从而保持草与树叶的再生长,鹿也才能优胜劣汰,留下雄健的善奔跑的优势种群;狼有足够的食物,也才不至于整天把目光望向人类……北美根本无法让鹞鹰等猛禽适应这里的生存环境,所以当椋鸟泛滥成灾之时,人们无可奈何。
时至今日,美国的椋鸟数量已达2亿多只,是当之无愧的优势物种,每年给美国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8亿多美元。
大自然本身是很奇妙的,物种演化需要经过千年万年才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各物种相互制约,我们对此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不去强行改变自然规则。以好心的名义不负责任地打破这种平衡,引发的可能是巨大的灾难。
编辑/梁宇清